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尽管国内外在对企业内部控制与建设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一些企业在目前的内部控制方面力度不够,内部控制的理论建设不够完善,在具体操作层面存在不少的障碍。因此,本文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以此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质量与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现阶段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监事会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我国的企业在上市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且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上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内部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并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是,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具体操作過程中,企业董事长的任职人员一般情况下是企业占股最多的成员,而且董事会为了加强自身在企业中的控股权,其所拥有的股份往往超过了公司总体股份的一半,而另外小于50%的股份是其他股东用来稀释股权的,基于这样的情况,监事会成员自然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企业的决策、生存和发展完全掌握在大股东手中,监事会难以对大股东制定的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否定,导致监事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作用,形同虚设,最终使得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按照我国对于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审计机构,以此来更好的审计和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和相关的财务信息,从而确保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从而对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尽管我国的上市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可是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主要是由于在公司现有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行为主要是按照大股东的意愿进行,而审计部门也主要是根据大股东的意愿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出具与大股东意愿相符合的财务报表,从而形成了“一股独大”的管理局面,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审计职能。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存风险无处不在,可是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往往难以对潜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敏锐的察觉,因此缺乏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少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更加倾向于依靠财务管理制度和战略决策来进行判断,对企业在日常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财务管理漏洞或者对资金的人为挪用以及机会成本等风险缺乏全面、有效的考虑,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四)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必须根据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管理的实际状况,积极制定并完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加大监管力度,但是我国目前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和相关制度,往往是模仿成熟企业或者相关行业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岗位职责和权限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没有分离互不相容的职务。导致内控制度难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贯彻和执行。此外,在日益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导致内控制度不符合企业当下的发展环境和需要,致使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目前依旧存在着不健全、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业务流程不规范,对职责和权限缺乏清晰、合理的划分,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难以实现信息的流畅沟通,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用财务制度来取代内控制度,致使其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难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六)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和严谨的收支管理
我国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要对收支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加强预算编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漏洞,有效防范风险,可是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预算编制仍然不完整,不够科学,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意识淡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应有的实际作用。此外,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自身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核算过程的有效把控,尤其是对成本核算缺乏有效的管控,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部职能和实际效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致使本单位在成本管控方面的效率低下,没有办法满足内控的相关要求。
二、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外部监督,积极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企业现阶段“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常见,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走向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过程中,大股东为了保证自己绝对的控股权利,会对股权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个岗位和职责权限的划分也许会遵从大股东的意愿进行,在这样的影响下,公司的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对大股东的监督权限就受到了限制,因此难以及时制止违背内控精神和损害各方利益的行为,所以就需要加强外部监督,积极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从法律层面加大对虚假财务报表披露、恶意挪用资产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从而倒逼企业强化自身的内控建设,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二)树立应有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必须树立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不仅仅只是在大型投资领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也需要对内部的成本管理、人才梯队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从企业发展的特点和现阶段运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内部控制相关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企业要想切实有效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其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内控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效率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與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止损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映。并根据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此外需要加强外部监督,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承担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责,以此来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解决实际控股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限制作用。
(五)积极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从自身现阶段发展的实际特点和情况出发,突破传统财务内控制度的局限,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的梳理和优化,调整工作流程,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科学、合理、清晰的划分,对各个风险点要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应对,加快完善内控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全面监控、相互约束又相互推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本企业内控的效率、质量与水平。
(六)对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加强收支管理
预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收支情况和资金结构进行预计,以实现资金的合理规划和使用。企业需要严格遵循《预算法》的相关要求,从自身发展的客观情况出发,进行综合性的预算,结合上一年度实际的收支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收支预算,对资金统筹安排,对自身的总体预算进行科学、合理、合法的编制,同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去到它该去到的地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七)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需要对“互联网+”予以高度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它对于本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全面融入到本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中,对内部控制的重点以及各种风险点得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自身在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本企业内控工作的整体效率、质量和水平,从而确保内部控制与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这一时代发展潮流,必须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应的技术升级,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新增的内控内容,进一步增强对风险点的分析和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宏.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
[2]李佐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4).
[3]胡奕.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商论,201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2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