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印台区国有林区中幼林抚育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逐步完成,国有林场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社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国有林场职能转变为生态保护,而中幼林抚育作为一项林业长期工作,对国有林区资源增长,林分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选择适合本地的中幼林抚育技术措施,才能使国有林区资源健康快速增长,为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幼林;抚育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06.057
1 印台区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印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变幅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少雨,春季干旱,夏季雨量大而集中,且多雷阵雨并伴有大风、冰雹,初秋多连阴雨,晚秋天气较为晴朗,北部山区有明显小气候特征。
境内最高海拔(凤凰山)1761.0米,最低海拔(漆水河出境处)815米,森立植被属暖温带森林草原植被带,处于我国东部的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全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4.65%,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辽东栎、檞栎、白桦、杨类、炮筒、刺槐、漆树、中槐、臭椿、杜梨、旱柳、楸树等。国有林区以油松、侧柏和栎类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多有新造植林分,中幼林抚育工程稳步实施。
目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主要功能定性为生态效益功能,做好中幼林抚育工作对发挥国有林生态功能尤为重要,中幼林抚育能够有效改善林区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培育森林资源,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的储量快速增长,增加森林碳汇储量。
2 抚育目标选择
主要根据林分中树木的生长状况确定,当主要树种生长环境恶劣,林分密度过大,同龄林中树木的胸径和长势有明显分化时就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以去除影响目的树种生存环境的灌木等植被和过分密集,胸径小的树木,扩大优势树木的生长空间。幼龄林选择郁闭度在0.9以上,中龄林选择郁闭度在0.8以上,林分密度较大,竞争激烈、分化明显、通气透光不良、卫生条件较差、林木个体长势较弱的林分。
3 抚育方式的选择
针对幼龄林一般采取透光、修枝、割灌抚育,保护目的树种的生长环境;对中龄林进行生态疏伐和卫生伐,有利于促进林分生长。
4 抚育技术措施
4.1割灌除草、定株
對新造植幼龄林以及中龄林中存在与主要目的树种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的灌木多采用“割灌除草”技术措施,对一穴多株幼树,要采取定株措施,选择树形好,生长健壮的幼树进行保留。根据林分实际情况,采取人工砍灌除草方式,清除多余灌木及杂草。同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给有发展潜力的幼树等植被提供生长空间,对过密的萌芽条要适度修枝。作业时要注重对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和珍稀的乔木、小乔木、灌木的保护。
4.2 修枝定株
主要用于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修枝的目的是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的饱满度,提高林木质量,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条件,降低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减少病虫害蔓延。“修枝定株”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的过程,科学合理的确定保留林木株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也可与“透光伐”“卫生伐”结合进行,修枝以冬末春初为宜。
4.3 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措施主要用于中幼林林分,通过抚育间伐改善主要树种生长条件,加快目的树种的生长速度,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给林木生长开辟出良好生长空间和环境。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抚育间伐分为“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三种抚育间伐措施。
透光伐多在郁闭度过高的幼龄林中进行,通过清除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蔓和萌芽条以及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调节林分的树种组成和密度。改善树种生长环境。
生长伐多在中龄林中进行,通过伐除密度过大和生长不良的树木,来加速目的树种的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在采伐时要遵循伐劣留优,伐小留大,伐密留疏的原则,要控制好树倒方向,避免伤及保留木。
卫生伐是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主要对病虫害木、风折木、风倒木、雪压木、火烧木采取卫生伐,伐除已经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采伐时要控制好树木倒向,避免伤及保留木。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发现一株,伐除一株,并及时清出林外,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在开阔地集中焚烧。
5注意事项
针对抚育所产生的采伐物要及时清理,清运出林区,对于难以清运的也可就地打碎掩埋,但对于病虫木必须清运并集中处理。
在国有林区中进行抚育间伐要保证低强度采伐,防止对森林蓄积量的破坏。通过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增强保留木抗性,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增强和发挥多种有益功能。抚育间伐必须贯彻以抚育为主的原则,追求更好的林分生长环境,使国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增长。
作者简介:陈磊,大专学历,研究方向:林业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05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