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志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17-02
  摘要: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与帮助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各种方法发现并获得知识。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经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周围科学现象的学习过程,并且逐步养成属于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科学教学 探究性 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其实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与帮助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各种方法发现并获得知识。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经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周围科学现象的学习过程,并且逐步养成属于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不断的培养学生认知周围的自然事物;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断的进行探索,就得从提出问题开始,透过这个问题,也就是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学生探究的目标。但是要真正发现探究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科学教师精心的做准备好材料,备好课,让学生能够从充分的感性材料中有问题可以探究,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才会很高。所以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条件。
  探究作为一种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借鉴而来的。科学家的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探究性学习也是从指导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开始;科学家在发现问题后进行研究是先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后形成结论。因此探究教学的过程也可以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形成结论”的程序作为模式。
  
  1 发现问题――诱导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中
  发现问题的目的包括两方面①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②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科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好一个优良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更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出发,学生对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最感兴趣。
  如在教学《米饭与淀粉》一课时,上课伊始,先向学生展示一张“白纸”,然后用喷雾器朝白纸喷“水”,在“白纸”上马上显现出一行鼓励的言语。教室里出现了惊叹声,教师再适时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又如,在常识教学《电磁铁》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电池一节,导线若干、铁钉一颗。提问:“谁能利用这些材料把老师粉笔盒中的大头针吸出来?”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磁铁,知道只有磁铁才能吸出大头来,而老师手中的材料却是电池、导线、铁钉。于是学生便对这些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伟人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学生的“异想天开”往往就可能成为他探究的动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产生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心理,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科学。
  
  2 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形成科学问题的假设
  所谓假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见解、看法。
  在教学《热空气》时,我先出示了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在酒精灯上上方一加热,气球便上升了。这时我问学生,能上浮的气球见过吗?是什么气球?(氢气球)老师手里的不是氢气球,为什么它也能够上升呢?学生们经过思考以后得出好多假设:可能是气球受热以后变轻了;可能是酒精灯点燃以后能够产生一种向上升的力;可能是酒精灯点燃以后周围的气体流通了,是这些气体把气球托上去的……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小组活动和组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促进探究的深入和交流。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行为也影响学生个体的奋进和努力。
  
  3 设计实验――重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作用
  科学家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仪器,通过自然情境下的观察和测量以及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和测量来收集实验资料。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如观察、测量、实验以及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资料,以使他们完成探究。
  在《怎样接亮小电珠》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组材料(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一个小电珠)邀请学生实验,学生很快把小电珠接亮了,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个小电珠和若干跟导线,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办法让一节干电池同时点亮两个小电珠呢?”当学生正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光靠争论是做不出结论的,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请你们小组讨论讨论,准备怎么实验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后很快设计出了实验方法并画好了电路图(小组中出现的并联和串联都有)。并且在实验的最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中发现了两种电路的相同点:都可以同时使两个小电珠亮起来。不同之处;方案一:把电路中一个小电珠取下,另一个电珠也不亮了。而方案二,随便取下哪一个电珠,另外一个还是会亮。而且学生还发现同时接亮两个电珠时,两种电路中小电珠的亮度也不一样。
  正因为这样的探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选择恰当的器材,才能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4 形成结论 实验完成以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交流他们的细小发现、研究结果,让学生有探究后的成就感,交流探究结果引出的新问题,能加深学生在探究结果与现有的科学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的联系。能充分的帮助学生解决还没有解决的疑惑,交流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更加有力的证明实验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标准。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科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科学课程标准》 [2] 《国外教学模式》 [3] 《探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