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耀
[摘要]文章选取了反映城市竞争力的五大类29项评价指标,运用了因子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法等方法,以我国三大城市群的39座城市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对各个城市和三大城市区域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取得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结果。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模糊隶属度法
[作者简介]孙耀,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苏苏州215021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043―0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或城市群间的竞争。美国GDP总量的67%来自大纽约区等三大城市群,日本GDP总量的69%来自大东京区等三大城市群,而我国三大城市群的GDP仅占全国GDP总量的37%。因此,加速构建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主力军。为此,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我国三大城市群的现状,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城市的特点,从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一、城市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对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不仅要从总量上和总规模上进行衡量,更要从质量上、效率上、功能上进行衡量;不仅要着眼于城市的现实状态,更要注重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城市的增长后劲。为此,本文选取了反映城市竞争力的五大类29项评价指标。(1)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人均GDP(X0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0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03)、人均实际利用外资(X0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05)、人均国际旅游收入(X06)。(2)经济效率指标:每平方公里产出GDP(X07)、每吨水产出GDP(X08)、每千瓦时电产出GDP(X09)。(3)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指标:非农业人口比重(X1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x1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12)。(4)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指标:人均科学事业支出(X13)、人均教育事业支出(X14)、在职职工平均工资(X15)、人均居民储蓄余额(X16)、每百人公共馆藏图书数(X17)、人均保费(X18)、每百人失业人数的倒数(X19)、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X20)。(5)环境和基础设施指标:人均绿地面积(X21)、人均铺装道路面积(X22)、人均生活用水量(X23)、人均生活用电量(X24)、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X25)、绿化覆盖率(X26)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数(X27)、人均耕地面积(X28)、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X29)。
本文选取的指标全面地反映了构成城市竞争力的经济、结构、人文和自然等方面因素以及集聚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为了反映一个城市的持续的发展潜能,特地将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列入了评价体系,如每平方公里产出GDP、每吨水产出GDP和每千瓦时电产出GDP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将反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与资源间的制约关系,一般来说,具有较高人均GDP的城市会具有对多种资源的巨大聚合力和优化配置力,而每平方公里GDP这个指标则是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的现代化、集约化和效率水平。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必须具有较大的城市规模才能容纳更多的生产力要素,但如不适当地扩大城市规模就会浪费土地资源及相应的配套资源,导致每平方公里GDP的指标下降。每吨水产出GDP和每千瓦时电产出GDP这两个指标,它们反映出了城市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效率,如果一个城市的GDP产出是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之上的话,那么这个城市将是一个缺乏后劲的城市。同时,考虑到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要方便和容易获得,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数据均能从权威部门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中获得。此外,本文选取的各项评价指标均采用了人均指标或比重指标,它比总量指标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效率和质量。
2.数据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三大城市群的39个城市为样本。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和中山等9个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等15个城市;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有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沧州、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和威海等15个城市。所有数据取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
3.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29个指标中选取了七个主成分,利用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计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并以综合得分作为评价的依据。
设39个城市、29项原始指标数据为:矩阵x={xi,j}(i=1,2,3,…,39;j=1,2,3,…,29),利用SPSS软件的Factor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下列结果:
(1)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及统计检验值
设相关系数矩阵为R={ri,j}(i,j=1,2,3,…,29)。限于篇幅,现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X01)”指标与其他指标间相关系数为例进行说明。X01与X02至X29的相关系数向量为:R1,j=(1、0.949、0.961、0.835、0.962、0.895、0.860、-0.106、-0.234、0.609、一O.170、0.191、0.794、O.926、O.657、0.902、0.270、0.953、一0.317、0.199、-0.019、0.58l、O.468、O.830、0.911、0.183、0.893、-0.486、0.434)(i=1,2,3,…,29),该相关系数向量表明X01与X02、X03、X04、X05、X06、X07、X13、X14、X15、X16、X18、X24、X25、X27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需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指标进行转换。
