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穆宇虹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实践,因为受中考的影响以及现行考核制度的制约,教师通常将教育目标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将书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课程规划中基础知识的比重较高。新课改大范围实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逐步转变思想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体验式教学,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为教学的目的,为学生在体验中身心全方位健康成长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规划 小组协作 角色扮演
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与作用
1.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对学生讲授道德、法治相关理论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这些知识,课堂评价标准以学生成绩为基础,教学质量的评估形式较为单一。然而,作为中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突破口,《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辅助学生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能量,从而奠定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修养和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以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态度应对生活问题。因此,刻板、固化的教学形式与质量评估方法阻碍了教育目标的落实,降低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整体质量。
与此相对应的,体验式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征与社会认知思维,参考学生阶段性学习规律,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生活中的某些情境,并利用亲身体验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构建出带有自身认知特点的知识系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形式,能够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与发展规律的同时,增强道德教育的引导效果,为学生法律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帮助。
2.深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课程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入,使得初中思想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知识讲授上,道德教育的范围逐步扩展到学生生活、认知的方方面面,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以往那种以成绩判断学生学习能力、成长潜能的方式不再是主流,而将道德认识与法律意识等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但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仍旧没有完全转变教学思维,在课堂上不自觉的忽视学生的主观态度,将教材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内容,理论知识教育脱离实际。学生的主观意愿长时间被忽视,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道德与法制课程教育目标的落实,削减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价值。
合理在《道德与法治》科目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技巧,能够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教育情景中,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掌握学科教学知识。体验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效果好坏,主要看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是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个性化思想特征作为重要参考,制定出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育方案,通过课程体验式教育,给学生更深刻的思想启迪。
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提升体验式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合理规划体验教学内容
学生的兴趣是决定课堂参与度的关键因素,为最大限度的落实思想教育目标,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该逐步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形式,合理的规划体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群体学习特点、年龄特征的基础上,细致观察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点,制定出兼具普遍性与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图片、影像、录音等与本课关系密切的教学信息,并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达到主体参与的效果。
例如,在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享受学习”课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收集课题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包括动画短片、寓言故事、课堂表演片段等,通过多媒体演示,利用视觉、听觉影响,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借鉴教学效果显著的授课经验,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多方讨论,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体验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增强体验式教学的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教师观和学生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感受对课程效果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注重学生群体自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应变能力成为初中阶段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体验教学的重要应用形式,也是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做更好的自己”课时中,让学生先进行略读,理解课文大致意思,然后教师进行精讲,深入分析文章内容,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逻辑认识。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通过设问-回答-反思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自己、现在、未来成长方向等方面的认识。而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以小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明确“更好的自己”的重点是“更好”,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心得体会,然后各个小团队派出代表阐述观点。
3.布置主题学习任务,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有限,情境创设的场地通常限制在教室内,教学活动相对单一。针对该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学习任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持续性,进而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活相互印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让学生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父母的反应记录下来,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理解关爱家人、孝敬父母的责任与感受。通过主题活动,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体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责任观念。
4.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换位思考
角色扮演的情景体验,主要通过让学生扮演自己以外的其他角色,并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处理问题,通过这样的体验提高学生对他人的认识与感受。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自己父母的角色,再现平时与父母之间温馨快乐。角色扮演的体验式教学目的在于将学生置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考,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与认识上的提高。
三、结语
将体验式教学技术合理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育中,既是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思想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引导作用的重要教育目标。为此,教师应该合理规划体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引进现代教学技术,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完善思维认识系统,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傅洪明.以生為本的初中政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究——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科学咨询,2018,(33).
[2]顾勇鹏.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文理导航,2018,(7).
[3]曾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7).
[4]崔家静,崔梅花.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研究——与旧版《品德与生活》比较[J].才智,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5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