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重脊麻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效应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发珍
摘要:本文采用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30mg)的等比重或近似等比重液在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麻黄碱临床效应
麻黄碱在临床麻醉中主要用于纠正蛛网下腔阻滞(脊麻)或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本文采用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30mg)的等比重或近似等比重液在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择期行子宫切除患者40例,年龄40~65岁, 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生理盐水脊麻组(Ⅰ组,n=20),麻黄碱脊麻组(Ⅱ组,n=20);本研究排除指标:有硬膜外麻醉和脊麻禁忌症的患者、以及腰麻后需硬膜外加局麻药满足手术的,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2、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30min肌注咪唑安定0.05mg/kg,入室建立静脉通路,选择L2~3间隙为穿刺点,Ⅰ组穿刺成功后注入腰麻配制液3.0ml (0.75%布比卡因2.0ml+0.9%生理盐水1.0ml共3.0ml); Ⅱ组腰麻配制液3.0ml (0.75%布比卡因2.0ml+3%麻黄碱1.0ml共3.0ml);注药速度为1ml/5s,然后头向硬膜外置管4cm;收缩压<90mmHg,则用静注麻黄碱6mg/次;整个实验过程监测BP、HR、EKG、SpO2。
3、观察指标
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手术时间、血压、心率、输液量。
4、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麻醉平面采用中位数。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二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平面、手术时间、输液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间相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BP、DBP、HR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内相比,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点SBP、DBP、HR与基础值或麻醉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表1二组病人一般资料(略)表2二组病人BP、HR的变化(略)
三、讨论
麻黄碱可以直接兴奋β1、β2和α1受体,也可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间接作用,对心血管的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前负荷、BP、DBP升高,HR增快[1]。丁卡因中加入3%麻黄碱1ml是重比重液的标准配方,来减小脊麻低血压的并发症。业已证明, 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并不一定能延长脊麻的作用时间[2],结果表明,Ⅰ组脊麻局麻药中未用麻黄碱,SBP显著性降低出现在麻后15min,而Ⅱ组SBP前15 min未出现明显血压降低, 显著性降低出现在麻后20min左右,脊麻局麻药中加麻黄碱对减缓低血压出现有一定作用;Ⅰ组DBP在15min开始出现降低,而Ⅱ组DBP在10min开始降低,反而提前出现; HR各时间点都无显著性下降低,可能是麻黄碱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而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BP、DBP、HR相比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它们的输液相同,在收缩压<90mmHg的两组9例患者中,给予静注麻黄碱6mg/次后,并加快输液速度,血压都得到迅速回升。脊麻引起的低血压在临床上常给予快速扩容和麻黄碱纠正[3]。有人认为预肌注或静注麻黄碱也能预防低血压的发生[4]。
结论, 加入麻黄碱后成等比重局麻药液,对维持循环的稳定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脊麻引起的低血压仍需给予快速扩容和静注麻黄碱纠正。
参考文献:
[1]张小光.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M].见: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主编.当代麻醉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5.
[2]曾邦雄,彭志勇.椎管内麻醉[M].见: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85~1088.
[3]Kansal A, Mohta M,Sethi AK,et al.Randomised trial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ephedrine or nephentermine for management of hypotension during spinal anaesthe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 . Anaesthesia,2005,60:28~34.
[4]杨建平,蔡健.麻黄碱对蛛网膜下阻滞低血压的预防作用[M].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592~5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