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ERM的商业银行参与PPP风险管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商业银行参与的 PPP项目数飞速增加,对应的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ERM(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从市场因素、操作因素、信用因素三大块对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提高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ERM;商业银行;PPP项目;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52
  城镇化的发展加大了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而地方政府作为先前的主力,债务规模和政府融资平台功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地方政府退居二线。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推出PPP模式支持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掀起了一轮“PPP项目的热潮”。此外,作为PPP项目的主要贷款方——商业银行而言,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进一步更高层次的要求。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4%,不良贷款的额度达到1.71万亿元,而关注类贷款余额更是达到了3.41万亿元,且在过去的几年,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探索期”中,也出现了各式的原因,导致参与PPP项目最终失败,贷款回收困难甚至直接变为了不良贷款。所以商业银行在对参与PPP项目的风险管理上,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
  1 PPP项目的概述
  1.1 PPP项目的含义
  PPP项目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含义是政府和社会的资本合作.在此模式中,鼓舞我国的民营资本,私营企业与我国各级政府进行改善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的合作。按照广义概念,此模式是让那些非公共部门进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行业,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也是政府和私营部门各自取长补短,最终得到“1+1>2”的理想结果。
  1.2 PPP项目的特点
  伙伴关系:是PPP最主要的特征。共享利益:由于PPP项目大多是带有一定的公益性,所以就不能让民营企业把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就需要政府去监督控制住民营部门获得暴利的可能性,这是PPP项目合作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社会效益回报。共担风险: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对应的,共同承担风险也是共享利益的基础,也是形成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3 PPP模式运作的基本类型
  PPP模式在我国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科技、市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农业、体育、旅游、养老项目等众多带有公益性质的公共基础建设上。根据资金、建设、营运、维修等阶段项目的不同,PPP模式主要分为DBOT、BOT、ROT、DB、DB-FO、TOT等项目模式,本文主要指比较常见的 DBOT(设计-建造-运营-移交)和TOT(移交-运营-移交)两种模式。
  2 ERM(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COSO委员会在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英文简称ERM,得到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认可,并将此推广至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ERM在其中指出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去考虑全面的风险管理,并且要求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全体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最终让企业(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
  2.1 ERM下的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分析
  ERM全面风险管理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全流程、全内容的风险管理,这就包括了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要非常注重风险,而且要全面的去考虑参与项目的潜在风险,根据商业银行的特性,本文将从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市场影响因素风险、操作影响因素风险、信用影响因素风险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风险。
  2.2 基于市场因素分析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风险
  2.2.1 商业银行面临风险敞口增加的风险
  PPP项目是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的项目,此类项目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量大,且项目的建设、运营周期很长,一般20-30年,其中商业银行面临风险敞口增加的风险在建设期尤为明显,因为在项目开展时,政府与民营企业方投入的资本金比较低,通常为20%-30%,余下70%左右的资金大头都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或其他融资,这也表明一旦建设期内,发生任何不可预知的事件将使建设成本上升,例如,主材、人工成本上升,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因素,会使得项目公司(SPV,隔离风险的项目公司)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为了让商业银行参与的 PPP项目继续建设下去,商业银行就将会面临增加贷款金额而使自身的风险敞口增加的风险。
  2.2.2 商业银行面临收益回收乏力的风险
  PPP项目效益产生通常是在建设期完成之后,即在长达20年以上的运营期内,项目建设的成本,运营成本的回收以及项目公司适当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VGF)。除了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等少量类型PPP项目完全靠政府付费来回收成本以及获得收益,其余大部分PPP项目都是以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作为回报,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贷款给项目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运营市场风险。例如,项目最终的使用者数量不及预期,市场需求的改变,收费标准改变导致收益回报不及预期甚至与预期收益相去甚远。项目运营中产生的现金流危机将会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回收带来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使得PPP项目无法运营,最终走向失败。
  2.3 基于操作因素分析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风险
  2.3.1 商业银行面临内部管理不当的风险
