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级档案馆工作现状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是留存人类记忆的殿堂,是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利民、育人”的载体。县(市)区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体系中最基层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应适应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树立开放、现代、人本、文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把县(市)区档案馆建设成当地党和国家档案安全保管保护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笔者最近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入实地,对湖南岳阳市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状
  
  岳阳市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市辖6县(市)3区(不包括3个非行政管理区),共有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均实行的局馆合一体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共有在职人员120多人。近年来,各县(市)区档案局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档案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档案馆四位一体的功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县(市)区档案馆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各县(市)区采取在档案馆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做好档案资料对外查阅利用工作、送档案文件下乡服务活动等途径,积极主动地盘活、用好档案资料为领导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服务。9个县(市)区档案馆均建立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集中收集现行文件免费向老百姓提供利用,并组织开展了送档案文件下农村、人企业、进社区服务活动,档案资料与现行文件配合利用,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近5年,各县(市)区共接待档案资料及现行文件利用者3.6万人次,帮助解决各类实际问题3万多个。2008年,临湘市档案馆主动给桃林铅锌矿复采提供各类档案资料100多卷、图纸500多张,为临湘市委、市政府以2500万元成功拍卖复采权提供了最有力的凭证。
  2.档案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强。各县(市)区档案馆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全面铺开三库(文件级目录、案卷级目录、全文数据库)二网(档案网站、局域网)建设。共录入文件级目录85万条;8个县(市)区建立了档案网站,网站建设率达89%,信息总容量达130多万字,图照片400多幅,点击人次达17万多。
  3.档案编研工作明显加强。各县(市)区立足馆藏资源挖掘,成功推出了一批具有档案文化特色的编研成果。平江县编著出版了40万字的《连云之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平江》、60多万字的《百家姓氏通鉴之平江周氏通鉴》。临湘市档案馆在临湘电视台开辟了“临湘历史大事回眸”电视专栏,连播1年。湘阴县档案馆推出了《河山遭寇犯、回首话湘阴――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图片展》。近5年,县(市)区档案馆推出的编研成果有74种计568万字。
  4.档案资源建设常抓不懈。9个县(市)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达80多万卷(册),农村土地承包、移民、职称等民生档案,汨罗市400多卷屈原碑林手稿、端午龙舟民俗档案,平江县革命历史、平江籍将军档案,临湘的瑶族遗址千家峒、嗡琴戏曲谱档案等都很珍贵,很具地域文化特色。
  在欣喜地看到各县(市)区档案馆工作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该市6个县(市)综合档案馆均建于20世纪70至80年代,馆库建筑面积加3区总计为9551m2,且在设计上均是库房加办公房的模式,除了用于保管与查阅,缺乏陈列、展览、公共文化服务、休闲等多功能用房。因而,目前没有一个档案馆符合新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另外馆舍设施设备比较简陋。除汨罗、平江、云溪区部分库房安装了现代化的密集架,各县(市)区档案馆保管档案的装具仍是以木柜、铁柜或战备柜为主。档案馆库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均不高。
  
  二、实现县级档案馆科学发展的思考
  
  1.强基础。一是切实抓好档案馆库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家发改委争取了中央财政区分不同情况资助中、西部县(市)区档案馆建设项目,岳阳市有9个县(市)区进入了国家资助建设的行列。其中,平江县属于享受和比照实施西部待遇的48个县(市)之一,这是全国档案系统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喜事、大好事。各县(市)区一定要抓住机遇,一方面切实按照国家、省、市档案和发改部门的部署要求,按照理念新、功能全、品位高、面积足的要求,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做好土地、资金等一切配套工作及档案馆建设工作,以此为契机,通过3~5年的努力,使各县(市)档案馆建设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二是抓制度、台账建设。要建立健全档案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馆安全值班、馆库管理、接待利用、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有制度约束;要建立完善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抢救、开放档案鉴定等各类统计台账,使各项工作家底清楚,规范有序。三是抓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是档案部门的立身之本,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着力在增加馆藏数量和优化结构上下工夫。依法做好所辖一级机构及有代表性二级机构满10年档案的接收工作;要按照国家局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转变”的总体要求,特别注重三农、医保社保、教育学籍、公证、移民、考试录用、职称评聘等涉及人的价值、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要加大特色档案征集力度,积极主动做好名人、名牌、名胜古迹、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档案及散存在社会上珍贵历史档案的征集工作,使馆藏档案具有个性和灵气。
  2.保安全。我们管理的档案都是无价之宝,每张纸甚至每个字都是宝,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切实做好档案馆库防火、防盗、防霉、防虫等“九防”工作,切实做好档案查阅利用中利用与保密的关系,保证既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利用者的需求,又防止失泄密及查阅时抽走档案、涂改伪造档案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把档案安全贯穿到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的各个环节,确保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3.优服务。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档案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2008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明确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政府信息公开场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更新设施,加大宣传,便捷利用,进一步做好档案资料及现行文件向社会提供利用工作;要从打造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理念,通过展览、讲座、论坛等形式,将档案馆真正建设成社会教育的课堂,传承文明的载体、公众服务的窗口,城市文明的亮点;要切实做好档案馆以“四库两网”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网站内容,开通网上查询,全方位、多视角,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4.出成果。各县(市)区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各地以今年建国60周年为契机,紧扣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馆藏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安排精兵强将,精心选题,精心编著,采取举办展览、拍专题片、编书等形式,推出有内涵、有特色、有品位的档案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5.优队伍。鉴于县级档案馆目前普遍存在着缺少专业特色人才的实际现状,各县(市)区档案馆一定要站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高度,一方面,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帮助把住进人关,帮助补充急需的档案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及会编研、会摄影等特色人才。另一方面,要抓紧对现有档案局馆干部的学习培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大家立足本职岗位,刻苦学政治、学专业、学文化、学本领,不断提升政治专业文化素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充满生机与活力又各具特色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7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