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荥阳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爽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荥阳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荥阳市;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02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当务之急。
  一、河南荥阳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生活垃圾污染。荥阳市为河南省辖县级市,面积908平方公里,全市辖2个街道、9个镇、3个乡、1个管委会。涉及13个村镇,266个村庄,2 276组,128 173农户,总人口为477 080人。平均日产生垃圾约429吨(按每人每天产生0.9公斤生活垃圾计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垃圾桶不密闭,垃圾随意倾倒。农村以水泥管式垃圾桶为主,垃圾桶不密闭,清理困难,垃圾堆放不规范,焚烧严重。二是垃圾收运设备落后,清理不及时。目前垃圾中转绝大多数为地坑式收集箱,周围容易散落垃圾,不卫生,摆臂车数量少,清運不及时。夏天,温度高,导致垃圾发酵,造成二次污染。缺乏密闭式收集车辆,垃圾收集设备多为人力三轮车,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村镇整体卫生。另外,为减少垃圾存量,垃圾就地焚烧,极易引起火灾。三是村庄周围存量垃圾多,无人清理,造成垃圾围村。居民环境意识差,垃圾随处乱丢,特别是村庄周边的沟坎、河边、路边都成为天然的“填埋场”,污染严重。四是填埋场不规范,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目前仅有豫龙镇、城关乡、乔楼镇3个乡镇垃圾送去焚烧发电厂,其余乡镇以填埋为主,填埋场大多是未经过防渗处理的沟、坑等。由于未经过防渗处理,垃圾产生的渗滤液直接渗入土壤,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2.饮用水污染。郑州市有较大河流5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条。郑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39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的水资源总量为1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15立方米,相当于河南人均的1/2,中国人均的1/10,因此水资源相对短缺。针对荥阳市而言,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刘河、崔庙、贾峪等山地丘陵地区村民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许多村民仍饮用苦咸水,久存水,甚至是雨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受污染的水源严重危害了人体的健康。各乡镇污水管网存在不配套现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明显滞后,造成绝大多数无序排放。此外,不少有规模的禽畜养殖场,每日冲粪水、卧槽冲洗水等,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3.工业污染。随着近些年荥阳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些把关不严的污染型企业也先后入驻,部分企业钻政府空子或明或暗的排放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水、土壤的严重污染。
  4.农业面源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禽畜粪便污染。荥阳市有规模化养殖场共399家(生猪82家、肉牛10家、奶牛16家、蛋鸡215家、肉鸡8家、肉羊68家),其中有治污设施的只有198家,占49.6%,导致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二是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祸源。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药的年使用量约130万吨,但这些大批量的农药进入农田后,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三是农用地膜普遍使用是破坏土壤结构的主要来源。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反季节临时效益,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下去,势必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粮食、蔬菜减产。四是收获时节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近年来,郑州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成因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村污染事关农民的健康,事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但许多人包括有些领导干部对农村污染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治污只是城市的问题,注重城市形象打造而忽略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为了经济的优先发展,把一些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和企业下放到农村经营,或是将城市垃圾转移到农村等。甚至还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贩卖伪劣农药、化肥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对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的服务指导不到位等,致使农村污染严重并日趋加剧。
  2.规划缺位,管理落后。近几年来,荥阳市瞄准“建设郑州新城区和西花园”的发展定位,41个村庄实施合村并城建设22个新型社区,但在建设过程中因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再加上管制的缺失,造成农村聚居点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欠缺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统一。然而,目前的国家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尚不成熟,存在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难以形成完整的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等问题,导致政府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力量薄弱、执法不到位。
  3.投入不足,扶持较少。国家相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对农村人口聚集处的生活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的政策。农村的污染治理资金来源相对匮乏,建立收费机制相对困难,如果缺少必要的扶持政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则不给力。
  4.治理不精,成效不大。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单一,常套用工业污染治理手段,即末端治理,则会出现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目前荥阳市推行的城乡清洁工程,比如改水、改厕、改下水道等,对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还是治标不治本。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1.把宣传发动作为第一举措,提升全民认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科普教育,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和治理农村污染的重要性,大力营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始终坚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依法监督、防治并举”的方针,提升全民思想认识,增强政府治理意识。
  2.把健全制度作为第一选择,加强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管理制度及其支撑机构等。目前对于农村环境问题针对性强的条文不多,国家应加强相关法规修订,一些地区还可以根据“地方立法适度超前”的原则先行出台针对性强的地方性法规。在管理制度建设中,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礎体系建设。财政资金要为有关乡镇机构发挥应有的公益性职能提供保障,避免其过度市场化造成污染源扩大。在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染治理上,可以采取污染治理特许经营制度,以及在贷款、税费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力量对多类污染进行治理。
  3.把科学规划作为第一导向,推进持续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树立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几方面统筹结合起来,真正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玩虚,实实在在提上日程。比如在招商引资中,从长远利益出发,把环保纳入招商全过程,严把新项目环保关口,防止引进重度污染企业。建议在规划上,促进乡镇企业进工业园建设,建立农村聚居点、耕地适当集中,从而可以针对种田大户集中治理,或加大资金扶持专业污染治理公司,以取得降低成本又便于环境监管的目的,使污染治理成效明显改善。
  4.把综合治理作为第一职责,强化监督管理。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污。比如,对生产资料销售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在市场上销售,把住污染源头,对售假卖劣的不法商贩不能一罚了之,既要严厉打击,又要把其货源销毁。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要以政府牵头由土地、环保、农业、科技、技术监督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农村生态环境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无偿服务。按季节定时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检测,及时指导农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各种农作物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因虫害而异,科学适量地喷洒农药,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农村畜禽养殖业采用环境友好、清洁生产技术模式,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并对禽畜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三是加大综合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  荥阳市环保局资料[Z].
  [2]  房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的法律分析[J].农业经济,2016,(5).
  [3]  刘波.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不足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8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