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搭建学院外事交流平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伊

  摘要:如何提高外事工作效率的方法和建议,从而达到全校外事一体化,搭建以学院为主体的外事交流平台,外事处与各学院通力合作,共促外事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平台;一体化管理;外事工作效率;国际交流深入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6-01
  
  随着世界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最新潮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拓宽高等教育市场,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体制变革和创新等。经济的全球化,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WTO促进了成员国教育市场的开放,这些因素必然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在这样一个急剧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并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一个大国之姿,(教育) 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零距离”的接触,无疑为高校与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接轨提供了契机,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了挑战,站在国际交流第一线的外事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当其冲。外事部门是高校连接国际社会的桥梁,是迎接国际关系挑战的“第一战队”,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并取得积极的成果,是外事部门和人员面临的巨大考验。笔者从事了几年高校外事特别是国际交流与接待方面的工作,经验尚不丰富,现在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见解粗浅,希望与前辈们和广大同行共同探讨摸索出更加高效的工作发展道路。
  笔者所在的大学身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且是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担负了宣传的职责和重要窗口的作用,上海大学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如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国内的高校在寻求国际伙伴,国外的大学也都纷纷积极拓展新的海外合作对象,在他们将目光投向迅速崛起的亚洲板块时,拥有巨大人才资源和学生基数的中国无疑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外事处,目前是大学国际化最主要的力量和管理机构,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好与国外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一个管理与服务并重的部门。一般综合性大学的外事处有工作人员几到几十人不等。再经过一系列分工,真正在负责外宾来访和交流合作的往往只有几人,怎样能够在与外宾短时间的交流中高效地促合作、求发展,的确是个难题。
  比如,从外事处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实际情况来说,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学科完备,有庞大的体系。就拿笔者所在的上海大学来说,有24个学院和独立的系,几百个专业,而每个专业又分很多的方向,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词汇很多,实在难以完全了解,而且外事工作的人员人手紧,大多又是外语或者国际关系等文科出身,对理工科涉猎不多,知识面有限;其次,精力与记忆力有限,信息量有限。学校的各个学院往往是相对独立,各自为政,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很多与国外的高校已经建立了某些联系,但外事处无从得知。有些教授或讲师(有的)有在外留学或任教背景,有的经常去参加国际会议,已经积累了比较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国际资源,但是没有反馈到外事部门,与外事部门沟通,导致有些外宾来访时我们无法有的放矢,通知到合作的关键人物,无形之中就可能错过了一些机会。
  这种种情况又造成了接待外宾来访中的一些问题。外宾来访通常只停留很短的一段时间,要在短时间内产生最高的效率,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抓重点,找主要负责人。在外宾来访前,我们一般会了解来访者的身份与背景,然后与本校相对应学院分管外事的院领导联系参与会谈。由于中外高校在某些学科分类与层次上的差异,有时来参与会谈的外事院领导并不是很清楚对方所谈及的内容,无法提出决策性的意见,也不清楚是否学院已经有教师与对方有某种形式的交流;有的因为一些理念上的分歧,在某些学科或方向没有合作的兴趣,只是泛泛地客套一下;而有些真正想要交流,需要合作的教师却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场合。外事处牵线搭桥,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形成了外事处 “一厢情愿”的局面。
  目前,国际交流访问的数量已经上去,接待批次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交流的“广泛”程度已有,但如何“深入”,取得实际的合作,除了一些体制、模式上的客观原因以外,单从外事的角度来说依然有漫漫长路要走。笔者在工作中也深切感觉到有几个方面急待解决和改善,以迎合新形势下外事发展的需要,权当是一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在校内搭建一个能够全方位互动的平台,每个教师建立自己的英文网页,学院的主网页上的教师介绍能够直接链接到每一个人。有个英文介绍,外事工作人员看起来也非常直观,在与来访外宾进行会谈“配对”的时候更容易,更快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学院在自身建设的同时,在国际交流方面有哪些需要,比如国外先进的科研资源,可以合作的一流学校,共建实验室等,及时向外事部门反映,沟通信息,有助于外事人员迅速有力地捕捉机会,适时推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外事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时时保持与各个学院、部门的联络,加深了解,才能掌握他们国际交流开展的最新动态,合作的需求,使外事接待时更加目标明确,做到言之有物,富有成果。
  国际交流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使高校必须在把握自己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以外促内,平衡发展。如此庞大的工程单凭外事处的一己之力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各个部门和学院须团结协作,整合资源,创造平台,共同把外事水平推动到新的高度,需要全校人事组织、教学科研、后勤保卫、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多院系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互相协调、集中统一才能做好。今年上海要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并且将持续半年时间。上海的高校想必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访问浪潮,前所未有的考验摆在了每一位外事人员的面前,也给高校带来了无数的机会,要把握时机,必须要发挥出真正以“人”为基础的院系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外事处做架设好桥梁,共同创造蓬勃发展的外事新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