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大学生艺术审美特征与高校艺术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致远

  摘 要:艺术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更新和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审美也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审美;艺术教育
  审美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艺术文化形式,使得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美,审视美,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大学生艺术审美特征
  (一)艺术审美感官化
  美是个体对某种事物、某一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审美活动的有效开展必然需要有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要素。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网络时代,从小接触到的信息资源非常多,在现在这样的信息环境影响下,他们更喜欢接受一些直观的、新鲜的、易懂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如,他们喜欢听音乐、看小说等,若是在休息时间听听音乐会,或观赏一场歌剧表演,能够缓解他们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让他们身体得到放松。而这种这种感官化特征使艺术审美变得通俗化,使得很多大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艺术的形式上,而忽视了其内涵[1]。
  (二)典型的前沿性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比较突出,相较于传统的艺术,他们对现在的一些前沿性、时尚性比较突出的艺术更加钟爱。如有些大学生认为古代文学过于陈旧,对其兴趣不高;有些学生对一些新闻、访谈类的节目没有多大的观看兴趣,而对新出现的一些旅游、美食、娱乐等类型的节目更加感兴趣;有些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高,对现在比较新潮的流行音乐有很高的兴趣。总的来说,他们喜欢新鲜的、时尚的、比较前沿的内容,而很少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我国的一些比较经典的艺术作品,对艺术的认识存在偏差[2]。
  (三)审美强调个性、独特
  现在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更加倾向于个性、独特、非主流化。他们认为非主流化才是时尚,希望自己是最特别、最有个性的。在穿衣搭配、自身品位的定位上,他们追求新颖,独具特色。如,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服装色彩鲜艳,样式夸张,还有学生会自发组织一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等,他们的审美以自己为中心,强调个性,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的思想。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自创很夸张的作品,盲目地认为只要别人看不懂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对艺术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当然,并不是说大学生追求创新、突出个性是不可取的,但要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在继承和吸引优秀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3]。
  二、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积极建设健康的大众传媒环境
  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能够了解到、接触到艺术作品的渠道更加广阔,手机、电视等各类媒介为大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大众传媒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中的一些积极的因素对学生的审美有很强的影响力。有些媒体为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不惜违背客观规律,真实性强、经典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很难见到,更多的是一些内容浮夸、价值不高的“快餐文化”。一些大众传媒的不可取的行为,将会对大学生的审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呼吁广大媒介用更加健康有益的方式传播主流文化艺术,鼓舞和启发当代大学生,让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在文化市场发光发亮。只有当传媒环境变得更加积极、健康,具有正能量时,才能让大学生从低级的审美趣味中走出来,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4]。
  (二)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审美能力是由审美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想象能力三部分构成的,且这三部分是相互联系、层層深入的关系。我们需要遵循其规律,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征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5]。
  审美感知能力是大学生对审美对象最直观的感受,是艺术审美素养的最基础部分,其主要是看、听、感受各种艺术作品而养成的。高校广大艺术教育人员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要多引入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营造艺术教学的良好氛围,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到艺术作品展览厅等一些富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去观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审美理解能力是在个体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其并不是仅仅依赖于某种艺术赏析活动来提升的。艺术家们所创造出的优秀艺术作品并不是凭空想象、胡乱猜想得来的,而是依赖于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艺术与哲学不同,创作的灵感来源并不只是思想,还有实实在在的外在人事物。深厚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传达的精神品质的核心要素。因此,广大艺术教育人员应该多鼓励大学生去学习和了解各学科知识,博览群书,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加深刻地去体会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6]。
  审美创新力是在上述两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审美过程的升华。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美进行二次创造的过程。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力最有效的手段。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可以说是对生活的再现,而要吸引大众的注意,艺术家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创新力。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审美创新力的培养,并将其融入到他们专业学科教学中。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高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在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时,需要注意如下内容:
  1.营造高尚的艺术氛围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场所。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就要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虽然现在学生自己组织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备受欢迎,如,对校园歌手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活动的氛围十分活跃,但是,这些活动娱乐性比较强,艺术性不强。我们需要对高校文化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引入一些经典的、优秀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丰富校园艺术教育的内容,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因此,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要科学把握好文化内容,重点在于对文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更要重视对这一内容的引导,不能将艺术教育简单用一些文娱活动来代替。
  2.实现健康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对于现在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不高、功利性强等特征,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时,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其形式必须与其内容保持一致。盲目地追求新颖,将内容和形式分隔开,一味地重视内容忽略形式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3.构建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
  结合院校的课程教学安排,科学设置雕塑、绘画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察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述,并融合作品鉴赏,启发学生进行美学思考,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結语
  总之,要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实践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涉及艺术、哲学等众多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当下大学生艺术审美的特征进行分析,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广东.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耦合之维探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8):218-220.
  [2]陈大磊.探析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5(15):194-195.
  [3]徐强志,郭名峰.比象审美特征在书法艺术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1(3):36-37.
  [4]刘海,杨建琼.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关系探析究[J].艺术教育,2013(11):103.
  [5]林乐飞.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情感审美走向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4):171-172.
  [6]崔磊.关于大学生审美素质与艺术教育公共课设置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46-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8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