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龄前儿童玩具产品的设计要素及群体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龄前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对这个特定阶段的儿童产品的设计方向、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找出符合学u儿童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法。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产品;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62-02
  心理学上有关键期这个概念,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期是人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阶段性特点。儿童产品作为儿童生活的必需品,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的特点,满足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需求,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障安全,促进智力发展,阿护儿童的心灵情感。
  1 学龄前儿童玩具产品的设计分析
  学龄前儿童游戏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媒介。因此,将学龄前儿童的智能内容融入玩具产品中,使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1 具有可玩性
  可玩性是指一个产品好玩的程度。需考虑学龄前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的积极感受,嬉戏是以嬉戏为基础的。在儿童智力产品设计中,本测量标准完全适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乐趣,产品的功能需要在外形上体现,功能体现的越多就越具有可操作性,相应的产品可玩性也会得到提高。这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复杂性,而且也刺激了儿童参与的兴趣。
  1.2 具有易发挥性
  易发挥性有利于发挥产品的易发挥程度。把游戏作为一个维度来考虑儿童和成人之间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情境体验。产品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 学龄前儿童产品的设计要素分析
  2.1 色彩的感知与指引
  学龄前的儿童具有具象认知的特点,他们对色彩的认知也是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色彩来认知的,比如他们看到太阳是红色的,于是喜爱红色,感知红色是温暖阳光的。他们看到青草树叶是绿色的于是喜爱绿色,感知绿色是清新有生命力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具象认知能感知色彩所传递的情感,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在儿童产品中进行合理的色彩设计,适当的色彩刺激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如红、黄等暖色调会给儿童温暖、积极、活力的感觉,会增加儿童的信心,帮助儿童更活跃,更乐于表达。蓝色、绿色等冷色调会给儿童冷静、理智、清爽的感觉,能帮助儿童冷静,避免儿童性格过于躁动。由于学龄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远远高于对文字、字符的感知,在学龄前儿童产品设计中色彩的指引性作用也格外重要。比如特殊的色彩分区可以很好的指引儿童的操作方式,帮助儿童在不认识字符的情况下快速的掌握产品的用法。
  2.2 造型的人机与仿生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具体形象认识事物,因此产品的形态造型是设计的重点,通过造型设计让产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儿童觉得生動可爱的产品,他们会更乐于使用,把产品作为心爱之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造型的仿生设计在儿童产品的设计中运用比较普遍,可爱的动物形象,美丽的自然生物形态更能赢得儿童的喜爱。儿童产品的造型也不能一味的仿生而忽略人机因素,学龄前儿童因为身体发育,动手能力各方面还是不如学龄儿童那么灵活。在产品的造型卜应注意人机因素,功能要方便使用。美观又适用的设计才能更好的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需求。
  2.3 功能的趣味与益智
  儿童产品的设计不能仅仅表现在造型和色彩上,产品的功能是满足儿童使用需求的重要因素。学龄前作为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最为好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探索欲最旺盛的时期。这个关键期儿童产品的设计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使用功能,可以加入一些科普知识,培养儿童对自然事物的认知,需加入益智性和情感关怀的功能设计,锻炼儿童的智力,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2.4 材料、结构保障安全
  儿童产品的材料主要有:ABS塑料、PP塑料、PPSU塑料、硅胶、树脂、陶瓷、金属、木材等材料。材料的使用首先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安全无公害,保障材料安全无毒。有些需要高温消毒的餐具类产品需要使用耐高温的材料,有些需要儿童手持的产品需要使用轻便的材料。
  学龄前儿童产品的结构尺寸设计必须考虑防止儿童吞噬的因素,尺寸设计不易过小。结构的设计应避免尖锐的零部件,防止儿童放入口中。儿童家具产品避免尖角,防止儿童碰到、磕到。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避免儿童出现安全事故。
  3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
  3.1 具象认知,形象思维
