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7的相关数得出:临沧市的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就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就业结构的调整被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结合临沧市的区位优势促成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产业问劳动力的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就业结构产生改变。同时,就业结构的改变直接引起了劳动者收入结构变动,进而引致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与优化的产业结构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云南省临沧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急需探明经济增长缓慢的结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的办法。本文利用临沧市2010-2017年经济发展的客观统计数据,采用目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比较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对临沧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临沧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临沧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
(一)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临沧市相对于云南省的其他州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临沧市得益于地缘上的优势,不断加强沿边合作与开放,积极融人到大湄公河此区域合作开发中,转变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16.9731亿元增长为2017年的640.06亿元,年均增加52.9亿元,增幅较大。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2.94:35.11:31.95升级为26.86:34.41:38.73.产值增长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从表1来看,2010年以来,临沧市三次产业的产值除了第二产业略发生波动外,整体处于增长的态势。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缓慢降低,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在2013-2014年有所回落,2015年又快速增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持续上升,从2014年起,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可以说,2010年以来,临沧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问的差距逐渐缩小,并主要贡献了临沧市的GDP,但第一产业相对于云南省15.1%的平均水平来讲,所占的比重仍较大。
(二)就业结构演变分析
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伴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也開始发生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临沧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总量相对稳定,就业比重较高,比值一直在60%左右,表明临沧市大量的劳动力还停留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劳动人口转移困难。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在同期最低,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在三次产业中就业人数、占比超同期第二产业较大。总的来看,临沧市就业结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了就业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步伐较缓。
(三)临沧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比较
通过表1、表2对比可以看出,2010-2017年临沧市三次产业的就业与产值结构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相似的,这表明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联动变化的。同时,不同产业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之间的转移变化特征并不完全相同。通过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曲线图,可以发现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的发展趋势大体一致,拟合度较好,产值比重降低,就业比重也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拟合度差些,查询得知2010年以前临沧市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要低于第一产业,这说明临沧市的工业发展起步比较迟,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就业的比重上升则比较稳定,表明其在此期间接纳就业人员的能相对稳定。
二、临沧市产业结构与结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一)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收入比重,主要反映在一定劳动力投入条件下某部门的生产效率,可以用来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最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居中。从三次产业比较劳动力率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看,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2010年的0.49下降至2017年的0.46.且远偏于均衡值1.表明第一产业基础地位相对稳固:第二产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波动较为明显,总体趋势呈上升趋势,且远大于第一、三产业,但总体增幅不大,表明第二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不大,却贡献最大;第三产业同样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有所波动,但远高于均衡值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好,表明具备解决就业压力、增加价值增值的潜力,但从总就业人数来看,目前此功能发挥作用不明显。
(二)就业弹性分析
为观察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产生的影响,通常用就业弹性系数来反映产值增长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影响。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发展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结构变化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某一产业就业弹性=某-产业就业增长率/某-产业产值增长率。弹性系数大于零的时候,数值越高,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大,数值越低,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小。弹性系数小于零时,经济增长对就业人员产生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生产总值在增加就业人员却是在减少,这种现象称之为“挤出效应”:另一种是生产总值在减少就业人员却在增加,也就是“吸收效应”。系数等于零的时候,表明产值的增加对就业增长不起任何作用。
从表4中的就业弹性数据来看,2010-2017年临沧市三次产业中各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不相同的。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数值有正数也有负数,负数说明与产值增长相比,就业人员在减少,此时就业人员存在挤出现象。就业弹性系数大于零,但都比较接近零,表明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比较弱。
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除了2014外,其余年份全部为正值,并且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可以发现2014年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在增加,但产值呈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2014年就业人员存在吸收现象。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925.在三次产业中最高,由此可以得出临沧市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于第一、第三产业来说要更显著,且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表4中,临沧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全部是正数,且弹性数值在0.187到0.588之间呈增长状态,表明产值增加拉动了相当一部分劳动人员就业,对解决就业有很大潜力。 (三)结构偏离度分析
为了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对称性和相关性,通常采用结构偏离度指数作为衡量指标。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产值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同1的差,主要用来表示某一产业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程度。计算公式为:某一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产业产值占总GDP的比重/某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1。该公式计算结果等于0的时,表明该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较好:该公式计算结果越大,说明一单位的劳动创造的产值较大,同时也表明这个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较大,为使产业发展与吸纳就业的能力相一致,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该公式计算结果小于零时,表明该产业的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劳动生产率较低,剩余劳动力数量比较多,此时该产业中存在隐性失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促使这部分人员的转移。资料来源:根据《临沧统计年鉴2017》和《云南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据表5的数据来看,临沧市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数值全为负数,这说明临沧市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不协调性在逐渐增加。结合表1、表2来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幅大于就业比重,表明临沧市第一产业存有隐蔽性失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快接近1.说明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已趋饱和。但仍然是未来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正值,其数值虽然小于1.但增长的趋势表明它的协调性越来越好。
(四)临沧市产业结构与结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临沧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不协调的。具体表现为经济的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就业结构的调整明显慢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存在被动适应性。根据就业弹性系数可以得出,随着产值的增加临沧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对劳动力存在挤出的现象;第二、第三产业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且总得来看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速度比第三产业快,但就业比重还比较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波动,但在未来他对就业的吸纳潜力巨大。
从结构偏离度来看,临沧市第三产业因为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不高,进入门槛相对要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第二产业在未来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和潜力较大,但由于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不容易进入,导致其现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结构和供给水平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从而致使就业结构的调整总是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相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说,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对临沧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扶持,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临沧市水热资源丰富,热量充足地形平坦的河谷坝区,适宜甘蔗、橡胶、咖啡、坚果、木薯等农作物作物的生长,中高海拔地区则比较适合冬梨、冬桃、烤烟、茶叶、泡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优势,加强培育具有地方性特征的优良农产品,带动产业增长;此外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解放劳动力,加快轉移到其他产业步伐。
(二)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加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临沧市主要以糖业和电业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根据现在的产业格局,临沧市应该巩固糖业和电业的主导地位,延长其产业链。对于糖业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同时,十家糖业公司之间应加强技术信息的交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对制糖产生的废渣进行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对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同时依托咖啡、泡核桃、木瓜、香蕉等特色农业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促进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增收的同时,也为其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掘其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从前面分析可知,临沧市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接收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更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为新途径,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同时,充分发掘和开发利用沧源崖画、广允缅寺、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2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