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节约工资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绩效工资改革初期,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受到了一些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基于此,以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为出发点,明确绩效工作相关的理论,提出当前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财务管理建议。
关键词:绩效工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23-02
引言
现如今,“四新经济”“去产能,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标准,提出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以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说,自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管理制度等都得到了提升和优化。然而基于传统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影响,在绩效工资改革阶段,单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预算、核算、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绩效工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
一、绩效工资的概念及特点
第一,绩效工资的概念。所谓绩效工资,主要是与传统的工资制度相比较而言。具体来说,绩效工资就是根据员工所处的不同岗位、职责、技术、环境等因素,对员工制定差异化的工资标准,并针对具体的员工岗位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的标准,按照绩效指标的达标情况进行劳动报酬的发放。简而言之,绩效工资就是对员工实际的劳动产出支付的劳动报酬。
第二,绩效工资的特点。绩效工资与传统的工资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性。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将员工工资透明化,而且各部门发展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各岗位员工与部门目标相一致,有利于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性。二是增强员工的调动性。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能够激发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提高员工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着重要的调动性作用。三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采用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制度,企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升,进而转化成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绩效工资制度对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通过对绩效工资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之后,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到财务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透明化管理。就传统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来说,在传统的工资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员工积极性不高,而且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然而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发放标准发生变化,不同岗位、部门、技术、职责以及学历的员工,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与到绩效工资考核中去。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激发員工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对员工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员工档案、工作业绩、部门指标等等。可以说,更加精细化的员工、部门的绩效管理,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能够更加清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能够合理地分配单位资金,进而结合绩效结果进行科学评估。
2.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目前还处于改革的初期,绩效工资改革涉及单位的人员业绩、职位、资金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考核评估以及绩效反馈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可以说,事业单位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也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种监督,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对于有效预防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利益的平均分配。员工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员工效益的提升也就是事业单位效益的提高。具体来说,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员工工资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计算,员工的绩效工资越高,则表明事业单位的效益越高,有效地促进了个人与集团利益的统一性。与此同时,绩效工资改革也是利益平均分配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分配。
(二)消极影响
现如今,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之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促使事业单位正确认识了自身财务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在绩效工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绩效管理模式不够健全。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上来看,事业单位缺乏独立自主的管理意识,特别是长期对政府部门和上级部门的依赖性。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之后,很多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及时地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审批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上级部门的层层审批之后才可以进行财务数据的处置。特别是绩效工资的审批,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绩效工资核算之后,并不能够及时地发放,而是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批之后才可以发放绩效工资。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够规范。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行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单位每年都会编制一上、二上预算,但是这些预算仅仅流于形式,对于单位的实际资金运行情况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尤其是在绩效工资改革初期,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单位预算部门不能够给予准确的预算,将会造成预算不足或者预算超标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事业单位缺乏绩效管理的经验,且对于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较低。可以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不规范已经严重影响了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进程。 3.未建立完善的会计审核部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绩效工资改革之前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财务管理,因此以往的财务部门职工相对较少。但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核算、绩效考核、固定资产以及各项经济活动项目越来越多,对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财务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财务部门人员不足,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对繁杂的财务数据审核、绩效工资核算等,缺乏科学的审核与监管。再加上改革初期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直接削弱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绩效工资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建议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
对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来说,必须要尽快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放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自主权。
1.建立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不协调、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在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业绩完成,并与同级事业单位发展步调一致的前提条件下,对于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成果、突出社会贡献的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个人,给予倾斜性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进而充分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这种水平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能夠充分地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对于促进“四新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扩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自主权。改变传统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度干预,适当地允许事业单位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绩效工资的构成比例,例如一些特殊岗位、特殊贡献员工可以灵活地进行绩效工资的调整,例如年薪制度、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等,充分地给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自主决定权,而且也能够体现绩效工资改革的公平性、开放性,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也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一种专业考核。这就需要尽快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预算能力,特别是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应该结合自身多年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合理地编制各项资金预算,进而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运用能力,对于事业单位审批的各项资金,必须要能够实现“活”用,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用途、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并对不符合以往使用习惯的资金进行追踪,避免出现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各项预算资金利用效率和效果。
(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
1.完善财务管理的信息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应该尽快地完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功能,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绩效工资计算、绩效指标标准、员工档案等等,促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对绩效考核指标、资金周转、工资计算的财务效率,进而合理地制定预算,确保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功能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加强预算监督与控制。在绩效工资改革初期,想要提高对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就需要不断地加强预算监督与控制。其中,监督主要是对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评价的监督,确保绩效工资的公平、公正;控制方面则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支出项目,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用途,通过严格控制节约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三)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系统
1.规范事业单位的投入产出绩效。在财务管理中,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制定相应的投入—产出制度。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支出,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进行对比,进行科学的效益估算,并对产出效益较高的项目进行扩大,凸显事业单位在某个项目领域的服务效益。
2.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审计部门。由于事业单位涉及的社会功能较多,因此不同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财务审计部门。具体来说,财务审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结合事业单位的各属性,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之上,财务审计部门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财务绩效管理的客观、准确。
3.建立财务绩效反馈制度。充分地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对事业单位的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各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整合和分类,筛选对事业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绩效指标。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员工内部的一些绩效考核的问题,通过大数据背后的反馈,财务部门和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和调整绩效工资制度,并报上级政府部门审批,需要注意的是绩效反馈制度,必须要促使财务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强调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结语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改变了传统事业单位“身份”管理的模式,转变为“岗位”管理的模式。可以说,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促使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更加公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然而通过论述也可以看出,绩效工资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改革的初期,在政策的引导下,及时地优化和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放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独立权,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辅助提升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康丽雅.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7,(12).
[2] 安磊.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9).
[3] 陈灏.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7,(5).
[4] 肖毓香.改善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方式[J].江南论坛,2015,(8).
[5] 石晓玉.浅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J].商业经济,2014,(10).
[6] 宋文秀,王雁飞.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11).
[7] 邵丹.浅析如何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机制建设[J].大众投资指南,20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