  虽然PPP项目是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的项目,政府在其中做了一定的“担保”,但是同样反过来,商业银行会受到所謂的“政府压力”,有选择的绕过一定的监管进行违规放贷,这样会增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且PPP项目在长达20-30年的运营周期内,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地审核,检查项目公司的资金情况,一旦由于内部监管不当,出现内部欺诈,使得商业银行未能及时发现项目公司的资金问题,最终会给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贷款的回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3.2 商业银行面临外部信息不全的风险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债权人面临外部信息不全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参与PPP项目中,往往会出现信息收集不完全的情况,即不能完全真实地了解到项目公司的资金情况,一旦项目公司出现恶意欺诈,将导致商业银行风险倍增,埋下“爆雷”的隐患。
  2.4 基于信用因素分析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风险
  2.4.1 商业银行面临政府方的信用风险
  政府方的信用问题会直接影响PPP项目的正常运行,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回收。例如,政府换届后拒绝履行上届政府的承诺,也可能由于履约成本的上升,拒绝继续履约上任政府的承诺和义务,或对PPP项目过度干预,最终这些行为,都给PPP项目的运行带来挑战,轻则降低项目效率,迫使工期拖延;重则项目长期停工,最终迫使民营企业退出。这些都会直接给项目建设资金主要贷款方——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违约风险。
  2.4.2 商业银行面临民营企业方的信用风险
  民营企业(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的合作地位非常重要,民营企业的管理情况直接影响着PPP项目的开展情况,一旦由于民营企业不按合约进展,必将影响后期项目的继续,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回收。例如,如果在项目建设期由于自身原因中途退出,或是在PPP项目的后期,对项目使用价格不按合约定价,过度主观的进行定价,使项目的使用市场,使用状况不及预期,再或是民营企业在移交前不按合约过度使用PPP项目,使得项目后期持续运营能力飞速下滑,这都将给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3 基于ERM的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在前期商业银行对PPP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后,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商业银行应加大风险管理力度,使得参与PPP项目的风险的以控制。
  3.1 商業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整体风险管理
  3.1.1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沟通
  商业银行在面对贷款申请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当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时,面对政府方、民营企业方、SPV各种复杂的关系时,信息的透明、畅通变得非常重要,商业银行只有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保持内外沟通,才能真实地了解到贷款企业的运营情况、还款能力等,并因此做出相关的决策,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加强内部的信息沟通,除了内部信息的共享,获得外部信息,加强与外部贷款企业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3.1.2 建立风险事后评价机制
  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风险事后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自己的业务范围。特别是对于我国PPP项目,从2014年起,掀起了一股PPP投资热潮,面对较为“新鲜”,且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商业银行参与其中,一定有抱着“边探索边深入”的心态,所以在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风险管理方面,也需要商业银行真实地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具体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然后必须进行事后的总结评价,才能使商业银行在参与PPP项目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
  3.2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特殊风险管理
  3.2.1 建立专业PPP项目风险监管团队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管理,其实最需要的是专业风险管理类人才,一个专门从事PPP项目风险监管的团队,因为PPP项目的特殊性,比如: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大部门PPP项目涉及基础建设,甚至也有部分项目涉及新能源和智慧城市等高新技术行业,这些特殊性的出现,就要求商业银行PPP项目风险监督管理团队也要有相应的人员配置,比如:团队中需要有全球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具有建筑造价类专业背景的银行从业人员、精通金融产品的银行研究人员、有司法从业资格证书的等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组合及参与,将会更加全面使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得以把控。
  3.2.2 前期加大对PPP项目风险的考察
  在过去的几年,商业银行参与的PPP项目中,有许多就是因为前期对项目考察不够,毅然选择参与其中,最终PPP项目因为可行性问题失败结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例如:南京长江三桥PPP项目、晋州市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都是如此。前期加大对PPP项目的考察,选择风险程度较低的PPP项目参与,比如,可以选择民营企业方资金雄厚的PPP项目、抵押财产属于可抵押能处置以及变现能力不错的项目、项目收益为第一还款来源的PPP项目等等。只有在前期,做了充分的了解,最终选择参与的PPP项目,商业银行才能更好进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风险也小。
  3.2.3 创新PPP项目相关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参与不同PPP项目创新不同类别、不同时间、不同风险的理财产品,这样可以分散化自身的风险。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身的风险偏好,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合作,开发专属基金、保险,或是PPP专属债券,这样也能相应地分散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同样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公司也能共同研发各种PPP项目的风险金融衍生品,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这样,通过金融产品、衍生品的运用,商业银行能将总风险予以降低。
  PPP项目近年来一直都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国家层面在调控、调整之后,未来的几年,此模式仍将会被更加深入的推广,商业银行也将更加深入的参与其中。需要提高全体银行人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配备PPP项目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创新PPP项目金融产品,才能使商业银行全面的把控、管理风险,让商业银行更好地参与到PPP项目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王豹.商业银行介入PPP项目的风险困境及法律应对研究[J].西南金融,2017,(08):36-42.
  [2]张惠.“PPP+B”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与商业银行的对策[J].南方金融,2015,(07):13-21.
  [3]叶晓甦,张永艳.商业银行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与防范[J].建筑经济,2010,(10):87-91.
  [4]王龙玺.我国PPP模式发展状况与商业银行参与调查[J].知识经济,2016,(08):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