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面管教,你会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帮帮

  正面管教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和德雷克斯儿童实践派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琳·洛特发展完善,正面管教倡导“和善而坚定”“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养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相互尊重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育儿过程中,家长时常会遭遇很多困扰,比如孩子发脾气、不合作、叛逆、撒谎、磨蹭,等等。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看看,家长该如何有效地应用正面管教工具引导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困扰:儿子4岁多,很爱发脾气,时常因为和同伴抢玩具或想多看一集动画片等原因大发脾气,尖叫、赖在地上……这时候,我讲道理没用,骂他也没用。现在,我一碰到儿子哭闹就害怕。
  分析:孩子的激烈情绪一般出现在与同伴的争端、与父母的权利之争时。6岁以内的孩子,因为语言能力和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都还远远没有发展到可以准确地描述感受、控制情绪的阶段,所以尖叫与肢体动作是他们能用来表达的最快速、最简便的方式。
  父母可能会采取的方式:讲道理、制止、以暴制暴、说教、被孩子情绪勒索、给孩子情绪贴标签。
  正面管教工具包:接纳+共情+提供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第一步:接纳+共情
  很多家长低估了共情的力量,甚至我们常常习惯用否定情绪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的情绪,比如跟孩子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别哭了”,等等,否定情绪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激烈。我们不妨描述出孩子那一刻的感受,哪怕只是重复孩子说的话,他们的不良情绪都会消失一大半,因为他被懂得、被接纳了。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当家长帮助他们描述出那一刻的感受并认可他们可以有这个情绪的时候,正是他们去学习语言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时刻,共情不仅是正面管教工具,也是儿童情商训练的重要一课。
  如果妈妈第一时间跟孩子说“奇奇,妈妈知道你刚才没准备好分享玩具时,小明就把你的玩具拿走了,所以你很着急,很生气了,你想先把玩具拿回来,对吗7”接着你还可以说“妈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很着急,也会想哭。”通常,当家长这样说的时候,孩子恼怒的情绪已经慢慢开始减退了,因为他知道,他被看见和接纳了。共情是处理孩子情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2步:提供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让孩子完全平静下来
  当个体处于恼怒、生气、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时,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会停止工作。只有平静下来之后,人们才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所以共情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去排解自己的情绪。比如,去“积极暂停区”休息一会儿,去阅读区看会儿书,去用力地拍几下皮球,去想象自己眼前有个气球试着吹爆它(儿童版深呼吸),等等。
  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在共情后跟孩子说“你和小明现在暂时分开玩一会儿吧,你想去阅读区看本书还是去捏会儿黏土,你来决定。”在这里我们提供2—3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去选,这也是正面管教工具的“有限选择”,如果孩子说了其他的方法,只要这个方法能够让他安静下来,也是可以的。
  第3步:解决问题
  当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带他一起梳理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比如,“你刚才为什么不愿意分享这个玩具呢?”“哦,原来这是你最喜欢的,你害怕小明把它弄坏了,那你要不要跟他解释清楚你的想法?”“你愿意什么时候给他玩呢?”“你愿意给他分享几分钟呢?”“好吧,妈妈相信你会处理好的。”如果争抢之中有人受伤,也可以引导孩子道歉,如果孩子们暂时不想继续玩了,那就停止游戏,改天玩也是可以的。
  当成人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情绪时,孩子才是真正被接纳的,慢慢地,他们可以从中习得准确地描述情绪,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管理情绪。
  困扰2:儿子5岁半,我们总是因为看手机的问题发生争执。每次到了约定的时间点,孩子总是讨价还价说还要再看一会儿。有一次,我忍不住强行关掉手机让他去弹钢琴。结果他邊哭边喊,“为什么你能一直看手机,我却不能看手机”。这样做的时候,我内心也很不舒服,因为我真的不想因此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
  分析:家长可以仔细去感受一下自己通宵追剧、游戏中打怪升级的过程,可能也就不难理解孩子为何如此难以自控。有些程序以频繁的视觉和听觉变化,通过干扰大脑的自然防御机制,人为地操控大脑集中注意力,这对于儿童甚至大人都是很难自控的。可是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产品的合理适度运用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完全摒弃是不可能的,只能想办法合理应用。
  父母可能会采取的方式:强行关机、放任、唠叨、说教、惩罚、奖励。
  正面管教工具包:环境创设(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有限选择+家庭会议+日常惯例表
  第1步: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很重要,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硬件环境,比如卧室里不装电视机;比如提前审查电视节目内容,拒绝暴力与不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内容;比如用闹钟控制约定时间。另一个层面是软件环境,也就是关于电子产品的成人态度,如果你自己手机不离身,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或家里有个爱看电视的老人,那孩子自然而然和电子产品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像案例中的路路说的“为什么你能一直看手机,我却不能看手机。”
  第2步:有限选择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我们经常使用“有限制的选择”。比如,“你可以看两集《超级飞侠》或者《小猪佩奇》,你自己来决定。”“你想要吃完午饭看电视还是吃完晚饭再看,你自己来选择吧。”“宝贝,两集放完了,现在你想要自己关还是妈妈帮你关?”“电视时间结束了,你想先看会儿书还是听会儿音乐?”
