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发展在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金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金融工程的发展能推动产业经济的升级转型,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当下,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合理有效的手段,推动金融工程发展和产业升级,能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的良好发展。本文对金融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分析,并且针对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做出分析研究,综合以上分析金融工程的发展在推动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最后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学术积累,对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推动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做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金融工程 发展推动 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作用分析
一、金融工程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分析
(一)金融工程概念
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是金融学科的一个分支,给工程的重点是研究二级市场的量化交易,金融工程主要是而根据公开的信息和数据对所展现出的数据信息,通过多因子模型等方法,对公开市场的数据进行预测。当下很多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是,更强调学习数理和统计类课程,并且比一般金融学的学习难度要高一些。金融工程简单意义上就是金融学的工程化拓展,采用理科的工程技术原理,并且结合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实现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打造新型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管理技术的科技含量,并解决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金融工程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利用数学和通讯工具打造符合需求的新的金融产品,广义的金融工程是利用工程手段解决金融问题,不仅有金融产品的设计,还有产品定价、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金融工程的运作程序见图1。
(二)金融工程的发展历程
金融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金融工程也应运而生,金融工程的思想基础形成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是由约翰·芬尼迪提出,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金融机构中开始使用。中国经济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下,也逐渐改变以前的封闭式金融经济模式,逐渐开始对金融工程的研究。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一直是广大经济学者和政府人士研究并倡导的方向,2009年以后,中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逐渐成为主流,近两年来,诸多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财税体制的改革也逐渐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历史问题。例如,针对网络金融工程,国际上的电子商务立法也逐渐完善,从1997年开始世界贸易组织就开始着手拟定电子商务规章协议,如《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信息技术协议》等,并且通过对跨境交易税收收取、网上交易规范等普遍性问题进行立法规范,此后还有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公布的《工商界全球商务行动计划》等,而各国对金融工程的立法也逐渐完备,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全国电子商务纲要》,逐渐开始了对金融工程的立法,而随后欧盟等都进行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
(三)金融工程的未来前景分析
金融工程能提升中国金融业的资本配置,并且使用经济手段,强化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作用,能有效降低金融业的运行成本,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未来中国金融工程的发展前景,将逐渐向着市场组织形式的开发、资金流通网络的开发和支付结算系统的方向發展,并且借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技术资本提升金融工程的交易速度,实现未来金融工程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会更加的方便快捷。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分析
(一)旧模式已经难以为续
在新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中国夜不得不进行经济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业转型的趋势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方面,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球产业制造链逐渐向中国转移,导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自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逐渐开始萎缩,2012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9%左右,但是比2011年年末下降了0.60个百分点,并且中国的劳动力整体上呈现下滑的趋势,导致中国企业的成本支出变大,原有的以廉价劳动力赚取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中国未来的劳动人口数量会逐渐下降,无论是延长退休时间,还是将生产工厂搬往国外,都体现出旧的发展模式下,单纯依靠人力获取利润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可为续;
第二方面,中国在积极加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以后,外贸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中国的外贸经济为例,外贸出口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左右,长期持续产生资本顺差,外储在十年内增长30倍,但是这样的经济模式导致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被长期低估,实际上是全民强制储蓄。而美国等进口国,相当于是利用中国的外贸资本项目刺激本国经济模式,并且通过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资金套利,从中国近两年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生产要素的变化趋势上看,改变这一模式是迟早的事情,不仅是因为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更是因为中国以往产业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续下去了。
(二)中国的产业经济转型悄然进行
从当前中国产业经济市场的种种表现在看,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在悄然进行之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思考。
在微观方面上看,中国的企业逐渐实现开始以品牌效益和科技效益占领市场份额,并力求逐渐摆脱以劳动力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兴起,而正是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中国的实体商业结构带来了变化, 解决了内部市场交易成本太高但是没有货款保障的问题。当下一个信息发送,货款就可以打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交易的中介,保证了企业之间交易的绝对公正性。
宏观层面上,中国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取代工业制造业,实现了社会细化分工,这也正是中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表现。但是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政府调控的结果,而是中国企业为了扭转经济低谷、国民谋求更好生活的最终结果。对企业而言,为了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就要提升人才的质量,这也导致了明明制造业人才存在大的缺口,但是仍然各地上演“用工荒”问题的原因,而公民为了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在无意识地避免简单重复的工作。 (三)以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升级转型的趋势
根据2019年中国第三季度的财政数据,第三季度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放缓,创下十年来的新低,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增长态势强劲,占中国GDP总量的46.7%,。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并且存在着从工业大国转型到服务业大国的历史问题,就需要以服务保持中国7%的经济增长新常态,未来中国产业经济转型的趋势主要有消费升级、消费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结构优化、发展理念转变等。在很多改革转型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转型和发展效果初现,根据中国2019年前三个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看问题,中国在前三季度,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但是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上增长速度为6.1%,没有实现超经济增速,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这也就导致了未来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更难向着以消费推动增长的方向转变。但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看,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人均GDP的收入更快,也就说实际上中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工作进展不多,并且从扩张要素规模向着全要素生产、技术进步方向转型。对金融工程来说,在结构性转型的背景下,对金融工程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金融工程在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起到的作用
