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的为师之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永正

  做了40多年的小学老师,可以说我的学生几乎没有不喜欢我的,而且越是“后进生”,越是被我批评得厉害的学生越喜欢我。在节假日来看望我的学生中,“后进生”居多数。学生常念叨我,想着我,比什么都珍贵,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也是我最自豪的。
  师生融洽如此。我的为师之道,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日自强,二日自律。三日自省。
  先说自强。何谓自强?自强就是不断地自我修炼,提高多方面素养。尤其是语文素养。自从跨进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按照我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想法很简单: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别人若要问我:“你为什么喜欢小学时的张老师?”不但我,大概我所有的同学都会这样回答:“张老师好。”如果再问:“好在哪里?”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课讲得好,对我们态度好。”张老师讲课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听?因为他讲得生动、有趣,他知识渊博,他的课能吸引人。于是我就以他为榜样进行修炼,读大量的书、关心时政,尽量使自己的知识面广一些。特别用心读老舍、张天翼、徐怀中等人的书,学习他们生动而幽默的语言;我还关注相声,关注京戏里丑角的表演,让自己身上多一些幽默细胞;我还像张老师那样学书法、学绘画、学唱戏、学操琴……爱好越多,教育、教学的资源就越多,赢得学生尊敬、喜爱的砝码自然就重了。
  如果说,平时的学习是“台下”的准备功夫,那么上课就是“台上”的真功夫。把课上好,才是真的好。把课上好,少不了技巧,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那是小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大智慧,即平时的文化积淀,道德修养。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即使技巧性欠缺一点,效果照样不会差,学生照样会喜欢。大概和练武功一样,到了“无招”时,反而会胜“有招”。把课上好有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和谐。对学生的爱意和尊重。老师的诙谐和轻松,都是自然的流露,绝不是装出来的,装出来的不会持久,学生也能看出来。
  二说自律。何谓自律?自律就是战胜自身消极、负面的东西。人具有懒惰的一面,丑陋的一面,消极的一面。高尚的人之所以高尚,因为具有自律能力,能自觉地克制消极的一面。
  自律的教师出格的事不为。缘于对社会、对家庭、对学生的责任感。支撑这种责任感的是爱心。比如。有些学生我确实不喜欢,但我同样会尊重他,我会尽力地接近他、帮助他。既然为人师,我就要尽为师之道,这是责任。当听到别人议论自己的时候,当听说某一学生对我不恭时,我首先想的是自己有什么过失,古人云:“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哪怕只有l%的原因在我,我都会把全部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我不推诿,更不去找学生的“碴儿”。当要偷懒时,就学古人来个“锥刺股”;当要“怒发冲冠”训斥学生或与别人争论的时候,便默念一个“让”字,冷静了,事情就好处理了,也会处理得好些。
  自律,就是管好自己,做个好人。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
  三说自省。何谓自省?自省就是反思。反思很重要,一节课上过了,一次活动搞过了,一次测验结束了,某项工作告一段落了,一个问题处理了,生活中碰了钉子、受到了挫折,都要反思。我们要善于在思考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在思考中把失误转化为收获。清代的张伯行说:“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则用无不利。”意思是说,自我反省是修养身心的根本;根本抓住了,那么其所起的作用没有对自己不利的。
  写,包括写日记,是最好的反思,遇到不顺心的事,写一写,对自己说一说,一写完,心情往往就好了。至于教育、教学、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我更是会随手记下。这个写的习惯使我获益不浅。写是思考,反过来,写也促使我思考,使思考深刻、完善,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路走得快一些。直一些。
  为师之道当然很多,但以上三点我认为最重要。
  
  (责任编辑:胡本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