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楚华 胡小英

  2019年11月18日,宜昌市五峰县渔洋关镇小学数学老师伍愈文一路过关斩将,闯入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评选复赛现场,主讲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她将古诗词、数学文化历史等巧妙地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在想一想、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深度思考、充分表达,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理解了分数的本质,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凭借完美的表现,伍愈文收获了“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的殊荣。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比赛结束后,伍愈文用这句话分享自己对数学的认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看着大家略显疑惑的眼神,她粲然一笑,“是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的名言,但我一直在尝试着理解数学家的思想,并把它们化成教学实践。”
  用事业的心态,精心经营职业
  伍愈文入职时并不教数学。用她的话说,她教数学是“半路出家”。1992年,伍愈文从枝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五峰县实验小学,教语文。2002年初,一位同事因事请假,她被临时調剂到数学岗位。这年10月,宜昌市举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她脱颖而出,“意外地”获得了全市一等奖。这次“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学科方向,一颗数学“新星”即将在五峰的土地上冉冉升起。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伍愈文经历了艰难的求索过程。
  最初,伍愈文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要义是“理解”。这种认识,源于她听过的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8÷6”。课堂上,执教老师告诉学生,“18÷6=3”,商应写在个位上。“为什么一定要写在个位上呢?”一名男生迷惑地问。“有18个苹果,每盘装6个,需要3个盘子。3是个位上的数,所以写在个位上。”教师指着教材上的插图,再次耐心地讲解,然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然而,后半节课,这名男生一直双眉紧蹙,显出迷茫的神态。下课后,伍愈文走到男生身边,问他是不是还没想明白。男生点点头。伍愈文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简易计数器,让他先表示出18,然后按6个一份的方式进行平均分。仅仅分出一个6,男生就发现只有把1个10转换成10个1才能继续平均分,而10个1和1个8合起来是18个1,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这个场景不止一次出现在伍愈文眼前,让她意识到,如果教师忽视过程的引导,只告诉学生固定的结论,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而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伍愈文在设计、组织教学时,就特别重视“理解的过程”。教学《平行与垂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互相”“相交”的概念,她先通过金箍棒可以无限延长,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直线的特征,然后通过真假美猴王打斗的场面,让学生体会“互相”是就双方而言,如果只有一方,就不能称之为“互相”,而“相交”的概念,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也一看便知了。教学《分一分(二)》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她开课时就创设小明在家招待好朋友的情景,让学生把一大一小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朋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很容易想到每人分得每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从而初步建立了“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的认知。类似的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记忆得也牢固。这让伍愈文意识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识,教师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探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围绕这样的思想,伍愈文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明理教学”策略。其结晶是,2006年,她参加湖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执教的《统计》获得一等奖。
  凭借着对数学教学的独到认识和自主构建的教学策略,伍愈文在行业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级各类赛课的赛场上、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送教下乡的队伍中、专业培训的讲台上,乃至电视中,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忙碌让她感到充实,然而闲暇时,她总是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态仍有提升空间,但从哪里入手,她理不清头绪,找不到方向。转机出现在2017年。那年12月,伍愈文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届高研班学员。两年的研修中,她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主编刘坚、孔企平等人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了“基于二年级学生位值系统理解现状的教学策略研究”。这次研究让她幡然醒悟,她面临的问题是,这么多年一直是以“教书”的心态,而不是以“研究者”的心态在做教学工作。以研究者的心态审视自己,伍愈文发现,仅仅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究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自主设计方案、自主开展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获取数学智慧。围绕这样的认识,伍愈文在“明理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睿理数学”教学思想。
  思维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
  睿理数学的“理”包含三层意思:理解,理顺,理用。
