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低碳“三农”的步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彦玲
随着生态环境与物资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三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应响应“低碳”的号召,努力迈好低碳“三农”的步子。
首先是转变生产方式,打造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概念还更广泛的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农业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习惯还不太符合低碳要求,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以施肥为例,在雨水较多的地区,传统的施肥方法不仅造成肥料流失严重(约有50%以上的氮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已成当务之急。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其次要提升粮食主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低碳农业发展打好基础。第三要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第四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以目前的条件来看,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把农业生产对碳的依赖程度降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想办法降低化肥的使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通过科技研发投入更好的品种,让作物不需要多施化肥也能很好地生长;同时发明更好的肥料来替代化肥,例如用有机复合肥以及提高肥效等等。
其次是转变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农村。“低碳”农村是指在农村生活中运用低碳技术,开展低碳生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且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面临着碳排放过大的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靠改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发展低碳农村关键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充分发挥农村能源优势,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要。重点进行秸秆低碳化利用“三位一体”成套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第二,低碳农村还应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比如我国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最适宜大量推广太阳能灶,因此可在西部农村大量推广太阳能灶,减少因燃柴(草、木)、燃气、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政府应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太阳能灶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满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灶的需求。
第三是转变发展理念,当好低碳农民。“低碳”农民是指在生产中崇尚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在生活中注重节约、主动选择低碳产品的新型农民。低碳农业、农村已是势在必行,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农民这一主体。因此,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低碳农业,让农民尽快走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向农民普及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低碳生产生活氛围;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切实转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推广新型能源。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和企业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大相关技术和机械的推广力度,如秸秆发酵、秸秆还田等多样化处理方式,采用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相结合等方法,探索建立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秸秆处理和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让秸秆变废为宝。通过推广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和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土壤农药残留。鼓励农民建沼气池,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努力做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对于使用无污染新能源的项目,国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钱用在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元污染新能源项目资金可由政府和农产共同承担,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划分不同的分担比例。三是有关部门要加强推进与监管并举策略。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与监测体系,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秸秆的管理,必须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在工作中,要坚持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措施跟上,真正让农民在开展秸秆禁烧的同时收效益、得实惠,只有得到大多数农民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秸秆才不会成为农村过量碳排放的元凶。四是建设生态环境,加大景观农业建设力度,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切实做好美化村容村貌、抓好资源开发保护、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深化村镇生态创建活动等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