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乌苏里拟鲿苗种驯化培育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介绍了拟鲿苗种下塘前的池塘肥水及下塘后的饵料驯化要点,并总结了拟鲿苗种投放、科学投喂、水质调节、鱼病防治、池塘管理等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乌苏里拟鲿;驯化;苗种培育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8-009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965.199         文献标志码:A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ussuriensis)俗称牛尾巴、油条等,隶属于硬骨鱼纲鲶形目鲿科拟鲿属。我国大部分江河、湖泊等均有分布,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体,营底栖生活,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1-2]。自然生存环境中,主要以小型鱼类、虾、底栖动物为食,3冬龄性成熟,雌雄个体差异大,雌性10~20 cm,雄性20~40 cm,产卵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怀卵量为2 000~5 000粒。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富含胶原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元素,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因其自身繁殖能力弱、生存水域环境恶化以及人为捕捞过度等原因,资源量在逐年减少,如果不人为干预进行资源种质保护,该鱼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濒危鱼类[3]。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已在乌苏里拟鲿规模化人工繁殖方面取得成功,并在渔业试验中心进行了乌苏里拟鲿两批次苗种培育养殖试验,现将其养殖过程中相关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1  池塘管理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研究院渔业试验中心105#池和108#池,105#池0.2 hm2,108池0.14 hm2,每池配备1台1.5 kW增氧机、1台小型投料机,养殖水源为地下水,水质清新,符合鱼类养殖水质标准,进排水口齐全。
  1.2  池塘整理
   池塘、池梗修缮,清理杂草垃圾,塘底底泥暴晒、整平,暴晒10~15 d,期间加水口封闭,避免有水加入而影响暴晒效果,清理移除多余淤泥,使池塘底泥厚度保持在15~20 cm,用农用微耕机将池底底泥均匀翻耕一遍。
  1.3  池塘消毒
   池塘消毒目的是杀灭野杂鱼和致病菌,有效改善池塘底质,利于鱼类健康生长和防治病害。放苗前20 d左右,池塘加水消毒,水深控制在20 cm左右。应根据池塘的底质情况合理选用消毒剂,生石灰用量为100~150 kg/667 m2,漂白粉用量为8~10 kg/667 m2,在容器内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到池塘中。
  1.4  池塘肥水
   放苗前7~10 d向池塘内加注井水,使池水保持在0.5 m左右,进水口用60目网具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其他鱼卵进入池塘。加水后2~3 d泼洒豆浆和芝麻饼培肥水质,每天泼洒黄豆(干)5~8 kg/667 m2、芝麻饼(湿)5~10 kg/667 m2,最好两种交替使用,池塘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 cm时,减少泼洒量,并每天向池塘内注入5 cm左右井水,水位保持在0.8 m。
  2  苗种投放和投喂管理
  2.1  苗种投放
   在拟鲿受精卵脱模浮出后,3 d左右鱼苗体色发黑,游动能力逐渐变强,由水体底部群体集中到部分散游上浮时,用虹吸管吸入水桶内,进行池塘放养。为使鱼苗在下塘后能获得充足的适口生物饵料,放养鱼苗时间最好把握在清塘后7~10 d,此时池塘正好处在轮虫、小型枝角类繁殖高峰期。在鱼苗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将鱼苗放入水温23~25 ℃的食盐水体中浸洗15~20 min,可清除鱼苗体表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在放养鱼苗时要注意调节水温差,承载鱼苗的水体与池塘水体之间温差不能超过3 ℃,同时池塘内增氧机提前2 h打开搅水增氧,并使池塘内上下水层水温相差不足3 ℃。放养时间选择在晴天无风的上午最佳[4]。
  2.2  投喂管理
  2.2.1  105#池投喂
   鱼苗下塘后,第二天即可投喂部分糊状饲料,将黄颡鱼颗粒料和鱼粉混合后,加水拌成黏稠状饲料糊,沿池塘周边泼洒。泼洒2~3 d后开始投喂软性团块状饲料,黄颡鱼颗粒料粉碎后加面粉混合,投喂时将混合饲料拌湿,用手捏成团状,沿池边投喂,每隔1.5 m投喂一个鸡蛋大小的团塊。投喂1 h后检查饵料用食情况来决定以后的投喂饵料数量,每天投喂3~5次。
   投喂7 d后逐步减少池塘周边饵料投喂点,增加饲料台附近投喂点和投喂量,最后只保留饲料台附近投料点,并开始用投料机投喂黄颡鱼专用颗粒料,前期每天投喂8~10次,每次投喂20 min,每次投喂少量饵料,待饵料驯化成功后再调整为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30 min,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3%~5%。
  2.2.2  108#池投喂
