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语义表达的儿童绘本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符号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更是利用符号中的语义去传达情感。市场上很多儿童绘本正是缺乏这种情感上的传递,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感染力,读者没有重新阅读的欲望,从而成为所谓的“一次性书籍”。符号学为绘本设计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新的解决方式,因此本文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出发,以文字、图形、色彩三个符号要素为基础,探索基于符号语义表达的绘本设计相关原则,丰富绘本的可读性,加强与读者之间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
关键词:符号语义;儿童绘本;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1-0076-03
1 符号中语义的概念
符号学是一门涵盖多领域的综合类学科,不仅涉及文学、艺术,也包含逻辑学、语言学、哲学、宗教学等多种门类。它研究符号的本质、变化规律和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不同符号之间、符号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而语义学从广义上属于符号学研究的分支,索绪尔在论及符号学与语义学关系时,将语义学歸属于符号学之中。关于语义学的研究始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欧洲,人们将考古发现的字符进行分析,之后语义的研究逐渐向词义学靠拢。英国美学家艾阿瑞恰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了“语义学”的概念,将语义的传达与心理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认为作者将情感赋予语言、文字、图形中,构成了作品的外在表现形态,并将其传达给观众[1]。语义学将设计作品作为媒介载体去传达信息,以此建立设计作品与社会以及生活等不同层面的视觉关联,这样不仅为作品本身注入了更多的含义与情感,也让受众更加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内容,了解创作者的设计理念,达到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恰当地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语义学原理,不仅能够让绘本内容更易理解,也能在绘本和儿童之间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默契”,让儿童绘本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与价值。
2 基于符号语义表达的儿童绘本设计要素
在儿童绘本这个由二维空间所组成的符号系统里,画面与文字之间所组成的语义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因此准确的表达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意指关系,向孩子们传达相应的信息与感受尤为重要。在绘本平面化的语义中,文字、图形、色彩无疑是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可以探究不同要素在绘本中的语义表达作用。
2.1 文字符号要素
文字是绘本故事发展的轴线,对于画面和语境起着驱动辅助作用,同时构建着整个故事的世界观。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提出,语言系统中的符号都拥有能指和所指两个层面的意义,除了构成其视觉形象的平面语言,环绕在其平面语言之外还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意指世界,能够让人们根据往常的生活经验进行结合,产生无尽的联动想象。
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巧妙利用语言符号的“能指”功能去渲染所想的快乐或悲伤语境,以受众生活中的经验所具有的特定“所指”的固定语言符号为媒介,在读者心中构建出“所指”的表意系统。例如在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中的故事文本描述: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
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
他也爱我! (永远爱我。)”[2]
整体故事的叙述都采用第一人称“我”,以“我”的身份走进故事内容,讲述爸爸的各种趣事,将孩子们带入到故事内容中去,例如去想象如房子一样高大的爸爸和像猫头鹰一样聪明的爸爸。整篇故事充满趣味性和欢乐,符合儿童眼中爸爸的形象与想象,调动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情绪变化,使其逐渐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感情与爱意,结合图像去感受文字,从“我爸爸”到“我爱爸爸”,最后升华到“爸爸爱我”。“能指”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表意的不断变化,读者的感受也随之而动,在绘本文字所搭建的空间中构造出了充满童真、童趣的表意系统,艺术化地将语言符号与图像相糅合,从而体会到来自语言符号强大迷人的魅力。
2.2 图形符号要素
图形是符号的直接表现形式,对参考物进行观察分析进而重构分解,形成与之相似的符号图形,图形再被赋予表达者的某些情感或讯息,成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形状处理也直接影响信息传达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有效性[3]。不同图形所代表的符号意义不同,传达相对应的观念信息。在绘本设计中,图形符号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给读者以直观地感受,不仅要考虑相应受众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也需要斟酌相应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因素。 优秀的图形设计不仅能以有趣的形状造型让人感到愉悦性和趣味性,更能在精神上与读者达到共鸣。儿童绘本中的图形符号以儿童的角度出发,依照现实中物体的形态进行加工和改良,进行夸张简化,并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掌控,比如对一部分空间进行留白处理,给读者的自我想象的空间,或者进行构图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等。例如在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封面中,将大人的身体形态进行夸张放大,主角布鲁诺置于两人之间,被大人的身体下衬托的更加幼小,如图1,夸张的表达可以让儿童直观地看出大人与孩子的区别,也体会到主角被保护的状态,富有稳定感和安全感,同时含有一种未知的恐惧,隐喻了绘本之后的内容。在图2中,布鲁诺一边问,一边用力踮起脚尖,想看看棺木中的情形。“他躺在那里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无声无息,也没有挪动过一步。这么长的时间里,布鲁诺只能看见露出棺木的黑皮鞋鞋底[4]。”根据文字所配的插图,右上角只有一个巨大的鞋底,倾斜构图给人以强烈的不稳定感,在明确图片内容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主角焦急的心情和不安全感,这些情绪浸润在画面之中,正是图形符号的表征及表达的语义所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冲击。 2.3 色彩符号要素
