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行业发展进程下,很多中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从各方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基于此,本文以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融合后带来的教育价值,并从人才培养目标、思政教育内容、传统文化与个性化教育融合角度阐述教育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思政教育实践
引言:历经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也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匠精神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才提升自我的重要表现,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发挥自我价值。
1.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融合价值
正常情况下,工匠精神主要包含敬业与创新两种要素。敬业是人们面对岗位工作的负责与严谨态度,人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为岗位做出贡献。无论一个人身处哪一行业,想要做好工作都需要拥有敬业精神。国家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大力支持,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入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岗位实践奠定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尽快走入岗位。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有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为企业培养出多元化人才,也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1]。
2.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2.1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中职院校需转变思政教育职能,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探究思政教育得到的预期目标。当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培育后,学校需要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可以在初始阶段就为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内容,让学生自主了解其中的内涵。加强教育融合与客观实践的联系,从案例上入手,确保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大多数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过渡性手段,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样的教育模式。
中职院校需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内。教育改革进程下,学校应重点关注学生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从技能中展现出工匠精神,从而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拓创新,提升自我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岗位实践奠定基础。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应结合人才培养的变化形式,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提升课堂效果。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后,思政教育内容需作出一定的调整,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高度,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自我综合实力,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将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铁人精神是党在领导国家初期建设时形成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铁人精神逐渐丰富为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同时,感受来自工匠精神的魅力[2]。
2.2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融合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内容的丰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工匠精神。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突破点,通过传统文化感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进步的基础性条件,中职院校应结合当前教育现状,通过对教育环境的改进,引导学生在这一氛围内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为了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氛围,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1)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采用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的方式集中宣传。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文章,学生观看内容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起到宣传效果。(2)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在竞赛中发挥创造性表现,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3)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讲座,为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传授工匠精神知识。
从思想上,学生需要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的意义与价值,从中感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学校需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才竞争的激烈,明确人才竞争不仅是技能上的竞争,更是创新意识与职业素养的竞争,只有接受思政教育,并产生工匠精神,自己才会成为社会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应大力发展产学研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入实践平台,利用岗位实践强化工匠精神。
2.3加强个性化融合,实现多元化融合形式
从工匠精神的培养来看,工匠精神与中职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依靠多元化教学方式来完成。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不能对工匠精神产生过多依赖,而是要看到自己的特长,明确自我发展目标,从自身的思想理念出发,接受思政教育。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个性化融合,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了解国家当前与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意识到祖国的进步离不开拥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扎实自身职业技能,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积极迎接未来的人才竞争与职业挑战。
中职院校应发挥主渠道功能,创建移动思政课堂,推广互联网技术智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共享。完善系统性学习,创建“青马班级”,确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通过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等环节的锻炼,培育学生政治思想与工匠精神。推进体验式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从中感悟敬业精神与工匠精神。
总结: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为了提升人才竞争实力,中职院校有必要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培养出更多拥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思政教育人员,需进一步寻找二者融合的有效模式,推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费颖.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1):219+242.
[2]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02):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2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