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开出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凤山口述李振翔整理
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放牛娃,莫说见过拖拉机,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哪会想到自己成为一名拖拉机手。
1956年,我25岁时支边来到农七师。1958年,经组织精心挑选,我有幸成为45名机务战士中的一员。我们驾驶着13台拖拉机,从农七师一二三团出发,到东戈壁(今一二八团)进行机械化开垦。
当二○团团长兼车四场场长王云龙来到施工地点,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动员大会上,王场长宣布车四场正式成立。当我们听到一年完成开垦8万亩荒地和当年压种3万亩冬小麦的任务动员令时,我们这些小伙子个个情绪激昂。一队队长杨兴才提出要向二队挑战,二队队长张鸿儒不甘示弱,当即提出应战。动员大会一结束,我们机耕队、5个生产队及一个房建连的指战员立即投入到开垦荒地和建房(挖地窝子)的工作中。
那时候,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房子住,我们挖地窝子住;没有筐子,我们自己编;生活用水少,我们就定量供应。洗澡就别提了。当时的说法是:小伙子、姑娘结婚能洗一次,刚出生的小孩能洗一次,牺牲了能洗一次。茫茫戈壁滩里,白天最高气温可达40多摄氏度,加上当时的拖拉机没有驾驶棚,我们常常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我就干脆只穿条短裤驾驶拖拉机,身上被生生地晒脱一层皮,奇痒难忍。就这样,除了保养的时间,我们硬是做到了人停车不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机耕队还成立了技术革新小组,提出了用机械“前推后拉”的开垦方案,并制作了车灯,水箱保护器、打荒器、运荒器、清荒器(当时被称为“四器”)。投入战斗后,每小时可开垦50至70亩。杨开平机车组驾驶的斯大林80型机车牵引的16米宽的打荒器,一天最高的工效是开垦1400亩。我所在的机车组驾驶的KS-30型机车牵引的是12米宽的打荒器,平均日工效也在1000亩以上。“四器”的发明是我们机务战士智慧的结晶,它使我们在3个月内实现了机械化开垦3.68万亩的目标,节约资金20万元,节省劳力10万个,为以后播种3.2万亩冬小麦和春小麦赢得了时间。
到了1959年7月,全场共收获小麦425万公斤,真可谓粮丰仓满。场政委安登魁当时算了笔账,按全场现有人口算,够全场人吃14年。
(作者单位:农七师一二八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6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