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需求导向型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招聘具有一些社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储备力量,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为了能够创造更高的就业率而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金融行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知识的更新及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市场需求导向来培养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等院校的就业率,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但是,由于需求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建设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导向型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以期望能够指导相应的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模式改革,促进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需求导向 高等院校 金融专业 人才培养
  一、引言
  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一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大约为900万人左右,每一年的求职季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而被心仪已久的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不但要评估人才的学习能力,优秀程度,还要考虑该人才是否同岗位能够有效匹配,能否在一定时间内有效胜任岗位的职责,对社会实践经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金融专业,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变化非常快,这就更需要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才能完全有效胜任。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有朝着需求导向的方向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需求导向建设的发展,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探讨需求导向型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望能够指导相应的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模式改革,促进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
  二、需求导向型的含义及必要性
  (一)需求导向型的含义
  需求导向型顾名思义就是高等院校在金融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够仅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体系,更要到上课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实践教育,比如在讲授相关货币银行学的时候,不仅要讲授相关的存款、贷款、利率、风险准备金等纯理论知识内容,更要对此配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课程,比如说点钞课程、识别真假币课程、反洗钱业务课程等等。让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能系统的了解金融运营体系,进而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需求导向型的必要性
  需求导向的专业建设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被广泛提出的,需求导向的建设具有以下三个必要性:
  (1)缓解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如引言部分所述,每年高等院校的就业大军都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很多应届毕业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相关的公司、行业了解不够深入,而不能顺利进入心仪的单位进行工作,特别是金融专业毕业生,相应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高等院校采取市场需求导向对金融专业毕业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降低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如果用人单位招聘到的是一个沒有相应工作经验或者是对现实工作没有一定认知的人员进来,肯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对其进行一定的培训,经过培训后,可能这个应届毕业生还要花费1年左右的时间去适应这样的工作。这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样的时间成本、沉默成本比较大,如果用人单位招聘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学生进来工作,则会大大降低相应的成本,用人单位也会更加乐意去高校举办招聘会。
  (3)提升应届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青春、活力是其最大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也是其最大的弱势。高等院校在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如果采用需求导向的模式进行教育,就能够让大学生了解目前金融环境的具体现状,了解金融环境的具体运营情况,进而对金融机构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此外,金融在专业学生在需求导向建设过程中,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三、需求导向型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我们分析了需求导向在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训中的必要性,需求导向的教育模式确实对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本身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需求导向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依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需求导向理念理解有失偏颇
  虽然很多高等院校都采取需求导向的理念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但是需求导向的理念并不是特别深入。需求导向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的金融环境,对金融机构、金融体制、金融影响因素等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理论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很多高校在金融专业的需求导向建设中对此理解有一点偏颇,认为只要提升工作技能就可以了,因此不少高校专门开设了相应的点钞课程、假币防伪识别课程等,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技能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技能,但是相关的认知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二)需求导向专业建设的效果不明显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仍然将很多的精力放在理论学习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对于一些需要继续深造的大学生来说,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了解理论知识的精髓这是绝对有必要的,但是对于一些不继续深造的学生,以就业为目的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多多关注与金融专业相关的社会问题,了解金融环境、金融运营体系、金融体制等。对于高等院校而言,由于需求导向专业的建设属于是新兴的教学理念,这样新兴教学理念发展还不是要特别成熟,缺乏有效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专业建设方案。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明显。
  (三)需求导向专业建设的基础设置不完善
  需求导向专业建设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太一致,需求导向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比如金融专业的人才为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股市的发展情况,就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这就需要固定的软件和实验室。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高校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一些地区的高校专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来保证需求导向专业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专业建设的发展。   (四)需求导向专业建设的人才缺乏
  目前金融专业的高校教师都是传统的教师出身,他们头上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因此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都会将自己平时的强项,即理论学习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虽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力,但是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授课方式,导致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关注比较少。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将重点放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IPO财务造假的方式、手段却了解较少,正是由于教师自身也缺乏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导致需求导向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建设效果不是特别显著。
  四、需求导向型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策略
  上文我们分析了需求导向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我们接下来将对此意义提出分析策略,具体策略如下:
  (一)正确定位需求导向
  需求导向并不意味着直接给用人单位培养可以不经培训就上岗的学生,需求导向是指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了解金融市场、金融秩序、金融监管等,进而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就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正确理解、吸收相应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准确认知目前的金融行业状况,这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是及其有意义的。因此,高等院校在此过程中就要正确定位市场需求,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教育模式的改革,促进市场发展。
  (二)提升专业建设效果
  提升专业建设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对于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对自己的未来必须要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规划,如果自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要多多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况,了解金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对自己的学习道路进行规划,把自己塑造成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一个完善的需求导向专业建设方案,并将此付出实践,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提升专业建设的学科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专业建设的效果。
  (三)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求导向的高等院校金融专人才培养同样需要一个较高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才有条件去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况。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向国家申请相应的财政补助,或者可以通过发动校友的力量,让校友进行捐赠,进一步夯实需求导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金融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点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四)加强人才建设
  首先,高等院校可以对现有的教师加强培训,让现有的教师深入研究目前的金融环境、金融概况、金融体制,这样就有进行需求导向建设的基础。其次,高等院校可以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定期聘請他们到学校举办相应的讲座,或者聘请他们进行授课,将他们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经验等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而促进需求导向专业建设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9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