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医临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娃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蒙医临床的治疗方法不同其疗效也有较大差别。蒙医治疗以控制出血,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提高血小板的计数为原则。蒙医治疗以清热凉血,清温解毒等辨证为原则,从而达到止血提高血小板计数的目的。在此论文中介绍蒙医临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状。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蒙医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因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导致外周血液血小板减少的所以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其寿命缩短,骨髓内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但伴有发育、成熟障碍,患者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血小板抗体。
一、目前蒙医治疗有:
1、观察:目前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首先是维持一个安全的血小板数,并非要求到正常范围,就此Coltelazzo等(1991)和stasi(1995)分别对血小板数30×10 9/L和50×10 9/L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随访观察数年后发现,在未进任何治疗情况下均未发生严重的出血,而严重的出血仅发生于10×10 9/L的患者,因此一般认为对血小板(30-50)×10 9/L且无出血症状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给予观察而不必治疗。
2、药物治疗
2.1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达70%至90%,但停药后易复发,其作用可能为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的结合,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出血症状,刺激骨髓造血。常用泼尼松1-2mg/(kg.d)等。
2.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法:0.4g/(kg.d)连用5日,紧急抢救时用1.0g/(kg.d) 。免疫球蛋白(IVIg)通常1日至3日见效。
2.3 抑制抗体形成:适用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有关药物有:长春新碱用量每周1次1mg至2mg,疗程3周至6周。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等。
2.4 其它药物治疗:包括细菌因子,a-干扰素,达那唑等等。
3、手术治疗:脾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小板抗体的生成,消除血小板破坏的场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切脾后完全缓解率可达70%至80%,血小板回升的高峰期在手术后1周到2周,术后复发者可能与副脾或代偿性肝脏阻留有关。
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孕育产生的传统医学。他在理论方面吸取部分古印度医、古中医的理论结合本民族固有疗术医阴阳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蒙医是以三根学说、五元、五行学说、阴阳热寒学说的理论基础。认为人体是三根七素三 等为一体在三根的驱动下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蒙医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症范围,其主要原因是“三根失调”引起血热而出血。蒙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人体内部脏腑之间通过黑脉白脉的运行传到等作用互相联系构成整体,所以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不仅仅治疗脾脏或骨髓等,而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急满而辨证用药。常用药有止血红花-8味散3g/日,草果-19味丸3g/日,阿拉坦-5味丸3g/日,巴特尔-7味丸3g/日,草果-4味汤3g/日,三红汤3g/日等药物根据病情分早中晚辨证用药。对急性型患者,伴有严重出血情况时用蒙药的同时用蒙医的常规药物治疗,等病情好转后继续蒙药治疗。
讨论:综上所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很少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资量。由于激素副作用以易产生激素依赖,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环孢素。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37
[2]叶任高,陈再英,等.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9
[3]苏荣扎布 蒙医基础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