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源泉。思维导图是一种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名“脑图”“心智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
博赞于1970年提出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极其有效。在新加坡,英国等国家,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可见,思维导图在教育界被逐渐重视并广泛应用。思维导图使用一个关键词作为中心词汇,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间的链接,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思维,充分发挥大脑机能。思维导图将枯燥的文字信息变成彩色的,有组织结构的图,这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方式相同,使大脑更容易记忆。
思维导图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核心概念即中心词汇应清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由中心词汇向四周放射出不同层级的分支,分支由粗到细。3关键图形或关键词构成分支。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树状结构。
最初思維导图都是手工绘制的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软件也应运而生,比如Xmind,MindNode,MindMeister,FreeMind,Mindomo等,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特点的软件来制作思维导图。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受升学压力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互动频率较低,缺乏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实际上课堂效率并不高,学生课下做作业时常常会陷入“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僵局。另外,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没有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不愿主动思考,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获得期望的教学效果。
三、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在生物课堂笔记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课堂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的线性笔记有诸多缺点,例如学生会大量记录冗余的,不必要的内容,而恰恰许多关键词会被淹没在这些繁杂的内容中,不利于学生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大多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只是单纯地书写过程,大脑不会过多联想其他内容,并且笔记一般只有一种颜色,缺乏色彩和视觉刺激,这种传统的笔记模式一般只调动大脑的2-4项功能,不利于大脑记忆相关内容。
图1是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制作的“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笔记内容,从图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可以将核心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各概念间的直接联系用线条连接,学生的思维重点,思维过程在这张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在相关概念后添加图片,丰富笔记的内容,加强大脑记忆。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融入进去,同时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末端开放式的结构,更会增强大脑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
2.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能够准确理解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框架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很欠缺,无法自主形成概念体系,原因是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概念的内容,学生机械地记忆,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对概念一知半解,更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3.在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考生物的复习过程中,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知识量大,内容拓展宽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学生普遍反应脑海中的知识点零散且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时就要该改变传统的复习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有关思维导图的内容特点,制作步骤和方法,要根据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原则,首先要教师示范,然后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组内组间互评,适时鼓励,最后学习独立制作并适应思维导图。
4.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备好课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备课并不是简单的撰写教案或者制作课件,备课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读懂,吃透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想备好一节课,就要灵活地运用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灵活的学习策略,在复习教学,概念教学,课堂笔记,课堂讨论,以及教师备课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应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推广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8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