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的规范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将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所接纳的104名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患者都属于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交替采用常规治疗和规范治疗。在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统计评估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不良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各相关参比都是采用规范治疗的患者更具统计上的优势,具体可以参考表1、表2和表3。结论 将规范治疗应用到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者治疗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实用性,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1月所诊治的104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活动,所有患者经诊治判断都属于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在本医院接受治疗时间的先后,交替将其纳入常规治疗组和规范治疗组。104名患者中共有男性64人,女性40人,年龄最大的患者74岁,年龄最小的患者46岁,人均年龄(51.02±5.81)岁。按照统计学中P值的计算方法,对上述一般资料的P值进行计算,P均大于0.05,说明其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1.2.1 常规治疗组
  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抗栓、低分子肝素等方面的药物治疗。并为患者采取相关镇痛镇静以及心电监测等相关措施。
  1.2.2 规范治疗组
  治疗方法:首先在溶栓治疗前,需要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来进行治疗,药剂量分别为100 mg和75 mg。同时需要按照60 IU/kg的标准为患者注射肝素钠。其次,在溶栓过程中,采用静脉推注的方法为患者注入15 mg阿替普酶,同时还需要在半小时内,通过静脉滴注在输入50 mg的阿替普酶,然后再通过静脉滴注为患者输入35毫克阿替普酶。最后,在溶栓结束12小时后,每12小时按照800 IU/h的标准进行肝素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为三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患者病情,给予相关其他药物来辅助治疗,比如硝酸酯类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性:显效:患者的不良病症得到显著恢复,并且心电图结果也逐渐趋于正常;有效: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心电图结果也比之以往有所好转;无效: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在进行治疗有效性统计时,无效以外的都属于有效。不良情况统计:对黑便、血便等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评分表来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都是通过SPSS 21.0来完成计算的。检验结果所采用的表示方式为[n(%)],“x±s”,该形式的数据结果在统计学上檢验方式为x2和t。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比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在应用规范治疗方法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31%,有48名患者都经治疗呈现有效。而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中仅有38名患者经治疗呈现有效,所占比例仅为73.08%。显而易见,规范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更强。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项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各项不良反应统计过程中,采用规范治疗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都明显少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这显著说明了规范治疗方法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讨 论
  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会出现闭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使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劳、暴饮暴食、情绪激烈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在患病后不能迅速得到救治,非常容易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症状。而通过规范化治疗,则能够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降低不良情况的出现率。总而言之,通过对表1、表2和表3中的结果分析可知,规范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实效性和适用性更强,更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永.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51):113.
  [2] 曹根深.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7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