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中小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在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流动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最直接关系银行正常运行的第一个障碍。本文从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概述、中小金融机构现状以及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探讨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成因,结合现在与未来情况对预防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提出措施。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6日
引言
在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流动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最直接关系银行正常运行的第一个障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表示:“流动性对于任何银行的持续经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就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论和监管机构的一些要求,分析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概念。“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以合理的价格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流动性风险最终体现在中小金融机构在任一时刻的偿付压力,而这一压力与流动性缺口密切相关。”流动性缺口是一个受到利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资产负债构成以及与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变量,而且流动性缺口对以上因素的敏感性会随着市场环境、银行规模和管理行为的变化而变化。
(二)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超负荷经营风险。大部分金融机构依靠拆入资金和占用联行汇差来支撑超负荷经营,资金大部分集中在贷款上,负债与资产期限不对称,资产结构单一,缺乏调节和转换风险的能力,从而给正常的信贷资金营运带来很大的冲击,潜伏着明显的经营风险;二是账外经营风险。账外经营资产由于违反国家信贷管理规定,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造成大量的账外经营资产出现了高度风险、高逾期率、高欠息的“三高”危机,甚至出现了贷款户赖账的现象;三是违规拆借风险。近年金融机构存在着违反央行关于拆入资金只能用于弥补临时性头寸不足的规定,直接拆入资金扩张信贷投放,容易因拆入资金的硬约束与贷款期限不一致而导致拆入体系的正常运转。
银行在经营中,一方面为了赚取最大的利润,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贷款和投资;另一方面负债不稳定,要求银行有足够多的流动资金来应付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其适当地把握和控制。一般情况下当某一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超过了警戒线,社会公众可能会对该银行失去信心,处置不当最终会使银行失去清偿能力,并导致银行破产。
二、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成因及影响
在我国,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联系在一起,认为银行倒闭了,会有政府撑着,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很小甚至认为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然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将逐步逐步过渡到真正的商业银行,不再受政府保护,兼并、破产将逐步成为现实。因此,出现流动性风险已不再是神化,应该同信用风险一样同等重视,并予以控制。
(一)经济环境因素。从经济环境看,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总体经营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优胜劣汰、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较大,同时面临着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新形势,企业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的难度加大。而且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企业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脱媒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活跃,直接融资份额和比例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债券市场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如国家自2005年以来的管理办法,允许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债券进行短期融资,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构成强有力的威胁,使中小金融机构失去一部分优质的客户。
(二)政府行为因素。从政府行为看,一方面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信用活动的直接参与反映在对某些行业企业的扶持发展资金供给上,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不能区别对待,把政府风险转嫁给自己身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活动的影响,地方政府优先发展项目并不一定符合贷款标准,尤其政府在不承担项目风险责任情况下,金融机构贷款往往没有安全保障。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企业即使能还款,也要拖欠。这些行为使金融机构信用失去有序性。
(三)内部控制因素。从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管理看,缺乏监测预警、头寸管理失控,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原因。“在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风险管理主要在信用风险上,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自我控制。在前几年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下,有些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外力来加快发展甚至个别机构连续多年出现的存贷倒挂现象”。对流动性风险监测和预警,只停留在静态涵盖率、资产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几个指标计算上,这是缺乏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分析和前瞻性预测。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既没有独立的部门或岗位进行头寸管理,还缺乏一个综合部门对资本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进行风险考量。预防和控制风险上,缺乏快速报告流动性风险的传导通道。
三、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防范
流動性对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流动性管理历来被金融机构视为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流动性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的管理,促使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从而在保证一定收益水平的情况下保持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平衡,保持适当地流动性,降低和消除流动性风险。
(一)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措施 1、加强中小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意识,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虽然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体制,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但是由于中国还不健全的金融环境,在一些金融机构的实际经营运作中,上述机构如同虚设,发挥的职能十分有限。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有足够的重视,自觉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而且中小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對流动性风险形成足够的约束,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其他机构能有效发挥职能。
2、加强行为控制,防范业务风险。一是完善决策体系,促使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加大对授权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二是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使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三是建立人与人、岗与岗、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分支行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机制;四是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奖惩机制。同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制度,控制经营风险。
3、认真接受中央银行监督。在经营过程中保证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在规定的监督比例之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外部措施。“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各级人民银行应该继续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监管重点。积极探索内控、行业自律、央行监管、社会监督四个综合监管系统,认真做好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督工作。加大金融执法,提高监管效果,督促当地金融机构坚决依法经营的指导思想”。
1、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所有金融机构把质量作为流动性和资产管理的重点,防止新的风险。
2、继续加强本地金融机构的风险调查和监测,如有潜在风险和隐患,及时向当地党和政府机构汇报,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对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坚决予以取缔。
3、加强金融风险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当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时,在督促机构内部自我救助的同时,人民银行要通过发放短期性再贷款、动用存款准备金等形式,及时给予外部救助,防止情况恶化。
四、总结
在金融危机过后,各种风险防不胜防。可是,流动性风险是中小金融机构能否长期稳定经营的关键风险,从历史经验和当前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显示,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因此,本文对中国的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了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存在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贷款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
笔者认为,流动性风险管理应该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的要求,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做好对流动性风险指标的监控,根据中小金融机构本身的特点,通过计算流动性指数,分析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及时地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弥补可能的流动性缺口。与此同时,以独立管理为主,央行和银监会监管为辅,将流动性风险危害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爱新觉罗·艺文.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及相关建议[J].新经济,2016(6).
[2]康桂菊.浅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5(8).
[3]郭祥,李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7).
[4]农行十堰分行课题组.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2).
[5]谭新伟,宋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析[J].知识经济,2016(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