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化”互动让空间布局更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毅

  产业和城镇的空间布局,必须从未来四川在全国的定位,站在建设综合性经济大省和培育重要经济增长极的高度,按照 “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要求来规划和部署。
  
  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必须在产业空间布局与城镇空间布局的互动中进行,根据国土空间利用要求并结合产业布局的基础,建立起协调推进的新机制。因此对空间布局的考虑,是推进“两化”的重要内容。
  以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目标谋划“两化”。对产业和城镇的空间布局,必须从未来四川在全国的定位,站在建设综合性经济大省和培育重要经济增长极的高度,按照省委提出的“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要求,来规划和部署工业和城镇的发展。需要着重研究三个方面:一是规划几个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且有规模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发展上规模、上台阶的支撑;二是规划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和地位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作为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展的主要依托;三是规划几个大的工业园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作为大产业、大城市发展的空间载体。
  分层次按发展梯度推进“两化”。在四川目前各区域工业和城市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推进“两化”,不能采取整齐划一、同步推进的办法,应当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分层次推进。对于城市群发育程度较高的成都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推进“两化”的重点是促进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大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通过产业提升带动城市功能提升。对于城市群发育度相对较低的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则应率先在中心城区及周边布局大企业和产业链,依托特色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支撑城区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发展。对于远离中心城市辐射的城镇,则根据各自的优势,向工业、旅游、商贸等特色城市发展。
  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的突破口。四川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和在西部先行一步的条件,通过大力引进项目或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在引进大企业、技术含量更高的制造业、弥补现有产业空白的项目方面,迅速改变产业和城镇发展落后的局面。应当始终保持城市适度超前发展,尤其是产业园区适度超前建设,通过“筑巢引鸟”,获得更多的产业转移份额。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就要将向工业新城乃至综合性经济中心发展的因素考虑在内,使规划具有前瞻性,使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城市群水平。四川在新时期推进“两化”,可以考虑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以产业链的方式展开,即通过引导依托某个城市的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二是在城市群中规划布局产业集群或产业带,实现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的互动。成渝经济区规划的“五带”,有四个产业带都在四川,促进这些产业带的发展,就能形成城市群的互动发展。也可以根据“半小时圈”、“一小时圈”等要求,合理布局,推进集现代基础设施、现代功能园区、现代服务体系和现代居住区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互动。
  优化行政区划大力促进城市新区发展。 “两化”互动是产业与城镇在发展中的动态适应调整,行政区划调整是重要举措,建设城市新区也成为产业快速发展阶段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依托城市建立的产业园区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城镇功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而迅速扩张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和住宅业,与产业园区融合而催生了新的城区。二是由于一些城市现有格局难以容纳新兴功能,通过建设新城形成新型区域空间载体,以此来组织区域经济,成为一大特征。四川的一些区域已经具备建设新区的条件,当前应着重抓好天府新区的建设,抓好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区建设,通过建设现代化水平更高的新区,来整合和优化工业布局,实现城市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的融合。(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3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