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古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素屏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师范学校小教大专(文科)班的一门学科专业课,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文学。引导自主学习做到: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教学地点,创设轻松环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更适合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式,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分依据。探究学习做到:教师选定大的章节,由学生自选小主题,有目的性地深入探究地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课前通过阅读、查询、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探究创新精神得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达和交流,验证、修正自己的解释,或者改进自己的作品,为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师范教育;古文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冯素屏,南宁市师范学校语文组教师,广西南宁530011
[中圈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8―0218―03
中国古代文学是师范学校小教大专(文科)班的一门学科专业课。一般来说,文科的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文科教学过程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学生感受不到其实用性,学习积极性较差。大多数从中师进入大专、以成为未来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小教大专生学习古文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畏难情绪。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要求教师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为学习设计教学”,努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在古文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当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自主、探究、合作进行学习,应成为小教专科生学习古文学的主要方式。从学生角度说,他们已进入成年人,被尊重的需要比中小学生更甚,所以他们不轻信教师和教材,愿意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通过平等的交流互相学习,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内心需要;经过中师阶段,他们已相对较成熟,大专自习课较多,他们比中小学生更懂得如何自主学习,更具探索性;他们是未来的小学教师,“明日之师,今日做起”,更需要学会自主学习,更需要探究创新精神,更需要协作品质。从课程来说,古文学教学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在继承前人经验和精神的基础上探求人生的意义,它更强调的是主观感受,不同情绪的学生接受的效果是有差别的,更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愿学去深入地学。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在引导小教专科学生自主学习古文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努力做到几方面:
1.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新课程实施强调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小教大专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灵活,古文学教学可以立足于课本内,放眼于课本外,可以选择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青春期的学生对爱情有朦胧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对反映美好爱情的诗篇有着较浓的兴趣,讲《诗经》时除了《关睢》,可以再补充《木瓜》《静女》等,让学生通过体会中国传统的忠贞、高尚、感人的爱情,思考自己的爱情观。学生对于挫折的适应和调节较差,面对未来挑战有时会觉得没有把握,讲《左传》齐桓公经一番流亡终成霸业时可以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段话,让学生思索并培养积极面对困难和磨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参与选择教学材料,学生的兴趣能够反应出来,上课时让学生“学我所想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教学地点,创设轻松环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几年不变的教室容易让人觉得沉闷,而我们现在有各种多功能教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给学生创造新鲜感,让学生思维活跃,启发创新能力。上较难篇目比如《城濮大战》时,学生就提议到多媒体教室,让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他们易于接受;有些章节简单而内容广泛,学生就建议到电脑室自己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开拓视野。
3.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更适合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新形势下,所谓教学方式应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上明清小说这一章节时,问学生“想怎么学”,他们反映通过影视对这些长短篇小说都有一定接触,但对原文不甚了解,老师讲得再多也是灌输,于是要求自由选定一部,组成小组,先各自认真阅读,然后和看过的影视结合起来理解,再把自己的心得与其他小组交流。笔者采纳了学生的建议,经过一番准备,课堂上学生们慷慨陈词,既有前人研究的成果更增添了许多自己的想法看法,这比教师唱独角戏的效果真是好多了。
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与学生商量着上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起来,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笔者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式,上到一些章节内容时,让学生按照兴趣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完成一定任务,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分依据。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增进班级全体同学的交流,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比如上明清小说课时,爱好同一部作品的组员一起去阅读原著,初读之后交流思想心得,增进对作品的了解,然后上网查询资料,分工合作,有的制作课件,有的负责讲解,有的还会根据自己的表演特长设计小品,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就每个小组来说是展示自己本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而就全班来说,又是一种以互相交流、互相为师为特征的新的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我们没有让学生把每部作品都读一遍,也没有在课堂上把所有著作的内容和艺术特色都讲一遍,但学生获得的更多,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小组内部的交流对一部作品深刻理解了,而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对其他作品也有了认识,同时其他作品还可以通过课堂引发的兴趣去自己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以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其基本假
设,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其分组原则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其目标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的做法,以小组竞争替代了个人竞争,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让学生学会合作和真正的竞争。
三、探究学习
探究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说,古文学上的探究学习相对于小教专科生水平来说也指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做到几点:
1.教师选定大的章节,由学生自选小主题,有目的性地能深入探究地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再以上述明清小说课为例,笔者选定明清小说这一章节,学生有人选《红楼梦》,有人选《聊斋志异》,有人选《西游记》,这是一次初选,同兴趣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对这个学习充满了热情。然后组员们在大主题中再共同确定小主题:一组准备分析贾宝玉的爱情观,一组准备分析《聊斋志异》中女性的美,一组准备用现代观点分析猪八戒的美。之后各组分工合作,上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整理、组织,写提纲,甚至做课件。这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是学生为了探究某一问题而努力学习。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查询、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探究创新精神得到发挥。比如《碾玉观音》这一篇宋话本,学生对璩秀秀形象就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意见:有人赞同书上说的她是大胆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有些同学则认为她不懂真爱,以非真爱的手段强行得到了非真爱的人。学生提出进行辩论式教学,为了辩论,他们做了大量准备;课堂上,他们通过唇枪舌剑的辩论,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秀秀这样的小人物的生活、不同历史时期爱的内涵的不同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达和交流,验证、修正自己的解释,或者改进自己的作品,为更高层次的探究打下基础。在上宋词内容时,一个小组选了李清照,决定分析李清照易安体的特征。课堂上学生们用小品演示了李清照的一生,将李清照的词都融了进去:少女时期的活泼快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妇时期的相思愁绪,“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寡妇时期国破家亡的凄楚彷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课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李清照这个宋代著名女词人的一生,熟读李清照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体会其不同时期的感情基调和艺术手法,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表达了每首词所体现的易安体的特征:情感真切动人;语言浅近自然而又耐人寻味;情感表现具体形象而富有美感。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让它通过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的种种“操作”,“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师范学校作为未来教师的基地,更要注重这一改革,课程的重心应由“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了些什么”,转向更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古文学,正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
[责任编辑:皓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