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部门结构差异、部门利益冲突、部门间有效交流机制缺乏、部际协同监督缺失等是制约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有效协同的主要制约因素。构建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需要立足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整体和系统,以结构协同和程序协同为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高等学校 跨部门协同 机制
现代高等学校是由内部党务、群团、行政、教学、科研、资产、后勤、保卫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各个二级学院构成的复杂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有效协同是维系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跨部门之间的协同状态, 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功能实现程度。然而,復杂系统组织内部的有效协同,依赖于诸多内外条件,取决于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因此,深入探究高等学校跨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机制对于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特质及实现条件
高等学校是从事教育服务的组织机构,要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不同职能部门有效协同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跨部门协同可以界定义为,不同职能部门超越组织边界的制度化的协作行为,这种协作发生在不同的政策领域和行政区域,体现主体、平台、场域和制度不同层次。从微观的视角看,造成不同职能部门协作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部门所面临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超越了单个主体的能力。从宏观的视角分析,则是不同职能部门协作能产生协同效应,即发挥增效作用。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是高校整合内部关系、组织和优化部门资源配置,有效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地追求协同效果, 是高校组织管理的本质性要求。
高等学校要实现各职能部门工作有效协同,首先,要理顺各职能部门责、权、利关系,划分每一个职能部门的责任边界,使每一个职能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其次,将每一个职能部门的责、权、利置于学校整个体系之中,科学定位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再次,构建系统协同文化,并将其纳入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开放协同型行政文化成为大学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建立部门工作协同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高等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有效协同。
二、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的制约因素分析
现实中,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往往存在低效率现象。例如,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沟通不畅,协调困难等。部门结构差异、部门利益冲突、部门间有效交流机制缺乏、部际协同监督缺失等是制约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有效协同的主要制约因素。
1、不同职能部门服务和责任观念的差异制约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有效协同。高等学校内部每个职能部门都有独特的部门结构,且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内容。各个职能部门功能结构的区别,导致不同职能部门存在服务和责任观念的差异,工作习惯差异。因此,在高校跨部门工作协同中,不同部门对于工作的内容、工作的衔接方式、工作中责任主体的划分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性成为不同职能部门工作难以形成良好支持与合作的重要结构性因素。
2、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差异制约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有效协同。高校内部各部门由于分工的差异,部门间的资源分配和权力配置上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工作任务的性质和所需资源分布不均,工作任务的最后形成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分配不清等问题,影响部门的工作热情,导致跨部门工作的效率偏低。
3、职能部门之间有效交流机制缺失制约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有效协同。高等学校各个部门具有不同专业性特征,有特定的职责范畴和工作空间,部门之间交流机制缺乏,实践中,高等学校跨部门协同缺乏制度规范,而往往是偶发行为,各职能部门流程无法实现有效衔接。
4、职能部门工作协同监督机制缺失影响高等学校跨部门有效协同。高校各职能部门由于业务范围的不同,其上下级管理关系呈现出单条线或单领域管理的特征,在跨部门协同中由于分属不同的上级管理部门,如果没有上层管理层的协同或对下一级部门间协同的有效监督,必将导致跨部门协同工作难以推进。
三、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构建的思考
构建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需要立足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整体和系统,从结构协同和程序协同的视角,在宏观领域要考量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的有机衔接;中观层面要考量发展规划、部门协调、监督管理的协调;在微观层面要考量职能部门之间责、权、利,以及执行功能和服务供给协调整合的标准,进而提高系统整体协同效率和效能。
从实践视角看,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建构,应当构建以结构协同和程序协同为基础,以矩阵式管理为手段的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要立足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和系统结构特征,以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为制度设计原则,基于“制度”和“技术”两个视角,从高等学校跨部门工作协同中主体协同、平台协同、场域协同和制度协同四个最重要的基础层面,从协同结构、协同方式和协同功能等多个维度,设计具有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不同职能部门工作协同机制的实践方案,进而构建起包括协同领导体制,部门角色的分配,协同规则和程序的制定,决策和问题解决程序的确定,沟通交流方式的选择、人员和资源的调配,行动方案的实施以及协同绩效评价的高校跨部门工作协同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勤芝,论高校组织内部的协同关系,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2):29-31.
[2]林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9-12.
[3]王勤琴.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有关部门协同关系的思考.价值工程,2012(11):199-200.
[4]吴子贵.“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法制与社会,2015(2):201-206.
作者简介:李卓繁(197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沈勤(196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规划处,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