   鱼苗下塘前,先将鱼苗移至5 m2网箱内暂养3~5 d,暂养期间每天投喂600~800 g冰鲜卤虫,待鱼苗体格健壮,游动能力有所增强时下塘。在池塘饲料台周边用60目网布围建一个20 m2小型育苗区,离池底20 cm处设置充气头增氧。在水面下30 cm处设置10~15个饵料投喂台,下塘第二天开始投喂团块状饵料(黄颡鱼颗粒料粉碎后加10%的鱼粉、10%的诱食剂混合、拌湿、捏团块状),延长卤虫投喂3~4 d,用小水泵抽围网外的池水到育苗区,水管未端用80目尼纶筛网制成的网袋过滤大型枝角类和挠足类动物。5~7 d后饵料台处设置浮性饵料筐开始投喂1号黄颡鱼漂浮料,采用LED灯光诱食,同时减少团块状饵料投喂,待有少量鱼苗摄食漂浮料时,将池塘水位逐渐加深到1.2 m,让池水漫过围网,有一定量鱼苗开始摄食漂浮料时,即可将围网和饵料投喂台撤除。   3  日常管理
  3.1  遮阴
   拟鲿鱼苗具有畏光性和集群性的生物学特征[7],池水要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不应过大,同时在饵料台周边搭建10~15 m2遮阴区,为鱼苗营造良好的摄食环境。
  3.2  水质管理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 cm左右。如发现水质异常或强对流天气,应及时加注新水或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池塘水质。定期加水,每次加水10 cm左右,使水位保持在1.5 m以上,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 h,确保溶氧充足和池塘上下层水温一致。
  3.3  病害防治
   拟鲿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鱼苗培育过程中,应重在预防,调节好养殖水体,做好预防工作,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病害。
  3.3.1  气泡病
   病因:鱼苗培育池水质过肥,水体中的溶解氧、硫化氢、氨或氮等气体过于饱和,这些气体经鱼苗的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其血液中的气体过于饱和,阻碍血液流动,造成鱼苗死亡。也可能因鱼苗误食大量微小气泡后,在肠道内形成较大气泡。
   治疗方法:大量注入井水,降低水温至22 ℃左右,同时调节水质,减少浮游植物数量,降低浮游植物产氧量;用浓度为4~6 mg/L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改变鱼体皮肤渗透压,使患病鱼体内的气泡逸出体外。
  3.3.2  水霉病
   病原及症状:病原是水霉菌。主要危害鱼卵、体表有伤口的鱼苗,伤口处有灰白色棉毛状菌丝,使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失去食欲,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鱼苗培育池塘用生石灰消毒,保持池水清洁,放养过程中带水操作,避免鱼体外受伤;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使池水达0.08%的浓度;第二天泼洒聚碘溶液250 g/667 m2。
  3.3.3  车轮虫
   病原及症状:车轮虫。鱼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身体充血;当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就会成群结队的围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环游不止的症状,病鱼表现为没有食欲,鱼体消瘦发黑,离群独游。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使池水浓度达0.7 mg/L;也可用楝树新鲜支叶煎煮汤汁泼洒,用量50 g/L。
  4  小结
  4.1  收获
   试验池105#池放养苗种时间为2018年6月15日,放养数量为5万尾;2018年11月15日收获6 553尾,146 kg,体长5~12.5 cm,全长7~14 cm,体重6~60 g,平均重量22.3 g/尾,成活率13%,养殖周期为5月龄。试验池108#放养苗种时间为2019年6月9日,放养数量为1.5万尾;2019年10月9日收获11 326尾,241.25 kg,体长9~12 cm,全长11~13.5 cm,体重18~30 g,平均重量21.3 g/尾,成活率75%,养殖周期为4月龄。
  4.2  成活率
   拟鲿水花到乌仔阶段的饵料主要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孵化出膜72 h以后的鱼苗就可以摄食小型轮虫,鱼苗正处在由混合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阶段,需要精心投喂和充足的饵料。105#池收获情况成活率低、个体差别大。相比之下,108#池收获情况是成活率高、个体差别小。原因:其一肥水下塘有差别,105#鱼苗下塘时池水较为清瘦,没有为鱼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其二没有集中饵料驯化培育,在鱼苗需要外源性营养转口时没有驯化成功,导致鱼苗在这一阶段大批量死亡,这是105#池成活率低、个体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可见早期水质的培育和饵料驯化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田华,陈延奎,陈丽慧,等.黄颡鱼“全雄1号”鱼苗池塘培育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3(3):10-12,93.
  [2]张君.池塘培育细鳞斜颌鲴鱼苗气泡病的发生及防治[J].科学养鱼,2018(4):69-70.
  [3]林春友.魚类气泡病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水产,2004(4):51.
  [4]陈军,潘伟志,赵春刚,等.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J].黑龙江水产,2006(3):13-17.
  (编辑:季  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