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启发式教学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 燕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37-02
  摘要: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经济学课程,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科的兴趣,因此需要改变其教学方式,运用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启发式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难度适中的三农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的三农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 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 三农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的目的是举一反三,利用诱因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这一方面,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把启发式教学法融入到发展经济学的开放教育教学中来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了本文讨论研究的重点。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1.1 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和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教学相对立,并与之相互斗争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代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到了近代,一些改革者也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蔡元培就提出了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在西方,最早推崇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倡导的是“问答法”的教学方法,也被称为“产婆术”。
  本质上,启发式教学是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它的应用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手段。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和转化,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2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非常重视,特别是对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全新教学理念的真正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知识不是靠老师教学传授而习得的,而是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和他人的帮助以及对资料的查阅,然后对知识进行整合、建构而得来的。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这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当前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2、在三农问题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2.1 对我国现存三农经济现象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而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如当教师在讲述三农问题时,可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其思考:
  为什么现在我国粮食问题成为三农主要解决的问题?
  给出这个问题后,学生思考就会非常积极,会联系实际来分析解决这个三农问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会说明这是个三农经济问题,如果不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式,就不可能正确回答出来。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讲述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全球10亿人口在饥饿中挣扎”, 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论述完饥饿问题后,让学生回转头去思考这个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来分析和剖析这一问题。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就问题情景中的主要问题给予分析、解答。这样学生将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积极、深度地思考问题,只是应付式地来回答。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解决具体的三农问题之前,需要精心设计好教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2.2就三农问题,以探究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课时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进行探究式研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如当教师在讲述财政资金政策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我国的财政资金需要大力度投向“三农”以此来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近年来,政府却又不能与把重点投入其中,这种极度的不对称是怎么样产生的?
  问题提出后就会引起学生讨论。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老师应立刻给予鼓励,回答不完整教师加以补充,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不断提出其他相关问题。学生随着老师的提问和引导不断思考,发表观点,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经济学并不抽象,而是非常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和热情,自我探究和学习的意识也会增强,掌握重点和难点学习的能力也随之加强。从本质上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过程。通过创设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再通过讨论,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践性考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跟经济现象相关的实践性考察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加强其切身体会,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在2010年的4月我们专业所做的对贵阳市周边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此次抽样调查农村一家人中的主要5个成员。其中2个文盲、2人仅受过初等教育,只有1人受过高等教育。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素质都很低,以至于其掌握科技的本领低,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也让学生从中明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本次的调研考察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分析调查报告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实践性考察的目的在于把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逐步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安排和引导。
  3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者。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既要重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讲解,更要注意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开展各种讨论,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极大地发挥启发式教学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学习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 2006
  [2]何克.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陈锡文.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中长期展望.未来与发展 1(1 988)
  [4] 张凤荣,陈焕伟,等.土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E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5]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7]傅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刘知新 [11]刘知新.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的再省思[J].化学教育,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