在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广义的金融工程,本文根据美国的经济复兴和崛起为参考,分析金融工程在产业升级转型中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金融机构的微观效益
金融机构能通过金融工程,实现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并且获取新的收益,以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力。金融机构自身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在资产收益、流动和风险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竞争力,另外,也通过建立信息化的运行机制提升金融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靠金融结构的快速演进,从1860年到1910年期间,美国的金融机构从7种上升到10种,在数量上和规模上也提升非常快,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商业银行数量从1532家上升到27864家、金融机构总资产从12.0亿美元上升到340亿美元。换言之,美国经济的崛起与金融机构的升级息息相关,通过规模扩充、平台完善等途径,金融机构的微观效益提升了,国家的产业效益也会提升。
(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
金融工程的作用媒介是金融工具,而金融工具具有的特点,能激发产业经济的潜在动力。例如,高度流动性的特点需要以金融资产的债务人要有较高的信誉,能及时还清并履行债务义务,且需要有较短的期限,并且降低因为市场利率产生的损耗;偿还期灵活的特点,让金融工具具有从0(如银行活期存款)到无限期(永久性债务,永不偿还本金,但是无限期支付利息)的偿还期限,让借款人的选择更加灵活;风险性不固定的特点,金融工具主要面临债务人方面的风险和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风险和收益也是相挂钩的。以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股票数量为例(见表1),其上升也是非常明显的。短短四十年时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数量翻了九倍,也奠定了美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也经过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股票交易量的证券交易中心,因此上證所的发展也为中国股市的发展、证券市场及衍生市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提高了政府对金融调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能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解决不同种类的经济问题,并且为政府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了规范的技术支持,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现在债券上,消减公共市场操作认为判断产生的交易误差,提升金融市场的完备性,从1880年到1910年,美国各级政府债券数量从128只上升到216只,并成为了美国工业化推进的主要动力。在2019年10月,美联储再次投资国债为美国债券背书,美联储的政策转向也影响了华尔街投资者的市场转向,并且进而折射出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加大,但是政府对金融调控的作用也非常大。
四、金融工程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金融工程的发展也会对中国的产业经济调整转型产生一定的影响,最主要的现象就是金融风险的增多,金融工程是一种安全性与风险性并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收益性的工程,因此在通过金融工程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时候,也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有“风”即意味着有“险”,风和险是并存的,并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引英国工业安全专家T.A.Klez观点:“人民不厌恶风险,也不偏好风险,而是对风险一无所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金融风险也是如此,在负面性风险和可变性风险的影响下,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策略,才能顺应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且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此外,金融工程行业自身发展情况也会导致影响中国经济的问题出现,主要体现在金融行业没有规范的制度、民间投资方式偏少等方面,在制度不健全和经济转型并行的格局下,金融工程与产业结合发展的效率很低,很难融合发展,也导致了拖累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以发展金融工程推动中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策略分析
在“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这一步绝对是必须要迈出去、并且要打牢基础、夯实步伐的一步,为了啃下结构性改革这块“硬骨头”,就必须做好经济格局的多方改革,并且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以技术推动金融工程发展
在能源互联网革命、制造业服务化和数字化的革命趋势下,理应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并且推动中国金融产业的全球性布局,以服务业为主导,实现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引领。以技术优势占领市场已经成为广大中国企业的共识,金融工程也是如此,应当积极引入大数据、5G移动网络等先进技术,并且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打造金融工程领域战略性产业,实现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推动中国金融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二)实现工业大国到服务业大国的转变,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主体力量
实现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并且未来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也会向着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政府应当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并做好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将服务业打造为中国的经济主要产业。首先,应当打破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和管制,加大反行政垄断的力度,其次,将社会资本发展成为服务业的主体力量,开放市场准入机制,激活社会资本,实现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如规范政府的采购、在公共事业领域的特许经营上引入全面竞争金正机制、取消不合理的经营领域等,最后,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比重,对服务贸易不断加码,且以服务贸易的形式打破服务贸易壁垒。
(三)金融行业特色发展,以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发展
根据2013年到2017年数据,中国的居民恩格尔系数直线下降,根据恩格尔系数,20%到30%就属于富裕,2017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30%以内,也就是说,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实现了升级和改善,因此要实现金融的特色化发展,将“特”字打造成金融领域发展的引擎和内生动力。以新兴热点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根据区域特色打造特色金融产业,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领域的发展也要跟上步伐,并且实现金融工程的高端化发展、多元化发展,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投资喜好,定向打造优质的金融工程,提升金融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矛盾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重心转移,对金融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20年中国全面步入小康社會,但是在金融工程的质量、技术含量、竞争力上还比不过西方国家,因此审视金融动态和产业经济升级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金融工程在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并且根据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将优质的资源转移到合适的金融工程上来,打造科学高效的金融工程模式,并不断为市场消费者创造优质的金融产品、科学高效的金融工程模式。金融工程的发展在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有着决定性作用,也能稳定市场经济格局,认清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趋利避害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谨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正,将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赵晶.金融动态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关系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战略实施 协同融合论文集.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9:130-138.
[2]吴明安.金融支持县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途径——以长兴农商行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9):55-56.
[3]李雄辉.发展产业金融 服务产业经济[N].金融时报,2017-07-01(004).
[4]王睿.区域视角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及经济转型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5]王钧超.大数据时代产业经济信息分析及在宏观决策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