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市场瓶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新敏
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农九师在全师上下开展了一场关于发展工业的大讨论。一种观点认为:纵观历史,农九师经济要大发展,出路在于“退二进一”,即退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横看全国发展的事实,“无工不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加快发展工业是必由之路。农九师能否办工业?如何办工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纵观农九师工业发展的历史,尽管坎坎坷坷,历经艰辛,但也有成功的喜悦。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师工业企业发展到7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工业企业有机械厂、皮革厂、毛条厂、造纸厂、食品厂、印刷厂等。进入新世纪,这些工业企业都因经营困难、亏损严重而纷纷破产倒闭。团场自办和个体经营的小工业,更是成长艰难,几乎自生自灭。办工业的惨痛教训,使农九师部分干部职工心有余悸,谈“212”色变。但是,也有例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九师投资近2亿元建成的西裕糖厂,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到2004年,生产规模达到日处理甜菜5000吨,年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成为农九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同在一片蓝天下,有的工业企业纷纷倒闭,有的工业企业却在不断做大做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如果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清问题的本质,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农九师地处西部边陲,地理位置的边远,使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分隔为本地小市场和外部大市场两部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本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消费市场,其市场容量比较稳定,几乎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限定了农九师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农九师工业要大发展,必须走出本地小市场,融人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这样的认识早已有之,但是农九师工业走出塔额盆地的步履却十分艰难。
农九师工业走出塔额盆地的过程中,还有‘只无形的手在操纵,那就是“市场瓶颈期”。所谓“市场瓶颈期”,是指工业产品产量(商品量)在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之后,到外销产品的数量达到可以摊薄外销新增销售成本,并取得保本销售的这个期间。“市场瓶颈期”是一个亏损的过程,是工业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农九师有很多工业企业,就是由于承受不住这个困难,没能跨过“市场瓶颈期”这道门槛,而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跨越式发展”是农九师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农九师的工业企业,大多依托大农业并以供应本地市场需求为目标,起初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小,然后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当这些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到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以后,就会到外地去寻求更大的市场。由于地理位置边远,仅运输费用一项就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高昂的外部市场进入成本,使当地工业产品外销遭遇了“市场瓶颈”;如果产品不外销而维持简单再生产,又会在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中遭遇失败。
这并不表明地处边远地区的农九师就不能办工业,西裕糖厂的发展壮大就是明证,农九师发展工业要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这里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创办一到两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应该是先进的,产品质量是一流的,而且在生产规模上,能够直接越过“市场瓶颈”。这样,农九师的工业企业,就能够在外部市场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农九师党委党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6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