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闫旭 陈昊 谢海刚 邹育丞 黄紫旭

  摘   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方向人才培养基地,对学生创新思维、设计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思维教育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教育与培养策略展开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思维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b)-0192-02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完善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但是就当前高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仍存在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创新教育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及目标达成效果存在偏差,未将创新思维教育细分到艺术设计专业整体课程框架中,缺乏强大的教育理论支撑等问题。另外,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同样存在缺乏合理性,创新思维教育开展方式仍需不断优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较少,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学生难以接触到艺术设计领域发展前沿技术与最新动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2 创新教育资源亟待优化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对高校创新教育模式做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创新教育资源应与时俱进,以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应与时代发展同步,整合优化创新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离不开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撑,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场地、教学器材、师资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但仍难以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需求。高校创新实践教学配置、资源、创新基地建设等各方面都严重滞后于艺术设计行业前沿发展以及相关企业的该领域人才的技术要求。因此,高校应积极打破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壁垒,整合校内外创新思维教育资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实践教学环境。
  1.3 缺乏一直强有力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无论在学历职称、职业素质还是工作经验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这些教师中,大部分都缺乏艺术设计一线工作经验,师资结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缺乏艺术设计领域指导教师。而且多数教师都忙于应对科研任务,在针对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方面则投入有所不足,在组织、设计实践教学时,也难以做到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结合,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大多流于形式。
  1.4 缺乏健全的创新教育激励措施
  健全的创新教育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的工作热情,唤起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从中产生学习成就感,建立专业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但是就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制定并实施了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教育的激励政策,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普遍存在创新激励政策力度不大、覆盖面有待拓展、对学生创新成果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创新热情以及教师创新指导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持续性发展。
  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2.1 明确创新教育目标,构建多层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明确将创新人才培养纳入新工科研究项目指南中,足以说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完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体系,优化创新教育环节,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是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转型的重要问题,也是新时代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應进一步明确创新教育目标,积极构建多层次创新教育课课程体系。在筑牢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对该专业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以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载体,落实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2 打造开放、融合的创新教育环境
  如何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开放、融合的高校创新教育新生态已成为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研究重要课题。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构建多方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应充分发挥多方资源优势,打造创新实验室、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来打造开放、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高校资源主要充分借助行业资源,发挥信息优势,形成创新资源共享、师资与高校技术优势互补,打破高校专业教育与行业领域发展壁垒,从根本上解决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资源匮乏的问题。校内创新实验室可供学生开展各种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同时通过参与专业技能竞赛、教师科研项目等,可充分发挥学生探索、创新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构建协同式创新师资团队建设
  创新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启发与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教育经验,因此,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方面,应打造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交叉协同式团队模式。由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科研带头人以及艺术设计行业资深工程师组建一支创新教育团队。校内专业教师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科研带头人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专业技能竞赛、创新训练项目等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艺术设计行业工程师则能够将实际工程项目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体验中提升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三者协同作用,构建目标明确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指导体系。与此同时,打造交叉协同式创新师资队伍,还可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整体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专业敏锐性,及时掌握艺术设计领域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突破创新、科研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
  2.4 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为了激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创新能动性,高校应在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完善相应的创新激励政策。为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探索,高校应不断完善教师指导创新激励制度以及学生创新成果激励制度。教师指导创新激励制度主要适用于学生获得创新成果后,学校要为其指导教师增加相应的科学分并将其体现于教师职称晋升标准中。学生创新成果激励制度是指针对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创新训练项目等所获得的创新成果,学校应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学分以及综合测评加分。
  3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针对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开展现状,高校应通过明确创新教育目标,构建多层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开放、融合的创新教育环境;构建协同式创新师资团队建设;完善创新激励政策等举措,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明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探索[J].福建茶叶,2020,42(1):100-101.
  [2] 郭杰.试析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17):102-103.
  [3] 杨广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39-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0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