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扬帆
摘 要:基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我国高职学校的生源差异也是高职教育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在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这种生源差异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所带来的挑战更加的突出。分类分层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之后,因材施教,以促进教学目的实现以及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1 分类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类分层教学理论主要源自于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在20世纪历史年代所提出的“掌握学习”的教育理论。在“掌握学习”这一教育理论中,认为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适合其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指导,在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不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的提高,还体现在学习效率的提高。卢布姆认为,在学习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两种发展阶段,一是现有水平阶段,二是潜在水平阶段,存在于这两种阶段之间的区域为“最近发展区”或者称之为“最佳教学区”。分类分层教学则是以这两种学习阶段中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将“最近发展区”转变发展为现有的发展水平。
2 高职教学中的分类分层教学常见模式及选择
根据当下我国高职院校现状,笔者提出两大类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分别是以“班级”为分类的分层教学和以“培养目标”分类的分层教学。
2.1 以“班级”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
在以“班级”为分类的分层教学之中,有走班模式的分类分层教学和班内隐形分类分层两种分类分层教学模式。
在走班模式的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相对于班内隐形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显性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具有流动、大范围进行分类分层教学的特点。在走班模式的分类分层教学中,建立在原有的班级建制的基础之上,在同一年级之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根据该年级的学生各自所掌握的知识水平,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在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的前提之下,重新组织班级格局,在新建班级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礎之上树立与其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满足每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走班模式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之下,具有相同或相近原有知识水平的学生都集中在一起,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较为统一,教学环节的开展更加的简化,为教师节省精力,使得学生得到更高效的教育。
在班内隐形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之下,各个教学年级将保留原有的班级建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开展之中,在拟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之时,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据此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这种隐形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之下,避免为学生贴上“优等生”、“劣等生”的标签,避免为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良的消极负面影响。
2.2 以“培养目标”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
以“培养目标”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组织教学班级建制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身学习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建制不同的班级。高职学校根据在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就业方向、学习态度,对每一位在校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构建不同的教学班级。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班级中同一班级学生所具有的相同或近似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就业方向来制定教学计划,树立教学目标,在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不同,以班级为单位制定教学方案,拟定教学计划。
2.3 高职教学中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选择
以“班级”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培养目标”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是现在高职学校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的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际实践中,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如果选择走班制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职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种模式下,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机房以及师资配置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选择以“培养目标”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在一些综合类的高职学校中能够得以推行,但是在某些“卫生学校”等专业性较为集中的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方向本身就较为统一,难以推进以“培养目标”为分类的分层教学模式。
在班内隐形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之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在现有建制的行政班级之下,运用隐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并且以此为依据对班级内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隐形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之下,能够减轻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并且这种班内隐形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更加具有灵活性,能够在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学科的课堂中运用,也可以在相同的专业的不同的学科的课堂中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班内隐形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更能够符合高职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分类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高职学校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的,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操作实践性的课程。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中,运用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类分层教学承认每位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来制定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符合其自身所处层次及类别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实现下一阶段学习目标提高积极性与自信心。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中,运用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分类分层教学以面向各类各层学生及全班学生为教学准则,在注重全面教学的基础上,也同样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计算机应由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针对个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教师针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使得不同分类分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中,运用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分类分层教学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事先精心设计了符合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都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中,运用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中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段亚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分层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09-210.
[2] 周建军,李安华.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5-247.
[3] 邓满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服装设计专业相融合实施分层教学课堂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54-155,161.
[4] 王益义.高职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4):53-55.
[5] 历光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2):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