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莉莎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等各项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小学时期具有很多的发展可能性,个人的许多心理品质也是在这个时期培植起来的。因此,在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等各项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途径。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但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任何一种进入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都不能收到实效。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
1.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快乐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变成学习困难。这类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往往远离老师和集体,怕受到指责和嘲笑,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只是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讲课不听、不看,不完成作业,长期的累积“欠帐”,使他们与教学之间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从而自暴自弃,步入“灰色”人生。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某一闪光点,鼓励他,帮助他,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要多给他们机会,使之愿意参与学习,并尝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胜利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还要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毫无兴趣的学生低标准,低起点,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开展好适合个性的各种活动,以便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些竞赛可以组织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广泛参与,特别应注意的是为那些学困生设计个性特长比赛,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促使兴趣的形成、发展、稳固。
2.适时引导,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复杂工程,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和雕塑家,而小学生因为性别、表现及个性等不同特点,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并且要采用多种形式,少说教、多渗透,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教育,促进健康心理形成。
(1)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的思品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都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画龙点睛,使学生从中有所感、有所悟。
(2)设计多种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乐于参加,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游戏、讲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通过提供素材、情境,让学生表演小品、模拟角色、互访互问,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理熏陶。
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认真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如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班会活动等。活动内容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就会有更多机会与自己的“心”接触,就有可能自我反省,自我化解,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比听一次心理讲座、上一节心理辅导课的效果好得多。
四、在班级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环境,班级及其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强班级建设,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发展水平,增强其组织化程度和凝聚力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设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等方式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学校和班级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五、在咨询辅导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应该依靠大多数教师与心理辅导员互相配合,以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为主,同时,通过矫治性辅导j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从长远看,应当使所有教师都能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要求,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实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学校,要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心理潜能,防治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