色彩是视觉审美的核心,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形式,以肉眼看见的形象将人的情感与精神表现出来,每种色彩既与现实世界的实物相对应,又与人的精神和情感相联系,是最能影响观者情绪的符号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色彩符号奠定了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带动故事的进展,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给读者的整体印象直观而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色彩符号的使用,首先,要匹配故事本身所创设的情境,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使用对比鲜明、明亮靓丽的颜色来表达愉悦的氛围;或采用明度和饱和度较低、灰暗阴郁的色调来表达悲伤的心情等。其次,通过色彩符号所表达出的语义更快的将读者拉近故事之中,创设语境,加强绘本与读者之间心理和生理上的互动性。
在绘本《谁偷走了颜色》插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色彩随着故事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变化,一开始主角佐特住在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里,画面颜色以黑白为主色调,符合故事主线的走向,使读者体会到主角强烈的孤独感与压抑感(图3);当故事进展到佐特进入彩色世界时(图4),颜色与最初画面形成了强烈反差感,画面鲜艳明亮欢快,渲染了主角从悲伤到愉悦的情绪变化,让读者与主角“感同身受”,精神上从压抑到开阔,极具艺术感染力,不失为绘本在画面颜色符号掌控上的优秀代表。
3 基于符号语义表达的儿童绘本设计原则
3.1 符号要素准确表达原则
在绘本创作中,需要根据故事的主题来选择合适的符号要素。恰当的符号要素选择能够更好地营造故事氛围,把握绘本整体的风格偏向,向受众所传达故事所想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偏向欢乐系的绘本主题,文字描述多选用“开心”“蹦蹦跳跳”等积极词语进行描写;图形选择偏向圆形,因为圆形给人以无攻击性、可爱的情绪感触;色彩则更为明快,饱和度更高;而偏向抑郁系的绘本主题,文字则多选用“伤心…‘泪水”等悲伤词语进行描写;图形选择偏向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给人以危险、尖锐的情绪感触;大多选择暗色调的色彩表达。
3.2 符号要素相互整合原则
绘本中的各种符号既有自身独立的属性与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存在于图像关系之中。随着儿童绘本制作水平越来越高,绘本作品中符号语义表达的层次性与功能性也变得更加明确和分化,而一件优秀的儿童绘本设计作品,必定是既具有丰富的符号节奏表达,又能在图像结构关系的处理上形成各个符号要素之间的合理整合。在绘本中,文字、图形、色彩之间的相互整合是一部优秀作品成功的关键。它不仅涉及到整部绘本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展开,更影响整部作品的节奏与韵律。从具体上讲,就是随着文字叙述的变化,图形与色彩的选用也随之变化,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且偏向一致。符号元素之间的配合把控得当,会提高读者的沉浸感,让读者完全进入故事之中,其情绪随着主人翁的情感波动而跌宕起伏,给读者以电影般的阅读效果。
4 基于符号语义表达的儿童绘本设计案例分析[J]
对于绘本作品中符号语义的研究,我们需要将文字、图形、色彩三部分结合起来进行探析,以几米绘本的《蓝石头》为例,该绘本是把图像、文字、色彩三种符号形式相互糅合的一个典型例证。在该绘本中,常将时间叙述与空间叙述结合,营造出意指丰富的艺术空间;图像上使用开放式的处理,创建天真童趣的空间,充满变化和想象力;场景上极具震撼和延伸性,为读者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界,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如图5、图6,相同的场景,因为故事的情节由喜转悲,“渔港有个女孩天天在码头等待她的恋人,每次男孩归来,他们总是忘情拥抱,幸福的让人嫉妒[5]。”此时的画面用色鲜艳饱满,天空的湛蓝晕染纸上,孩子们随风飘扬的彩带衬托着欢乐的气氛,让读者心情开阔又充满愉悦。同时女孩悬在半空的脚和男孩伸出的双臂的造型动作让读者感受到迫不及待拥抱的喜悦情绪。而紧接着“男孩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了。女孩依旧天天在码头等待,从日出到日落,从夜晚到天明。浪花拍击者礁石,冷风吹袭着它,蓝石头孤独地望着辽阔地大海[5]”画面上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语言上所引起的联想,不禁让读者置身于女孩绝望和悲伤的感情之中。
该绘本在场景构图上也采用了精妙地处理。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蓝石头飘过城市的天际、掠过小镇的上空、循着公路不停的赶路。绘本的构图视角从城市中的仰望视角(图7)到公路上的平行视角(图8),不断变化,让读者身临其境变成了故事中的蓝石头,体会到主角奔向家乡路途的急切,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几米把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三者同时作用,将画面视觉效果发挥到极致,整部作品展现出完整协调、情感渗透力极强的艺术效果。
5 结语
经过本文四个部分的分析,对符号语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儿童绘本中符号语义的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归纳,理解到繪本画面中的符号形式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视觉形象,更要成为情感和意义的载体,促进作者、作品、受众三者之间的交流,同时文字符号、图像符号、色彩符号的组合作用要与故事情境的创设相搭配,结合读者的生活经验与接受能力,利用符号语义去呈现不同的精神主题.让绘本不仅仅是一本简单书籍,更是一部承载情感的优质作品和带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李月,基于二维动画的平面化语义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张庆国,“符号化”在平面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分析[J].工业设计,2019,152 (03):82-83.
[3]安东尼.布朗我爸爸[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弗里德,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精)[M],江苏少儿出版社,2012.
[5]几米.蓝石头[M].现代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4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