经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统计量为1669.19,适合作因子分析,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为:0.635,也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提取主成分及主成分的特征根和贡献率
从表1可知,相关系数矩阵中有7个特征根大于1,对应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89%,根据特征根的选取原则,选取前7个主成分作为新的综合评价指标,这7个主成分已反映了原始指标中86.89%的信息,其中,第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高达52.35%,说明该指标在评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为了能更加明确地表示主成分与原始指标的关系(贡献性),经过对因子矩阵载荷矩阵9次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K),选取因子载荷矩阵各个主成分与原始指标载荷系数较大的指标,构成各个主成分的因子。具体结果如下:(因子载荷矩阵略)
第一主成分F1是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反映。它包含了X01、X02、X03、X04、X05、X06、X07、X13、X14、X15、X16、X18、X24、X25、X27等15个原始指标。
第二主成分F2是城市的人员结构和人口素质的反映。它包含了X10、X12、X17、X19、X20等5个原始指标。
第三主成分F3是城市的交通能力的反映。它包含了X22和X29两个原始指标。
第四主成分F4是城市的生活环境的反映。它包含了X21和X23两个原始指标。
第五主成分F5是城市的经济效率的反映。它包含了X08和X09两个原始指标。
第六主成分F6是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反映。它包含了X11一个原始指标。
第七主成分F7是城市的生活质量的反映。它包含了X27一个原始指标。
(4)计算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
根据原始指标(X)的标准化值(ZX)和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K,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各个城市的七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矩阵Z={zi,j}(i=1,2,3,…,39;j=l,2,…,7)。
(i=1,2,3,…,39;j=1,2,3,…,29)
其中:39为城市数,29为原始指标数,7为主成分数;(1)式中的z为因子得分矩阵,K为因子载荷矩阵;ZX为原始指标的标准化值;(2)式为标准化值(zx)的计算公式,该式中的 、sj分别为第j个原始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每个城市的7个主成份的因子得分,以对应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加权累加,再除以这七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z)。即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
经计算,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结果如表2所示。
二、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及评价值计算
1.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
为了能客观地对这39个城市就其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以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为样本进行分类。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下列分类结果:
第一类:深圳市。
第二类:上海市、珠海市、北京市、广州市、东莞市。
第三类:佛山市、中山市、威海市、无锡市、杭州市、南京市、苏州市、大连市、嘉兴市、宁波市、舟山市、天津市、绍兴市、青岛市、常州市、潍坊市。
第四类:烟台市、江门市、肇庆市、镇江市、秦皇岛市、湖州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惠州市、沧州市、丹东市、唐山市。
第五类:营口市、东营市、锦州市、盘锦市。
2.城市排名评价值的计算
经过对综合得分进行散点图分析,发现除了深圳市的综合得分较高外,其余城市的综合得分基本呈直线状。为了能客观地进行各城市之间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特别是三大城市群间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文采用模糊隶属度方法,将综合得分折算成各城市的评价值(相当于名次得分),然后采用评价值进行城市和城市群间的评价和分析。按计算公式计算各城市的评价值,计算结果见表2的最后一列。
其中:Zmin为综合得分z中的最小值;Zmax为综合得分Z中的最大值
三、结果评价与分析
1.城市间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根据各城市的综合得分、评价值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这39个城市分成以下五个等级:
第一级: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只有深圳市1个城市。深圳市以3.336的综合得分高居榜首,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单独成为一组,可称为“一枝独秀”。
深圳市在F1方面最为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1位,它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等14项原始指标均列各市之首;它在F7方面也很突出,它的绿化覆盖率原始指标列第2位。但它在F4方面的因子得分偏低只有-0.8,原因是它的人均绿地面积指标值太低,只有12.36平方米,列第34位,是第一位广州市的173.38平方米的7.13%。
第二级: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包括上海市、珠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和东莞市等5个城市。这5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同属一个等级,彼此间差距不大。
上海市在F2方面比较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1位,它的每百人公共馆藏图书数指标值居各市之首,它的非农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指标值分别列在第2位、第4位和第5位。它在F3方面也较好,它的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指标值列在第2位。但它在F7方面的因子得分偏低只有-1.43,原因是它的绿化覆盖率指标值太低,列第31位。
珠海市在F3方面比较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1位,它的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指标值居各市之首。它在F4方面也较好,它的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值位于前列。但它在F6方面的因子得分较低只有-1.14,原因是它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太低,只有37.97%,列第35位。
北京市在F2方面比较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3位,它的每百人公共馆藏图书数、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和非农业人口比重三个指标值分别位于第2、3、4位。但它在F7方面的因子得分很低只有-2.39,原因是它的绿化覆盖率指标值太低,列第38位。
广州市在F4方面比较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1位,它的人均绿地面积指标值居各市之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花城”,它的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值列第3位。但它在F5方面的因子得分相对偏低,只有-0.43,原因是它的每吨水产出GDP指标值较低,只有516.09万元,列第29位,仅为最高位的5.1%。
