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雯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了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首先是产业,其次是集群,它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并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全国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得到一些新问题,及需应对和解决。本文以江苏产业集群为例,针对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采,江苏一些地区就开始集中办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中小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如昊江的丝绸产业集群,目前是与浙江柯桥等齐名的全国三大纺织产业集群之一;宜兴的环保企业共有近千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15%,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之一;邳州现有各类板材加工企业2850家,年加工各类板材约占全国总量的1/5,是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等等。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产业集群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间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配套不够紧密。江苏一些产业集群还处在集中办企业阶段,集群内缺少能够支撑全局、起到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因而同类企业之间缺少分工,产品的上下游衔接配套也很缺乏,有的甚至把同行看作是“冤家”,相互拆台,没有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与真正的产业集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产品附加值偏低,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江苏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以低成本为主实施的产业聚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产品附加值很低,特别是在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域,仅仅是生产与加工的集聚。多数产品档次不高,花色雷同,经营以低质扩张为主,尽管目前有部分纺织服装集群开始向高端发展,但还没有形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集群。三是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许多传统产业集群都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员工素质也比较低,大多数人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既缺乏人才基础,也缺乏劳动力技能基础。从而导致大部分产业集群内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仍处于以仿制和贴牌为主的低级阶段,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应对竞争。四是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江苏大多数产业集群都属“自发形成”,缺乏统一规划和战略设计,先天不足,公共服务相对滞后;集群内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缺少关联产业和辅助支持产业,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产业集群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劳动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劳动力市场、培训员工。也需要质量检测机构证明其产品品质,同时还需要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咨询机构等为其提供专业服务。而这些机构在江苏的大部分集群内是严重缺乏的。此外。行业协会是集群经济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但江苏很多产业集群中没有协会,或是只有一些官方派出机构的协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江苏产业集群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立足技术创新,突出培育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既展现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又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健康协调发展之路。具体应致力于五个方面:
加强规划引导。实现产业集群的加快发展。规划产业集群是一项涉及面大、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规划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规律,掌握企业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使制定的区域产业集群规划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为促进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应由省政府在对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趋势做详细分析后,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发展规划,设计产业集群的识别及分类指标体系,确定今后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领域(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服装等)和重点区域,并在技术创新、金融信贷、土地供给、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构建公共平台。形成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运行机制。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涉及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诸多经济政策,也离不开专利、商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应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一是营造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二是协助集群内企业进行宏观市场需求分析,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三是推动银企合作,发展风险投资。规范信用担保,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四是积极培育中介服务体系与科技服务体系,包括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产品检验认证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五是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交易平台等要素市场的建立创造便利条件。
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主体,应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如从国内外引进创新型企业,融入各地的产业集群,鼓励发展创新型企业的配套企业,对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种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尤其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跨国公司在集群内设立研发中心,并且鼓励本地企业与外资建立合资研发中心:对集群内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给予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投资扶持等措施,推动集群内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弥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之缺陷:搭建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在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等服务,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强化分工与合作。加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内部的精细分工是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发展产业集群,首先应强化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每个企业都专注于自己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进而将资源禀赋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使每个企业都大幅度增加其所从事的产品生产产量。从而显示出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其次应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一个大的企业、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带,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各地政府应对本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所在产业的龙头企业,并鼓励这些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同时,还应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其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品牌既是企业获取高附加值的核心资源,也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源泉。江苏省近年来已经涌现了一批品牌企业,在全国知名品牌的行列中占有了一些席位,但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有品无牌和贴牌加工的状态。利润的大头均被品牌拥有者和采购商获得。所以,在同样的资源禀赋和消耗条件下,应将积极推动并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应重点扶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自身生产和对外贴牌加工以及零部件配套供应,完成产业链配套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品牌。从而大大提高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袁 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