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校媒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基本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落后于媒体实践,当下新媒体环境中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机制产生巨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困局。从校媒合作的视角探讨独立学院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积极利用传媒资源,与媒体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推动“六个共同”等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媒合作;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03
1 独立学院校媒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界定与必要性
1.1 校媒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界定
国际高等教育的诞生依托于强大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发展,因此自高等教育诞生以来,教育的主体从来都不仅限于高校,除开大学、高职教育机构之外,参与高等教育的主体还包括广泛的社会机构与行业组织,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主体。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办学体制、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有明显区别,更加强调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性人才,独立学院新办新闻传播专业,更需要紧跟传媒业界前言,这就需要新闻传播教育与业界加强紧密合作。
校媒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新闻媒体机构合作磋商,推进“六个共同”与媒体、企业合作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业界导师与学界导师共同参与新闻人才培养;学校与媒体、企业共建高品质高效能实习实训基地;媒体专家与校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六个共同”建设,构建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以项目引导、团队授课(多师同堂、一课多师)、伴随式学习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校媒合作构建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积极利用媒体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共同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1.2 校媒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必要性
1.2.1 有利于推动高校与传媒行业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滞后于媒体实践,高校与社会系统疏离,自成一体,与社会大系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造成高等教育的困局和尴尬。新闻传播教育秉持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理念导向,意味着高校必须根据新闻行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做出相应的培养方式改革。与传媒企业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有利于吸收广泛的社会力量,吸引多元化主体投入到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确立主体多元、行业引领、社会参与的培养思路。
1.2.2 有利于促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
20世纪末21世纪初,基于信息传播技术的突破,网络传播迅速崛起,各种新的媒介形式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网络电视、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内容生产的机制在转型,人们信息消费的形式与渠道在变化,传媒单位的岗位设置及其技能要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对新闻传播教育界提出新的要求,期待新闻院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知识能力规格、培养模式、教学环节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传媒系统急剧变革并没有及时拉动新闻传播教育系统,新闻传播院系与业界的距离渐行渐远。 独立学院校媒合作打破大学封闭性教学传统,以培养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让媒体行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设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甚至根据媒体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思路,这样的方式无疑有以利于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到媒体精准求职、迅速上手。
2 独立学院校媒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基本路径
2.1 校媒合作推动“六个共同”建设
独立学院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媒体、企业、行业为依托,推进校企联袂、师生企联合、教研用联动、学做创连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思路包括:在多门专业核心課程中吸纳业界精英共建师资团队,实施多师同堂、一课多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业界导师与学界导师共同参与新闻人才培养,实施侵入式、伴随式实践教学模式;学校与媒体、企业共建高品质高效能实习实训基地;媒体专家与校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六个共同”建设,构建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与媒体通力合作,从媒体发展的最前沿不断采集、加工信息,依托新闻媒体岗位需求、技术发展需求以及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
互联网时代,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信息传播主流形式,在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从数据新闻出发,做出了校媒合作模式的创新。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中青网建立新闻合作实习基地。国内财新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搜狐数字之道、网易数读、新浪图解新闻、人民日报新媒体技术公司数据新闻组、新华网数据新闻、澎湃新闻美术课等是我国当前知名数据新闻媒体或工作室,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与这些媒体或工作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输送大量实习生前往这些媒体学习实践,成为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和实习基地。2018年在重庆市政府的推动下,阿里巴巴与重庆市9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经过企业与学校的深入磋商,阿里巴巴与学校就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达成协议,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由阿里云大学承担,运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大数据人才。
2.2 在新媒体环境下关注行业发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新闻传播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实际需要,制定“双师”师资培训计划。近年来国内教育部门、媒体、研究机构根据市场需要,也定期举办针对高校新闻传播教师的培训项目。2018年8月国内互联网公司“刺猬公社”发起了“高校教师互联网公司培训项目”,该项目是一个为新闻传播专业教师量身打造的培训项目。通过组织高校新闻传播学教师实地考察、访问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华社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今日头条、腾讯深圳总部等发展较好的新媒体公司,参与座谈讨论,深度了解当下互联网公司的运作、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内容创业团队,及传统媒体转型现状。该项目2018年暑期已经成功开办2期,在新闻传播学教学圈内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参与培训的老师均表示收获丰富,帮助教师了解新闻传媒业前沿动态,提升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借此培训机会,与一系列高端互联网公司建立沟通机制,介绍学生前往国内一流互联网公司实践、专业实习,服务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工作。 2.3 与媒体合作引入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发实战性训练项目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类传媒企业、广告公司和各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支持,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引入媒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到新闻发生现场,教师在现场讲解采访要点以及获取素材的要求,并现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写作来感悟和提高对新闻的认识以及实务操作能力。
校媒合作开发综合性项目,以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推行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团队合作为理念,以加强新闻业务实践为核心,能把分散在各课程中的知识点通过项目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由于是团队共同学习、任务独立作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发挥的创新能力,以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全部工作。
通过学院签约承接媒体、广告公司、企业、政府的新闻作品供稿、宣传策划、广告制作、新媒体维护运营等项目,然后组织学生团队,在学校和合作方的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在项目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职业精神。如老师指导新闻素质拓展班、学校新媒体中心团队学员,通过自建媒体开展实践等。同时合作方式还随着业界、行业的新变化,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和企业的合作达到良好的契合度。如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商报》、《江汉商报》、今古传奇杂志社、武漢长江屏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武汉百捷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近3年来,与武汉广播电视周报、楚韵九歌有限公司、团省委、长江商报、国家汉办饮食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娱乐大盘点”专版策划、“千年黄鹤——黄鹤楼的文化意象”、团省委手机报、《加油!武汉》、“四菜一汤的中国味道”等项目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
在信息技术迅疾发展和传播形态、业态与生态持续快速变革的当下,与传媒企业合作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智慧。学校与媒体的合作和联系要有常态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联系沟通的有效性,处理好学界和业界的关系问题,取得进一步共识,积极发挥媒体企业的正能量和优势,实现双赢的结局才能够使校媒合作常态化、长久化,持续发展以推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官卫星,江海瑶,万亮.高职新闻专业“校媒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人才教育,2010,(8).
[2]张昆.新闻传播教育的支点错位[J].新闻记者,2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