东莞市在F1方面比较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2位,它的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指标值位于第2位、人均科学事业支出和人均教育事业支出均列第3位。它在F4方面也较好,它的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值居各市之首。但它在F7方面的因子得分太低,只有-3.43,原因是它的绿化覆盖率指标值太低,列最后一位。
第三级:竞争力中等的城市,包括佛山市、中山市、威海市、无锡市、杭州市、南京市、苏州市、大连市、嘉兴市、宁波市、舟山市、天津市、绍兴市、青岛市、常州市、潍坊市等16个城市。这些城市主要是一些省会城市或省辖市,同属一个等级,彼此间差距不大。这些城市中,多数城市在Fl方面的得分小于0,导致综合得分也小于0、综合竞争力也低于平均水平。下面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
详细分析。
中山市是不同指标间反差最大的一个城市。它在F1方面的排名尚可,列该主成分的第4位,它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和人均居民储蓄余额指标值均列第5位,而它的综合得分排名却降为第8位,原因是它在F3和F4方面的因子得分偏低,它的人均绿地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和人均生活用水量三个指标值均列最后一位。这在所有39个城市中是不多见的,这说明该城市的生活环境和交通环境有待好好地改进和建设。
威海市是最出乎预计的一个城市,它排列在“京津唐”区域各城市中第二位,这一结果似乎有一点意外。其原因是它在F5方面相当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l位,因子得分为2.71,它的每吨水产出GDP和每千瓦时电产出GDP分别列第2位和第3位;它在F3方面的排名也较好,列该主成分的第4位,它的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和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两个指标值分别列第5位和第7位。但它在F6方面的因子得分较低,列该主成分的第32位,它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两个指标值均列第34位。
苏州市在F1上因子得分高于平均水平,但综合得分却低于平均水平,这在所有39城市中仅此一例。苏州市在F1方面的排名尚可,列该主成分的第9位,且高于平均水平。它的人均实际利用外资指标值列第6位,人均GDP和每平方公里产出GDP两个指标值均列第8位。但它的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数指标值却只列在第27位,影响了它在F1上的排名。它在F3方面偏弱,列该主成分的第30位,它的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和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二个指标值分别列第29位和第24位。它在F6方面也较低,列该主成分的第3l位,它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指标值列第31位,最终导致其综合竞争力低于平均水平,排名在第13位。
第四级:竞争力一般的城市,包括烟台市、江门市、肇庆市、镇江市、秦皇岛市、湖州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惠州市、沧州市、丹东市、唐山市等13个城市。
第五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包括营口市、东营市、锦州市、盘锦市等4个城市。
属于这两级的城市,在F1和F2方面的得分均为负值,直接导致综合得分很低。
以沧州市为例,它在F6方面还是比较突出,列该主成分的第1位,它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指标值列第2位。它在F3方面也是较好的,列该主成分的第2位,它的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和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二个指标值分别列第10位和第9位。但它在F1和F2两个方面的因子得分比较低,分别列第34位和最后一位。
以盘锦市为例,它排列在所有城市中的最后一位,它除了在F1和F2的因子得分偏低外,它在F4、F5、F6和F7四个方面的排名均在33位之后,其中,F5和F6分均列最后一位。
对于其他城市的竞争力情况,可查阅表2中相关城市在七个主成分上因子得分的高低进行评判,若某因子得分较高则表示该城市在该方面的竞争力较强或稍强,反之则表示该城市在该方面的竞争力较弱或偏弱。
2.三大城市群间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根据表2所示的综合得分和评价值,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区域的区域平均评价值分别为:0.2718、0.1207和0.0872,各区域竞争力排名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
珠三角区域中有6个城市的评价值高于平均水平,占该区域城市数的66.67%。该区域的人均GDP为32003.29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2409.04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9948,12元、人均实际利用外资为519.39美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902.07元,各项指标均高于另两个区域。特别是该区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5841056.9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91%,是另外区域的2倍和3.6倍,其竞争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由此可见,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消费,属消费驱动型区域。
长三角区域中有2个城市的评价值高于平均水平,占该区域城市数的13.33%,有9个城市属于竞争力中等的城市,占该区域城市数的60%。该区域的人均GDP为22560.0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417.05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6290.75元、人均实际利用外资为173.28美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452.93元,各项指标均处于三个区域的中游。特别是该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7350688万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1%,分别是另外两个区域的1.8倍和1.29倍,由此可见,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之一投资,属投资驱动型区域。
京津唐区域中只有2个城市的评价值高于平均水平,占该区域城市数的13.33%,相反有9个城市属于竞争力一般或较低的城市,占该区域城市数的60%。该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280.34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161.80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4755.52元、人均实际利用外资为159.83美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51.34元,分别是珠三角区域对应指标的50.87%、48.22%、47.8%、30.77%和14.14%。虽然,该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5445907万元,是珠三角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倍,但它区域人口总数和区域土地面积都是珠三角区域的2.99倍。从推动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消费两大动力来看,该区域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间的竞争力水平有明显的差距,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各个经济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各城市也应该清楚自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找准自己在区域内的地位和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对策,为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舒 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