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意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任晓萌

  摘 要:《诗经·国风》中的所引用的植物众多,包含食用、观赏类以及用于纺织类的各种植物。整个《诗经》融入了周先民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期许。《诗经》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将感情与植物相融合,从而使“意”与“象”相和谐。本文主要探究《诗经·国风》中的植物及其意象,分析其中寄托的情感,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诗歌及植物研究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植物;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7-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94
   《诗经·国风》中引用了大量的植物意象,比动物意象的引用要多很多,据学者统计国风中所引用的植物有107种,其中以可食用类植物占大多数,这也体现了先民将自己的生活融入艺术写作之中,是一种智慧的体现。笔者认为,植物种类主要可以按照其用途分为三大类,而意象则可以按照其所代表的感情分為主要五种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有关男女爱情意象的植物;有关女子美好的容貌意象的植物;代表谦谦君子意象的植物;代表思念之情的意象的植物;代表福德象征的意象的植物。《诗经》中所出现的植物种类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先民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植物并熟知其特性后得出的经验和感情总结而出的,这些植物与古人们所想表达的某些感情相契合,所以被精挑细选出来,寄托以特殊的情感,有些植物意象甚至被运用至今天。下面,笔者就对《诗经》的植物及其意象进行简要探究。
   一、有关男女爱情意象的植物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关于男女爱情的内容,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中男女爱情的描写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抒发感叹爱情美好的篇章,有追求佳人不得而夜不能寐的痛苦的篇章,还有被情人背叛后的无奈与哀叹的篇章。《诗经》的创作者们在抒发这些对爱情或美好或痛苦的感情时也运用了大量的植物,有些植物关于爱情的美好意象甚至流传至今,如“荇菜”“蒹葭”“桑葚”等等。
   《诗经》中将荇菜作为爱情意象的诗篇最著名就是《关雎》,其内容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描述了当男主角遇到这位窈窕淑女后,便饱受相思之苦,特别是看到美丽的女主角在打捞荇菜时“流之”“采之”“芼之”的样子后,更是深深坠入爱河,所以这里打捞清洗的荇菜就是男子对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从此以后,荇菜也就有了追求爱情的意象。
   除此之外,《蒹葭》《氓》中对“蒹葭”和“桑葚”的描写也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爱情意象。如《蒹葭》也是一首爱情思慕诗,其内容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首诗多么感人,多么美。即使伊人与他有一江水之隔,他也不畏道路险阻也要追寻伊人,而其中蒹葭这一植物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添加了些许悲凉之意,用在这首诗中,比喻得不到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了,这也使得“蒹葭”这种植物后来有了爱情的意象。再如《氓》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将“桑葚”这种甜美的果实比作美好的爱情,但也劝女子们不要沉迷其中,就表现了桑葚的爱情意象。
   爱情本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感情需求,《诗经》中大量爱情意象的运用为我们更加生动展现了爱情这种美好的情感,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有关女子美好的容貌意象的植物
   《诗经·国风》中常有美人的出现,而这些美人在其中也常以花来进行比喻,这种把美丽的女子比作花朵的手法在现代也经常可以见到,各种花有各种花独特的美感,如艳丽芬芳却容易凋谢的“木槿花”,富丽堂皇的“芍药花”以及小家碧玉精致的“锦葵”,这种意象运用得十分巧妙,将对美人的倾慕与对美丽花朵的喜爱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诗经·国风》中以各种花来喻美人的诗篇不在少数,如《郑风·有女同车》中“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这段文字描述女子的容貌像木槿花一般美丽,体态轻盈的像鸟飞翔一样,举止娴雅大方,美好的声誉也让人难忘,男子不光看到了女子的外在美,也通过她美好的品德看到了她的内在美,所以将她比作美丽的木槿花。木槿花繁盛时期极其艳丽,这也如同美丽的姑娘一般,正值她青春美丽的时刻,但木槿花朝开暮谢,这也代表了女子的青春貌美不是永恒的而是容易逝去的,白居易也曾写过“槿枝无宿花”这样的名句。男子更应珍惜女子的青春时光,所以拿木槿花来比喻女子是十分形象而又贴切的。
   除木槿花外,桃花也经常来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比喻女子出嫁时如桃花般的年轻娇美的面容。
