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民工群体社会融入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农民工向城市大量涌入,为中国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社会分层加剧等问题。本文通过2010~2016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分析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说明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以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6日
   一、文献综述
   在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认识上,马洪波(2015)从社会工作的实务视角出发,社区支持模式是农民工社会融入优选路径;张旭晨(2012)结合甘肃省时政调查,揭示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并分别与发达地区比较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社会融入情况,提出政策选择取向。
   还有很多研究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白冰(2016)阐述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两个不同阶段,指出相关制度建设的成效和不足;李娜(2012)以陕西省11个地市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民工社会融入面临的困难,以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维度分析影响社会融入的因素。
   关于如何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任翠英(2016)依据京津冀都市圈的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障碍,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加快社会融入的方法;黄益飞(2014)通过对杭州市的调研,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理论视角,得出需从经济政策的重视和城乡二元制度的隔绝、城市居民的歧视、农民工资深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等角度提出办法。
   学者们对农民工社会融入都有不同的见地,但关于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很少见到比较具体的描述。因此,本文根据2010~2016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做大致描述,从多方面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做分析,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二、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
   (一)2010~2016年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1、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情况。2010~2016年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最高水平,之后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从行业拖欠比例来看,建筑业一直是最高的水平;其次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些行业都保持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他行业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农民工被拖欠工资,一直是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方面。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影响农民工对生活的心理预期。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情况得到改善,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农民工社会融入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
   2、农民工参加社保情况。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水平一直保持着所有保险种类中最高的水平,保持在25%左右,且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他种类的社保比例都有所上升,且幅度都比较明显。在城市中,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有很明显的社保观念,而农民工一直以来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观念,近几年各类保险的参保水平上升,说明农民工群体参保观念明显增加,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社保观念逐渐与城市居民相靠拢,这是农民工在城市中社会融入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二)进城农民工居住情况。农民工居住条件在近几年中依旧以租房居住和单位宿舍居住为主。这两种居住方式可以占到总的居住方式的60%~70%。其他的居住方式中除了生产经营场所的比重有所下降,购房、工地工棚、乡外从业回家居住和其他居住方式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农民工的居住方式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多种居住方式并存的情况,说明农民工在居住方式上完全融入城市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1、土地制度的依赖。由于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农民工在流入城市后,无法享受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保,他们不能割舍与农村土地的联系。一旦他们在城市中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回到农村后还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的这种保障功能也就成为影响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户籍制度的限制。户籍制度是限制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支持与建设,只有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才能符合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但农民工流向城市的结果却是一种不完全流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为非农业工作者,但身份没有转化为城市市民身份。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民工户籍制度相关的改革调整有一定的进展,但没有明显突破。
   3、就业市场的不公平。在我國人口流动及相关政策历史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中,各阶段都有限制农民流入城市的条例,这十分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愿望。农民工在劳动待遇、节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准入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择业上有很大差别。农民工只能选择非正规方式进城务工,这样无法获得正规的就业身份。这样增加了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成本,也减少了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愿望。
   (二)经济因素。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根据文章前面分析可知,农民工的居住水平主要以租房子和单位宿舍为主,工地工棚也是很重要的居住方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大多数会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很多用工单位为了方便管理农民工,会给他们提供比较简陋的居住环境。由于农民工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农民工买不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商品房,退而求其次,只能自租或和他人合租解决住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的状况需要改善会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解决。
   (三)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水平。文化素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素质较好的人一般能够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农民工多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接触的社会文化上,由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协调,农民工在农村没有得到基本的教育,使得少数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与城市格格不入。为了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解决,要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及其在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农民工社会融入建议
   (一)制度阻碍需要打破
   1、改革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已成为人口迁移管理的制度,它人为地限制了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对农民工群体来说,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完全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
   2、重点改善农民工住房情况。要把解决城市农民工较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问题解决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用法律约束用工单位向农民工必须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条件的居住场所。
   3、增设农民工维权渠道。对农民工加大宣传和普及相关法律常识,鼓励他们努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监督投诉部门,设立投诉举报的电话、邮箱或其他网络途径,并面向社会为大众监督。
   (二)稳定农民工工作生活情况。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为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工资划定最低工资标准,这样能减少一部分用人单位非法用工。政府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对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整治,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努力改善甚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设立农民工就业咨询指导中心。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来开展农民工就业指导,以此来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的顺利生活。
   (三)提高农民工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影响。可以通过平时的一些工会活动来普及一些文化知识,帮助农民工群体慢慢融入社会生活,适应城市的文化环境。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要。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会帮助农民工工作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和再就业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需要社会的协调与宽容。城市居民应给他们多一点尊重与包容,正是因为有了农民工的这些城市建设者,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繁荣美丽。每一位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城市建设者都值得被尊重,多一些包容与理解会帮助农民工在城市建立新生活的信心。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与相互的支持,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洪波.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视角及其路径[J].社会工作,2015(3).
  [2]张旭晨.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以甘肃为例[D].兰州大学,2012.
  [3]白冰.新时期农民工社会融入制度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6.
  [4]李娜.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11个地市为样本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2.
  [5]任翠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1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