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各地政府和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我国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我国的创新创业人才稀缺,毕业生创业失败率很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本科教育改革的有力选择,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特点,反思当前我国于创新相关方面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解决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8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促进本科创新创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往往涉及学校内外资源的充分整合。它需要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充分合作。因此,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制度必不可少。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概念、资源和政策制度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取得与专业教育相同的发展机会。这需要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关系和基本理论,研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经验并且完善我国该方面的协同机制。
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当前经济社会进步的必须条件
创新是国家强大进步的必需推动力。第十七次报告提出,提升自主创新创业技能,建立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进步策略之一。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锻炼青年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有效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减缓当前中国的工作竞争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中国本科毕业生人数很大程度上多于工作岗位的需求,但相应的工作岗位并没有出现增加的趋势,大量毕业生失业,并且失业率一直呈上涨趋势。十年前,中国大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0% ,到目前为止已降至60%甚至更低。因此,有必要积极鼓励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工作竞争压力以缓解社会冲突。
1.3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锻炼是学生成长的自我发展需要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就业选择,学生拥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传授,更是注重大学生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锻炼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 中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对比
2.1 美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起源。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管理”初次展现了“创业教育”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向四所大学提供财政支持,以开展创新教育项目的试点项目。到达21世纪,美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已达到稳定状态,并已达到完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说,美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各高校的需求,以期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才能、高创新力的人才队伍,巩固一个创新大国和强大的人才国家的地位。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鼓励创新和创业,并给予物质激励。在社会范围内,以企业孵化剂为主的校园与企业合作项目数量剧增。在这样一个宏观框架下,美国很早就进入了大规模创新和创业的时代。
2.2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演变过程
相比于美国,国内学校在20世纪末才真正逐渐展开创新创业普及。清华大学是亚洲第一所进行高校创业教育的国内高校,它在1998年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由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就迈进了自发探索的新阶梯。把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增进当代大学生个性强化作为目标计划的大赛引发了诸多高校独立自主地探索创业教育的热潮。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9所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转入了政府与学校共同探索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个实验学校在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充分利用自己的优点,通过各种形式去研究创业教育模式与路径,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随后,在教育部和试点高校的示范性模式下,国内其他高校也陆续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由此我国迈进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全新的时期。
3 高校创新创业教现状的问题分析
自2002年教育部开始探索创新和创业教育以来,已有9所高校被确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很多高校达到了极佳的效果。然而,大多数高校在构建校企协同的过程中依然具有很多不足。
3.1 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创业教育观念的落后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仍有许多高校只强调就业方向的理念传输,缺乏对大学生所需要的创业和相关方向教育的指导和帮助。第二,校方忽视了在校学生的在创业方面的教育,导致许多院校没有开展相关课程或者只是其作为选修课。第三,高校相关课程讲师的创新精神有待增强,教学方法有待完善。另外,中国的创业教师在创新思想及教学手段上较为优秀,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对于创业的态度与授课的方法还需要改进。最后,由于经验的缺失以及学科所限,虽然许多学生有一些创新的想法,但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也无法获得帮助和指导。
3.2 创新创业教育不具备理论教材支撑,指导不足
创业教育不同于大学理论知识教育,它需要一系列过程完备的相关理论来描述具体发展的创业经历。而目前我国还无法给予创业教育以方法论的指导。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大致为三个来源:首先是直接移植外国创业教科书。其次是收集相关的创业案例并将其谱写成一本创业教科书。再者是将与创业有关的几个独立学科机械地结合起来,并组合成“创业学系”,或者是直接将所找到的关于创业的特殊主题教科书的语句拼接到创业教科书中。导致学生没有体系化理论的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权威理论知识,对于创业教育而言,也是不具有活力的。因此,在不具备坚实基础的条件下,我国创业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收益。 3.3 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中国的创业教育尚未归为高校授课体系中举足轻重的课程。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就业指导水平,创业授课不包括在正规教学计划中。目前,除了创业基础课程外,我国大部分创业教育课程都归纳于就业教育内容系列,缺乏单独系统的创业教育授课,导致创业教学的教学实质和实践环节分离。甚至许多高校的创新和创业课程都以开展会议的形式提供,缺少课程体系,尤其是缺乏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枯燥,也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4 师资力量不强
要使课程成熟,首先要形成一支数量充足,具有充足教育经验的讲师团队。例如,在美国有200多位创业领域的教授。而中国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从创业实践的过往来看,大多数从事创业教育的外国教授都有相关方向经验,深谙企业的运作。然而在中国,大部分教师主攻学术,不具备创业经历和实操技能。目前,在我国从事相关方面老师中,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很难与创业实践进行有效融合。
许多大学也缺乏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的力量和经验。他们追求高学历,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上,教师虽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的管理能力。他们只能专注于论文,不能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课上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指导。
3.5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不足
首先,在创新创业引导中,各高校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但是,许多大学生往往为了获得奖项只是交出一份商业计划书去参加比赛,他们不会把创新创业计划真正付诸实践。其次,建立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机构往往对于社會帮助有着很高的需求,但愿意给予实习岗位,创造条件让在校生了解公司管理运行的企业少之又少。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再者,一些高校虽然试图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或产业孵化器,但由于近年来大学人数增多,许多院校的办学面积有限,不能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方法
4.1 树立栽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员的教学思想
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高校人才教育的关键。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科文组织就强调:“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受雇的人,也是一个创造就业机会的人。”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树立栽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授课理念,把锻炼创业能力和创业思想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要求。使被动的寻求工作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创业概念,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学生必须具备实践能力。
4.2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授课系统建设完备
首先,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授课系统建设完备,应创建健全教育课程,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使用体现中国特色的优质教材。
其次,要结合专业知识,创建独特的创业教育课程。各高校应制定具有大学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并在专业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它不仅显现了专业思想和能力,还涉及了创业理论和实操的掌握,并创建了许多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创新理念,实干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的结合力度,鼓励支持师生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将新成果、新技术与实践相结合。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应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等方式来建立相关课程的导师团队。应通过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引进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指导教师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教研人员。其次,应加强各专业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培训,为他们的学习进修和实践培训等提供进一步学习机会。此外,高校应结合相关课程的要求,选择愿意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工作的综合素质较高、有创业指导经验和拥有教育、管理、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提高他们在创新和创业授课过程中的专业修养和技能水平。
4.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改革教学方法,组织不同种类的创业体验项目。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出发点,不能是理论上的。因此,有必要将企业家和各种相关方面的资源带进大学,开展创业交流和讲座,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模拟实践活动,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校企联姻,通过与大型企业集团和研究机构的沟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优质教学实践资源。
5 结论
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鼓励创业,增加就业,推动不同方法就业。创新型创业教育被设做本科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必修课程,应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人员队伍壮大,建立相关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挖掘青年人创新创业潜能,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技能,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水平,为本科生素质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永刚.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9,(01):215-216.
[2]王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9,(04):158-159.
[3]吴波.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视界,2016,(25):118-118.
[4]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7).
[5]李洪涛,应航,来平凡.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21(5):863-865.
[6]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58-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