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理解难度大,较为抽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降低理解难度,提高教学策略。本文联系笔者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平面图形 小学生 面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小学阶段的几何,要能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加强学生测量体积、面积、长度的各种经验。同时,我们要知道几何学习是较为复杂的一个认知过程,学习几何的价值在于发展推理和直观表示能力,以及欣赏这些截然不同过程的协同作用。几何相较于数学其他领域,更适合发现与发展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几何教学的核心目标。几何课程作为国内外中小学数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的教育价值自不用多言。伴随教科书和《标准》的变化,小学课程中的“空间与几何”拓展为了“图形与几何”,而“图形与几何”知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其教学内容主要有六种图形的面积,即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组合图形、梯形和三角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这些图形,能否做好这一部分的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也关系着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养成。然而,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虽然新课改不断推进,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仍有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将知识更为快速地传授给学生,只要求学生能够应付那些考试题,取得良好的卷面成绩,此种轻过程、重结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显然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探索有效、科学的教学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1利用多媒体辅助,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教学领域中常常可见多媒体教学,并且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符合,其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教材中抽象的内容,通过动态的形式展示出原本静态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需要把圆转化为接近长方形的一个图形,然后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操作中,若仅通过教师动手操作,不利用多媒體辅助教学,则难以实现,需要把圆分为足够多的份数,才可拼接成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则能将这一过程用动态的图像完成,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对图形的转化过程有直观地理解,又能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思维得以提升,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加强知识运用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注意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换而言之,就是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良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此更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要知道,数学是一门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不少数学知识都源自于现实生活中,最终也要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故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在学生完成了相关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面积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让学生利用面积计算公式将教室地面、数学课本封面及黑板表面等面积计算出来,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良好巩固,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3运用转化思想,提高教育成效
虽然,现行的各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但在平面图形这方面的转化思想,课本中并未明确指出,因此,这需要教师深入地把握课本上的知识,形成完善的一个知识体系,再结合这些知识进行方法地选择,将平面图形间的联系找出来。教师分析与总结,知识的联系与转化关系,然后精心设计讲课的顺序,进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搜集相关素材,进而为转化思想的讲解提供更多依据,如此一来,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转化的思想,又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述我们也提到了小学生还处在直观思维的阶段,利用某些具体的图像展开教学,能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符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平行四边形的卡纸,并标上底和高。到了正式上课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剪拼、比划自己的卡纸,将自己卡纸的面积求出,尝试了一会后有学生答道:“我沿着卡纸底边上的高(左边或右边),用剪刀将卡纸建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向左平移或是向右平移直角三角形,将其拼接在直角梯形的左边或右边,就将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为了长方形,而长方形的宽就是之前平行四边形的高,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结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还有的学生答道:“我用剪刀沿着卡纸底边上的高,将它剪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平移拼接后,就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通过此种转化,让原本陌生的问题变得熟悉,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浪潮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正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情境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学习来源,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来源。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在交流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知识的建构,所以,一定要依托于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问题意识,对于新鲜事物保持着浓浓的好奇心,正处在直观思维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在进行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竭力创设出愉悦、有助于学生创造的情境,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数学情境的创造。当前的教学情境大致可分为类比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及生活情境这四种。如何选择这些情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可进行类比情境的创设。因为这时候学生已然掌握了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因此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类比梯形,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找出来,然后分析概括出梯形的特征,说明梯形的概念。而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则可进行现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梯形模型展示在学生眼前,如水库大坝、梯子等,同时,可鼓励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品类似于梯形,如此既能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又能暗示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懂得数学源自于生活,也要运用于生活。另外,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也可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如,校长要求翻修学校草坪,将学校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模型进行展示,然后给出条件:已知1m3草坪的价钱,那么将整个草坪铺完需要花多少钱呢?然后,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问哪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大?通过引入这两个问题,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得以良好激发,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能更为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结语
总之,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是小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基础,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但需要认清的是,其中一些内容会让很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感到抽象。因此,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来教好这部分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希望上述笔者所提出的几点策略,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孔忠伟,来晓春.重视操作,提升能力,感悟思想——“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教学实录[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01):43-46.
[2] 王小权.翻转复习共学悟法——“‘平面图形面积’的总复习”导学设计及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Z1):09-10.
[3] 黎江海.谈微课在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18):45-46.
[4] 龚道军.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8(02):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4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