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姚梦懿
摘 要:产教融合是高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得到了高校的重视。实验室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推进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本文分析了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推进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1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86
一、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一)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
许多高校都建有经管类专业实验室用以服务于实验教学环节,但不少实验室除了对特定实验课程、短期实训、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开放外,其余时间对外开放的力度并不大。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普遍存在三种现象:第一种是实验室作为实验课程的固定开展场所,为师生提供专业软件与硬件支持。第二种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中需要用到实验教学作为对课程的辅助时,教师会临时使用实验室进行教学。第三种是实验室的日常性开放,主要为学生提供上机完成实验报告、资料数据查询等的场所支持。实验室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机制,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资源利用率低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为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学科,分别建立单独的实验室为满足实验教学需求,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学科和专业建设进程中逐步进行了课程整合,而实验室依旧不断扩建单独学科实验室,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极大增加了实验室建设支出,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再加上,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忽略了各学科间存在的关联性,导致各专业实验室功能分区不明显,造成软硬件设备的重复购买,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高,无法及时进行更新和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三)实验室师資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得到普遍重视,但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实验管理人员作为负责实验室常规运行管理和建设的主体,依旧存在学历较低、人员匮乏、待遇较低等现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辅助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大部分实验教师均为各专业专任教师,在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之余,很少参与实验室规划、实验技术改革、仪器设备更新与开发等工作,导致实验室总体规划无法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校企合作共建力度不大
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共建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仅签订培养协议,缺少紧密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仅流于形式,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合作项目。部分企业由于观念、利益等问题,对合作共建仍存在相对消极的态度,而高校极力发展校企合作的“一方热”态度,对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素质与培养方向并不了解,难以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化发展。再加上,校企合作的短期化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基于提高社会声誉等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而开展合作共建,一旦目的达成,便减缓了合作进程。高校基于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寄望于通过实验室共建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因此,会选择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益目标的差异和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性会弱化经管类专业实验室校企合作共建的积极性。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
(一)完善开放性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满足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外,必须大力推进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自主实践能力,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学校越来越注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已建有生产制造与物流管理实验室、ERP实验室、人因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可加大对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力度,通过完善实验室准入规章流程和信息化实验室管理体系,施行实验室的开放化管理,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利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在使用开放性实验室前只需要提交一份实验室申请报告和自主实验的实施方案,在通过审核后即可进入相应实验室进行实验[1]。实验室应出台相应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安排专业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在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操作时进行监护,以防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可制定开放性实验奖励机制,出台开放性实验项目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将开放性实验报告提交给专业教师进行评分后即可转化为相应学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构建信息化实验教学和管理平台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经管类专业实验室除了加快整合和利用现有专业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提供场地与技术支持外,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系统化的网上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巩固,查询软硬件设备的使用流程和方法,了解实验室实践教学、科研项目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建设情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2]。实验室可加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投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在实现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手段的同时,助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提升经管类专业实验室的智能化建设,实验室可以建立智能化的管理服务系统,打造集实验室信息公开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化、实验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为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运行保障。 (三)完善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作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的主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经管类专业自身优势,建立一支集学科带头人、实验课程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和实验技术管理员的实验室师资队伍,通过完善教师进修管理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校外实践技能培训等项目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指导。高校要加快推进双师双能型的实验室师资队伍,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吸引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加入双师双能型的实验教师团队,定期组织专家与实验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对授课难度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进行深入探讨,营造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环境。高校应該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校外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以兼职的方式优化实验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具有较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
(四)营造校企合作共建的良好氛围
为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和产学研一体化进程,高校应助力打造多维度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在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与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可以产教融合为依托,引进资源匹配度高的企业入驻校园,打造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如网上创业实验室、移动商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等可建立在校企双方需求互补基础上的创新型办学模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合作教学与管理体系[3]。学校可采用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学校专业课堂教学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展业界精英进课堂等活动,将部分需要丰富实践经验讲授的实验课程交给企业专业人员,发挥共建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为企业培养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作为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补充,有效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拓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创新促进创业,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必须积极推进和完善校企合作共建管理体系,发挥校企合作在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与企业要对实验室教学、管理和发展方向全权负责,共同制定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原则,对各自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避免校企合作时出现的越权和权责不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4]。同时,为调动和维持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积极性,保证共建实验室的高效运作,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为扎实推进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实践育人功能,必须构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将实验室发展与规划、实验教学、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企业发展情况和运营模式等信息合理化公开,促进实验室、教师、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有利于建立校企双方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提高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合作建设的长效性,有效推动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
三、结语
产教融合作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新常态,为推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深化产教融合进程中,必须加快建设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发挥实验室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峰,马骥.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路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267.
[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
[3]钟芳.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验室建设新思路[J].传播与版权,2019(3):184.
[4]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133.
[责任编辑 张翼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5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