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教学 实现创新式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燕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而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尤其是信息学科,更应抓住和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正确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具体的多元化教学实践工作,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鼓励学生创新,带动与实现学生的创新式学习,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多元化创新学习
新时期的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教育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型,学校应当给学生以个性发展和创新的条件、机会与氛围。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还是以往教学中出现的“填鸭式”模式,或者是“放羊式”教学模式,而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教学的结果也是“功倍事半”。如何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然、主动?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在“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带动学生创新式学习。
1创新式学习的基础性
要实现学生的创新式学习,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是前提,其关键是恰当处理好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操作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与实践氛围,解决的办法是抓住和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多动、注意力时间难以长久等特点,这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心理基础,同时,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对比具有动手性强、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多元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灵活、主动地学习,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带动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师巧于学、学生乐于学”,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的制订对指导具体的多元化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能否实现创新性教学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教师只有采取科学、可行、灵活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学生创新式学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实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一般采取以下多种教学策略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2.1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资源为信息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十分重要。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尝试性”任务,如:“用圆形工具画出太阳” 、“播放一段音乐”、“在电脑中查查今年的六一节是星期几?”等。这种任务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设置的,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操作技能。另一种是“创造性”任务,如:绘制一幅宣传画、设计一份电子板报、制作一个网页等。这种任务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也许他们给出的答案或结果不尽相同,这样一个不设立标准答案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给儿童幼稚的心灵一个放飞自由想象的空间。
2.2 自主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但要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变“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过程中不必强调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而是让每位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三角形”,根据自学的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学会了,其它的五边形、八边形等等同样都可以很快地画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2.3 协作式教学
协作式学习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协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协作学习。教师通过学习中的主导、引导、促进,帮助学生的协作学习。比如在完成“福州三坊七巷游记”中,学生自由分工,有的负责去网上收集图片,有的专门收集典故,有的进行制作。我们的协作学习更可以基于网络环境,通过留言板、网上邻居、论坛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互助互教互学。
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学习伙伴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它不但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好奇、好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难以持久,容易被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东西吸引。作为教师只有掌握和熟悉上述规律,遵循上述规律,才能水到渠成的实现创新教学,具体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只有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参与意识,才有学习的动力,真正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变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电脑游戏课”的错误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对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进行创作性的调整或修改,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拉近与授课对象的心理距离,吸引他们的眼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举例和任务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鼠标基本操作时,可以让学生玩Windows中自带的“纸牌”和 “扫雷”游戏,这种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不但能让学生迅速入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电脑的组成”时,我用比喻的手法,介绍计算机硬件,把输入设备比喻成是人类的耳朵和眼睛;把输出设备比喻成是人类的嘴巴;而主机就像人类的大脑,控制着电脑的动作。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概念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而且记得牢。趣味化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掌握知识也较快,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更敏捷,联想变得更丰富,创新也就更频繁了。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切实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创造性、自主性学习实践的学习观,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挖掘学生创新思维潜力,为不断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欢耸.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郭芳.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 网络科技时代, 2002, (1): 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