   《诗经》开创了以花来喻美人的先河,其中还有许多植物也用来作为“美人”的意象存在过,后来的诗歌也都受到了其的启发与影响。
   三、代表谦谦君子意象的植物
   古人对谦谦君子的形象一直极为推崇,《诗经》中的君子形象多为重恩泽,重德行,品德良好的人为后来的君子形象也提供了一些借鉴,其中的一些植物就有君子的意象。    古代常有用梅兰竹菊来比喻君子,而《诗经·国风》中则用甘棠来作谦谦君子意象。甘棠是一种树木,结出的果实十分甜美。在《召南·甘棠》篇中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这里所说的意思是人们站在甘棠树下,吃着甘棠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平定战乱保卫国家稳定的召伯,用甘棠来作召伯的意象,表现了人们对召伯十分怀念,也让甘棠这一植物成为了君子重恩泽天下百姓这一品质的意象。《诗经》所选的植物都不是随机的,而是因为他们有某种与君子类似的品质才被选入其中。
   古人多以树木或竹子这类植物来比喻君子,我认为与《诗经》这一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影响也是有关系的。
   四、代表思念之情的意象的植物
   《诗经》中以思念为主题的诗歌不在少数,有思念自己的家乡的游子,也有思念自己丈夫的妇人,中国农耕文明促进了安土重迁思想的发展,孔子也曾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思念至深的情况下,有时看到一些花草植物都会联想到自己所思念的人或物,而《国风》中许许多多的思念诗篇正是通过植物表达出来的。
   葛在《诗经》中常代表相思的意象,《国风·王风·采葛》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这种思念之情,很有特色,其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一首诗中包含了三种植物,采“葛”为了织布,采“萧”为了祭祀,采“艾”为了治病,都是女子辛勤劳动的画面,男子思念自己那个采葛、采萧、采艾的恋人,觉得与她分离后一天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是三年那么长,这种夸张的手法说明了男子是多么思念自己的恋人,诗中描述的葛藤本就缠绕在一起生长有相思相偎之感,而这首诗也赋予了葛这种植物相思的意象。
   思乡的感情在《诗经》中也是十分强烈的,征人通过看见道路途中的桑叶就联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在《豳风·东山》中“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描述了征人看到路边破败的桑叶,便想起自己已离开家很久了,自己的家中会不会也是这样的破败之景。桑叶在自然界中是比较常见的植物,所以更容易引起那种思乡之感。
   往往常见的景物更容易引起人们对故乡、故人的思念,《诗经》是先民们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并汇总智慧结晶,运用植物的特性并抓住了睹物思人这一特点,写出了无数的思念主题的诗歌。
   五、代表福德象征的意象的植物
   古人一直都十分注重福德,如子孙满堂、早生贵子等都是有福德的象征,古人通常也会赋予植物如此的意象,这在《诗經》中也并不少见,如桃的枝、花、果、松柏等植物都有祝福人的意象,有祝福别人新婚快乐的,也有祝福别人早生贵子,还有祝福别人长寿的等等,这也表现出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周南·桃夭》是这样写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其中第二句就写的是桃花的果实,也暗示了希望新娘新郎开枝散叶、早生贵子,而第三句中“其叶蓁蓁”中的“蓁蓁”意思是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就是形容桃叶茂盛的样子,从侧面写出了希望二人日后可以子孙满堂,这也表明了古人多子多福的观念。桃的果实、叶子和福德象征的意象在多方面重合了,所以作者在情景交融中选择了“桃”这种植物作为诗中福德象征的意象的主要载体,也慢慢地赋予了“桃”这种意象,对后世的颇深。
   桃树的生长过程与女子的一生也颇为相似,诗人就是观察到了这一点,才能将整个作品写得如此传神、动人,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出这些植物有福德意象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与结晶。
   总之,《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主要收集了周代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植物作为周代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人们逐渐发现这些植物的美感,并通过仔细的甄别,使得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植物上,久而久之植物便有了自己特殊的意象并慢慢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状态。将这些植物作为特殊的意象融入诗篇当中,使得《诗经》更加贴近生活却也不失美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诗歌及植物研究都具有非常深远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亚丹.《诗经·国风》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
  [2]《国学四库》编委会.《诗经·国风》[M].北京日知图书有限公司,2010.
  [3]张进玺.《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0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