  理解针对的是某个单一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真正懂得了知识发生的过程及结果,就是理解。理顺针对的是知识链。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尤其是数学知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相互构成一个知识链。学生只有建立起某类知识的知识链,才能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理用强调一个“用”字。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者之间是螺旋上升的关系——理解是基础性要求,理顺是系统认识,理用是综合实践。数学教学中,针对某一类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这样一段学习历程。
  如何实现呢?伍愈文认为,教师要训练宏观把握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数学教材对知识的呈现遵循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教师研读教材时,不能只局限于某课、某单元、某册、某年级、某学段,甚至于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关注小学阶段的教材编排,至少要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宏观地进行审视。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看出某类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上限与下限,进而准确地确定它在某节课中的位置。
  思维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伍愈文的课堂上,知识的出现从来不显得“突兀”。学生杨覃杰对此深有感触:听伍老师的课,我们能清晰地知道所学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学起来心里“特有底”“特轻松”。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杨覃杰仍然清楚地记得上《数的认识》这节课时的情景。一上课,伍老师就给大家出示了一段文字:   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山地气候显著,年最低气温-4℃左右,近[12]的耕地种茶,茶园总面积达1.3万亩。阳春三月,大大小小的茶宝宝在五峰的山间地头翩翩起舞。刘奶奶聘请了4位采茶人,与他们的约定是卖茶收入各得50%。一天下来,张阿姨采了1斤,采得最多;王爷爷只有0.5斤,采得最少。
  大家自主地找出这段文字中的数字,将其分成“整数、分数、小数”三类。伍老师先通过数直线,让大家清晰地看到整数包括“负整数、0、正整数”;接着借助[12]、50%、0.5,让大家发现“分数是小数的特殊形式”,进而将“数”细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然后通过动手测量同桌的身高、展示课外搜集到的负数、小数等,感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通过动画“数的产生”,让大家明白负数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短短40分钟,学生对“数”的来龙去脉及整体构成形成了系统性的认识,而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的课收放自如,堪称“大气”!五峰县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主任许海蓉如是评价。“大气”是对伍愈文多年来孜孜以求所取得的成就的赞誉,也是对她的课堂教学风格的中肯评价。
  只要存乎一心,世上没有到达不了的路
  睿理数学的“睿”包含四层意思:睿思,睿问,睿行,睿智。四者之中,前三个方面是具体的表现形式,第四个方面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就“睿”和“理”两方面而言,“理”是具体的表现形式,“睿”是教学的终极目的。“睿”是“理”的上位概念,指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只有达到了“睿”的层次,才算得上进行了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这正是伍愈文“睿理数学”的内涵,也是她多年的教学理想和追求。
  通向“睿”的路有很多条,伍愈文更看重的是“自由”——教师的自由,学生的自由。
  伍愈文教学的“大气”,除上文提到的方面之外,还有一种表现:无论哪个级别的竞赛课、展示课,她的教案都简简单单,既没有写出对学生各种表现的预测,也没有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2018年12月,她参加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优质课竞赛,教学内容是上文提到的《分一分(二)》。同事们看到她提交的教案时,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只有校长尹开海不急不躁,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因为他知道,伍愈文已经把各种预案都“装在了心里”。结果不出所料,伍愈文顺利捧回了一等奖。伍愈文并不反对教学前要尽可能地把教学预案做详细,但她同时认为,学生是充满生机的“生命个体”,即使教师课前预设得再充分,教学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形,所以教师不能让预设的“筐子”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要因时而动、因事而变,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伍愈文的课堂上,学生的身心都是自由的。《分一分(二)》这节课,在学生对“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整体1”有了初步认识后,伍愈文把教学推进一步:吃完苹果,小朋友们都来了,小明拿出一盒漂亮的蛋糕(盒子里装着9个小蛋糕,蓝色的5个,黄色的4个)招待大家。你能从中找到哪个分数呢?学生正确地找出两个分数、愉悦地品尝完蛋糕后,伍愈文指着空盒子问大家:里面还能不能装其他东西、能装多少;如果不用这个盒子,刚才所说的东西能不能装到其他地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局限被突破,对“整体1”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最后,她通过生活中、教室里的随机情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知识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数学来源于生活,剥离了生活情境,让学生“干巴巴”地学数学,这样的教学是无趣的,学生不可能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获得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愉悦。伍愈文说:数学是人类发现的最美妙的艺术之一。形式的美、应用的美显而易见,思想上的美更令人神往——人类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数学却可以到达,而且到达的方式不止一种,这或许正是“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的真正内涵。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伍愈文的眼神里写满憧憬。谁说“不能至”呢?只要存乎一心,世上本没有到达不了的路,伍愈文分明已走在了通往“自由”的路上,而且一定會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 姜楚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