  第3步:家庭会议
  还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去商议,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计划好本周想要看的电视节目,一起约定每天大约多少时间用于电子产品,多少时间用于家庭娱乐等。也可以探讨出每周一天或者每月一天,全家人都不使用电子设备,看看家人能够从这样的体验中学习到什么。   路路有很多话想说,而且妈妈也不想孩子拒绝手机,所以这时候家庭会议协商非常重要,有時候,当我们赋予孩子权利,至少是发表意见的权利,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4步:日常惯例表
  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也是不错的做法。将每天主要的环节固定下来,比如起床、吃饭、家务、户外活动、电子产品时间、洗澡、阅读等环节,并一起按照这样的节奏去做。
  路路被要求关掉手机后直接去弹钢琴,他内心的想法可能是“我不仅不想关手机,我也不想弹钢琴”。所以帮助孩子列出一份他们喜爱的活动清单,以便于他们在结束电子产品的使用时,能够找到同样喜欢的事情去做,比如跳绳、吃冰淇淋、一本新书、一个新玩具、出门散步骑车等孩子较为喜欢的活动,把这些内容设置在关掉电子产品的环节之后,可能会让一切容易很多,具体要根据每个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灵活变通。
  如果在此过程中,你们出现了一些权利之争,孩子出现了强烈的情绪,请你按照案例1中的方法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
  困扰3:女儿大班,我发现她经常撒谎。比如说自己在幼儿园一整天没吃东西;比如说自己带到幼儿园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追问之后才发现实际上是被她弄坏了,放在玩具筐的最下面),爸爸就罚她一个月都不能买玩具,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有效果。
  分析:由于年龄特征,在童年早期,孩子们很难分清现实与幻想,甚至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他们享受着编造故事带来的快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避免惩罚与批评,孩子们会选择撒谎。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就会明白那不是道德问题,家长不要太有压力。
  父母可能会采取的方式:讲道理、说教、惩罚、旁敲侧击、频繁质疑、贴标签。
  正面管教工具包:启发式提问+取消惩罚与批评+关注于关系
  第1步:启发式提问
  当孩子说的事情更像编造而不是说谎时,比如案例中的孩子说“我今天在学校什么都没吃”。我们提倡通过“启发式提问”,比如,“你感觉到饿吗?那现在怎么办,你打算怎么解决?”当你提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要真诚,而不是想要证明她在撒谎。往往你们会得到一个自己想不到的答案,比如她此时想吃个甜甜圈,比如她希望通过不吃东西变回小时候,等等。
  第2步:取消惩罚与批评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因为大多数时候,孩子们说谎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我说实话,就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比如案例中的朵朵,在我追问下,妈妈告诉我,朵朵弄坏过一个芭比娃娃,爸爸惩罚她,不允许她再买芭比娃娃。所以,当朵朵又一次弄坏玩具时,为了避免惩罚,她选择了用谎言去隐瞒。
  当我们取消了惩罚与批评说教,引导孩子说出真实情况,然后对她说“宝贝,谢谢你信任我,对我说实话。”只有当孩子知道,原来说实话是安全的时候,她才会愿意去敞开心扉说出心中的太实话。
  第3步:专注于“关系”
  我们常常盯紧了问题,却遗忘了审视问题中的关系,而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秘钥。当我给朵朵妈妈这个建议的时候,她流着泪说“是的,我们没有无条件的信任,反而总在担心、怀疑和害怕她说谎,用审问的方式去跟她沟通,很怕她的道德品质有问题,希望她做个诚实的孩子。其实我们这样做本身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简·尼尔森说,所谓的“管教”,不是控制,而是意味着通过引导、教育、制定规则、培养技能等方式,让孩子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正面管教始于孩子的出生,并持续其一生。
  教育的本质是回归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是,父母都能懂得照顾好自己,滋养亲密关系,尊重与无条件爱孩子并支持他们每个阶段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经营自己的家庭与人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