  学龄前儿童用直观形象和表象来感知事物,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来源于具体形象,他们的思维活动也深受具体印象的影响。比如:学龄前儿童去理解“速度”这个词,需要跟他们描述跟小兔子跑的一样快,要借助具体事物去描述他们才能理解。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还无法直接在头脑里进行分析思考,需要通过表象和动作来完成。比如,学龄前儿童学数数,他们需要扮手着手指才能数清,或者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才能数数,问他丫门2加3等于多少,他丫门很难在头脑计算,需要给他们2个苹果,再给他们3个番茄,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去数才知道。
  3.2 独立意识,个性初显
  学龄前儿童开始有独立的欲望,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动手活动能力,心理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自我意识增强,希望自己独立去尝试而不愿意家长干涉。学龄前儿童渴望试试自己的力量,他们也需要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如果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并得到家长的鼓励赞扬就会很开心。这一阶段的儿童独立意识增强,他们不再像一两岁时那么的听话,开始学会反对成人的要求,经常会说“不”会跟成人的要求反着来做。学龄前儿童个性性格的发展已经初步显现,无论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还是对人对事的态都展现出其特有的个性倾向。这一时期有些儿童会比较开朗活泼,爱动、爱表现,性格外显。有的儿童开始表现出内敛、安静、害羞性格。学前是个陛形成的基础,俗话说“3岁看老”,人一生的性格已见雏形。   3.3 角色模仿,表达生活
  学龄前儿童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看到什么都想去玩一下,喜欢角色扮演,模仿生活,模仿大人,他们对成人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学龄前的儿童喜欢观察生活的点滴,并用角色扮演过家家的形式,把他们看到的表达出来。比如,他们喜欢玩医生病人的扮演游戏,会根据在医院打针的经历和在电视上看到的经验,扮演医生如何打针,医生打针用什么工具他们也要用,儿童玩具的设计也会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医院用品玩具,比如玩具听诊器、玩具针、玩具体温计等。他们喜欢玩爸爸、妈妈做饭的游戏。做饭需要用的食材,锅、碗、碟等他们也会模仿使用,因此儿童玩具可以根据儿童喜欢角色扮演的特点,给儿童设计游戏道具和游戏场景。学龄前儿童喜欢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发挥想象去扮演角色,模仿大人的语言、行为方式,体验大人的生活世界并从中获得乐趣。
  3.4 好学求知,乐于探索
  学龄前的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好学好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喜欢去问家长,得到回答后会很高兴、很满足。三到四岁的儿童好奇心多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他们经常会问大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会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到了五岁后他们更原意去探索事物的内在特征,他们更多的会问大人为什么,当他们乐于探索,对身边的事物时,希望在玩中观察,家里的玩具,家居用品总是被他们拆开来研究。学龄前的儿童对知识充满渴望,他们学到新的东西,认知新的事物会表现出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会把自己学到的事物到处分享给其他人,希望别人也知道。儿童益智产品的设计可以根据儿童好问的特征设计出能回答儿童问题的电子产品。儿童玩具的设计可以根据儿童乐于探索的特点,挖掘他们的行为特征,设计出一些拼装玩具,探索闯关玩具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3.5 动作发展,能力增强
  2岁后的儿童就能做跑、跳、攀登、踢球等基本动作。3岁后进入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不再是机械的站立、跑动、蹦跳和行走。无论向前、向后或上下楼梯,他们的运动都十分灵活。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手脚灵活,运动也较以前更为剧烈,但已不容易摔跤。能在一条直线上走、单足跳、跳绳、跳舞等。到5岁随着手眼协调的发展,宝宝可以练习接球、系鞋带或串珠子等。喜欢蹦蹦跳跳,可以学会一些舞步,特别是小女孩很喜欢跳舞,有的儿童动作模仿力和表现力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天份。这时的儿童已经有了自理能力。他们的动作能力发展越来越复杂,可以做各种游戏,如捉迷藏、跳房子等参加各种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4 结语
  儿童产品是儿童生活学习都需要接触的产品,对儿童的生理、心理都有着重要影响。好的儿童产品设计实用、有趣、具有益智性,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产品的设计需要根据学龄前这个阶段性特点,按这个阶段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和情感需求来进行设计,避免设计的盲目性,不能照搬成人产品,使产品更能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需求。
  參考文献
  [1]陈晨,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龄前儿童交互式教育产品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梁嘉,熊青珍.儿童产品开发的创意望需求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
  [3]罗碧娟.探析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J].包装工程,2008.
  [4]马丽媛,郑琳琳.浅析儿童i品设计的材料选择[J].牡丹江大学报,2007.
  [5](美)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6]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互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罗仕鉴.儿童产品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4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