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在《粮油加工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选取民办本科院校《粮油加工学》课程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程建设中。以“能力”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培养、锻炼”为一体的“1+2+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民办本科食品科學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理论,培养学生在粮油深加工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思路;内容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创业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民办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GH181055);吉林省高教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项目: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JGJX2018D98)
中图分类号: TS20-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2.045
《粮油加工学》是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更是粮油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社会孕育粮油加工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选取民办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粮油加工学》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课程体系当中,培养学生在粮油深加工领域中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升高等院校人才教育培养能力。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以粮油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需求为基础对课程结构优化升级。
以“一体化”教学模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
实施“导师制”与“大学生竞赛”两手抓,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研究内容
3.1 培养目标
本研究选取民办本科院校《粮油加工学》课程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程建设中。以“能力”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培养、锻炼”为一体的“1+2+3”三步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民办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能力。
3.2 课程设计
采用“1+2+3”三步走的创新教育模式。
“1”是指“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一体化教室《粮油深加工实验室》为核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保证了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操作的有序进行,实现了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讲解粮油产品的知识点,运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处理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保证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现。同时,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组织课程形式多样化,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现代教育形式结合到专业课程“一体化”授课模式中,达到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化相融合,锻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化处理与分析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是指“双师型”教师团队和“导师制”两手抓。
“双导师型”教师团队,即学生拥有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学生可与校外导师进行视频沟通,了解最新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将课内知识学以致用,从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导师制”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以粮油行业为背景,如针对粮油食品的产品控制岗位,学习目标集中在粮油初加工和深加工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方面。粮油食品研发岗位,学习目标主要放在原料的理化性质和加工品质方面。粮油食品质量检测岗位,学习目标主要在产品品质评价方法和指标测定方面等。帮助学生在食品行业中定位。学生入学后根据兴趣选择方向,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专业方向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
“3”是指“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根据粮油深加工发展方向,确定“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建立“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文案。通过方案设计、互联网+、撰写商业计划书等综合评价创新创业能力。
3.3 教学评价
采用“三看”评价体系,一从方案设计看创新创业思维,二从撰写商业计划书看“创新创业”技能,三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过程看能力。
4 结语
选取民办本科院校《粮食加工学》为实践载体,根据粮油企业生产与管理一线的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到了《粮油加工学》的课程中,以“能力”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培养、锻炼”为一体的“1+2+3”三步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06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