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PPP项目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PPP项目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之对应的商业模式、市场资源配置、相关法律法规系统不完善导致PPP项目合作无法有效地把控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程度不断加深,银行在考虑项目收益与期限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风险。本文全面分析概括了PPP模式中商业银行服务的理论基础,对于PPP模式中商业银行服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服务 PPP项目
银行融资PPP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建立完善风险监测控制体制、认真审核上报项目的可行性与合法性、优先支持优质PPP项目、支持项目的方案设计、健全并审核合约再谈判和风险再分担机制、严密防控法律风险。
1开展PPP项目参与方资格调查
一是做好政府PPP项目资格论证。全面了解掌握当地PPP项目总量、财政支出责任总额及占比等情况,做好已落地项目、已入库项目、拟入库项目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责任的测算,对变更项目同步做好财政支出责任的调整。在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时,要剔除可能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因素,防止借道政府性基金,来突破PPP项目10%红线。谨慎参与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前期PPP项目数量较多、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占比较高地区申报的项目。二是做好社会参与方资格调查。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应经过当地省政府采购中心集中招标采购。要对PPP项目参与方企业的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授信额度、利润总额、项目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按照“穿透原则”,对项目资本金进行审查,凡资本金来源中若包含“名股实债”、股东借款、借贷资金等债务性资金,或存在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等方式违规出资或出资不实情形的,不得向其提供融资。三是做好咨询及评估机构资格审查。建立PPP项目咨询、评估机构供应商库,对咨询、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公正性、服务质量、人员资格、收费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价,对考核不达标的咨询、评估机构一律清退。
2加强PPP项目规范性审查
一是审查PPP项目内涵。按照PPP项目入库标准和入库管理规则,对PPP项目进行识别、论证。对于未落实项目资本金来源、未按规定开展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不属于公共服务的纯商业化项目,仅涉及建设、无运营内容的纯工程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相关信息没有充分披露的PPP项目,不得提供融资。二是审慎参与完全政府付费的项目。对无现金流、市场化收费支撑,单纯靠政府财政支付的项目,其项目的财政支付方式、标准必须通过立法形式予以明确。三是重点支持符合PPP项目标准的项目。商业银行应选择污水、垃圾处理,城市供水等市场化程度较高、操作相对成熟的公共服务领域新建项目。积极支持有现金流、合作边界清晰,具有较强的示范效果的扶贫攻坚、美丽乡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PPP项目应。对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综合管廊、智慧城市、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对符合PPP模式要求的可以参与项目融资。
3开展项目收益性论证
一是审慎评估项目收益。商业银行要审查政府是否将项目的资本金投入、政府付费和缺口性补贴列入本地财政年度预算和中长期财政规划,分析和测算项目收益和成本、政府提供的特许经营权、优惠政策、经营性资产能否在市场价格体系下覆盖银行的预期本息收入。对没有历史参考数据的收益,必须经专业机构调查评估。对项目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差额部分必须提供政府性付费或缺口性补助。对政府性付费或补助后仍有不足的,应由政府提供该项目所涉及其他收益弥补。二是建立项目定价机制。要通过立法方式,明确PPP项目收费定价和收益补偿,保障项目有长期、稳定的经营收益和现金流。对收費暂未通过定价机制的,必须提供抵质押担保覆盖风险。三是建立收益风险分摊机制。积极引导政府PPP项目基金、社会投资基金、担保、保险机构等共同参与PPP项目融资,建立股权+债权+担保+保险模式的收益风险分摊机制。商业银行要与项目公司签订风险分摊协议,明确项目利益相关者在建设、运营期间各类风险的承担方式和限度,达到提前化解潜在风险的目的。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建立专门的PPP项目管理机构,培养专门负责PPP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以提高PPP项目的管理能力和风控水平。针对PPP项目特性,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检测和控制体系,将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尽可能准确计算关键风险指标和潜在风险因素。
第二,明确全生命周期的监管理念。项目从立项到完工、运营、移交,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各个阶段相辅相成,上阶段的风险因素会直接对下阶段的风险防范产生深刻影响,并且在各个阶段各个风险因素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商业银行需建立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化管理理念,即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时间变化的因素,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设立不同的风险考核权重,采取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将各个风险管理单元统一起来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统筹全局风险。
第三,重视贷前管理。正如前文所示,PPP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涉及的风险因素多,而前期的决策阶段会对整个PPP项目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尽早借入,全面掌握投资规模、工程投标、资金预算等情况,将大大降低融资阶段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该笔贷款的全局考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完善对PPP项目的协议管理。特许经营权以及附属合同是PPP项目的核心,也是项目风险管理和规避的重要手段,完善对贷款协议的管理将在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基础上尽可能地达到银行规避各类风险的目的,如设置逻辑严密、有效的担保体系,明确各个主体的风险承担限度等。
5结语
商业银行应该抓住PPP项目的业务机遇,但PPP项目运营时间长,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应该要完善自身风险防控,选择得到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运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的PPP项目。要寻找降低风险的措施和提高对参与的PPP项目管理能力,更好地为PPP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12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