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贷隔离预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网络贷款孕育而出,校园贷随之逐渐兴起,而不良校园贷似病毒般,侵害大学生的信誉甚至生命。探讨当代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形成原因与预警先决条件,研究出较为完善的隔离预警模式,让学生避免校园贷困扰,实现学生在校的健康发展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校园贷;“互联网+”;预警模式
一、互联网校园贷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总规模及校园贷总量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余额宝、P2P贷款投资、众筹公司等形式不断丰富,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更加灵活便捷。《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或将达到3.3万亿元。2018年教育部公布在校生3000万人。如果算上大学生创业、学车、留学等大额贷款需求,预计整个大学生信贷市场可挖掘的潜力达到四千亿元,并拥有高速增长的潜力市场规模巨大。
(二)校园贷伪装运行的模式
校园贷线下通过地推的方式,民间放贷机构和职业放贷人通过分期付款、零门槛借贷的方式,部分银行机金融构对大学生提供校园借贷产品;线上通过名校贷、分期乐、99分期、颜值贷等平台放贷,只要年满18岁,提供一些联系方式,大学生就可以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额度。
部分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成为校园贷下线,给资金短缺的大学生提供了校园贷的渠道,从而牟取不良获利。校园套路贷的形式有“培训贷”“美容贷”“连环贷”“佳丽贷”等,同时也有让学生写假借条、签假合同的情況。有些平台让学生在网贷前签保证书,称自己不是学生;也有平台以假装购买物品的形式,让学生签分期付款合同,变相放贷。
二、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的原因
校园贷作为网络金融的的一种独特的形势,首次出现就饱受争议。首先要认识到校园贷的合法性,相关法律规定,校园贷只要是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且年利息约定不高于央行规定就是合法的。其次,校园贷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消费需求,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短期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等。某种程度助长了学生的攀比心理,增加家庭负担,影响学生的信用观等。大学生接触并使用校园贷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 大学生资金来源有限。大学生手中可支配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此外,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勤奋学习获得学校奖学金、助学贷款及补助等,还有一些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期间兼职来获得一定的收入。尽管如此,对于他们来说,商品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消费需求难以满足,资金缺口始终存在。
2. 消费自控能力不足。随着阅历的增长,大学生对新兴产品的兴趣和消费欲望空前膨胀,攀比之风在学生间盛行,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及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选择超前消费或者分期消费等模式。
(二)大学生对校园贷认识不足
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已经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但是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还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合理的控制和约束。网络平台贷款容易,但其中隐含的风险太多,包括“个人与家庭信息的泄露”、“ 合同陷阱”以及平台贷款过程中所产生各种手续费、利率、滞纳金等,正是由于大学生对这些“细节陷阱”的不注意往往导致他们无力偿还。
(三)外部力量对使用校园贷干预不到位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随后银行迅速撤离了这一领域。银行的撤出在一定程度上预留了校园贷的生存空间。在监管内容上,各政府部门仍然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了对企业主体的监管,对校园网络借贷缺乏监管的意识和监管的能力。
高校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缺失也是造成大学生恶性校园贷事件的重要外部原因。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对银行业务、金融知识了解不够,防备心理不强,很容易给不法校园贷网络平台提供机会。学校有责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和引导。但当前高校往往只注重对日常教学的管理,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校园贷预警模式先决条件
(一)预警模式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
引导学生去了解校园贷。很多学生认为校园贷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就不去了解它,但实际上校园贷就在学生身边。另外,引导学生在陷入校园贷的漩涡之后如何去正确的化解危机。一些学生在陷入校园贷危机后,面对高额的本息,往往会失去理智,更有甚者会做出轻生的行为。虽然培养思想观念的主体在于学生,但是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借贷观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恶性校园贷的危害,必要的时候为学生的资金需求提供帮助。学校不仅要在新生入学时对其进行思想观念的培养,还要通过学生会、自媒体等平台在学生日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持续的警示教育。
(二)金融部门需重视高校学生资金使用需求、培育和规范校园信贷合法市场
金融部门要看到学生的消费潜力以及重视高校学生资金使用需求,为其提供合法的校园信贷市场,引导其理性消费。培育和规范校园信贷合法市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校园贷平台的准入门槛。以此控制校园贷平台的数量,维护校园贷市场的秩序;二是整治规范现有校园贷平台。首先,金融部门要惩治一些“套路贷”平台,对其进行处罚并且令其退出校园信贷市场。其次,要杜绝一些信贷平台“挂羊头卖狗肉”、没有信贷资质却从事校园信贷业务的行为。最后,要培育一些具有资金实力和良好信用的平台,且要注意对其加强监管,避免校园贷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培养主体联合引导学生消费理念
学校和家长作为正确消费理念的宣传者有义务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才是正确的消费理念。对于家长来说,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在口头上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更要以身作则,同时,还应该控制学生的生活费和日常开支,避免过度消费。对于学校方面,应该将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建立一个持续长效的教育机制,通过各种平台宣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抑制校园内盲目攀比消费的风气,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
(四)加强网络金融申请机制及追偿授信长效机制
对于授信制度,校园贷平台应与大数据的平台合作,通过学生信用记录来确定授信金额。目前一些校园贷平台打着方便快捷秒到账的旗号来吸引学生进行借贷,但是这样的申请借款机制看似很便捷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学生利用校园贷申请的漏洞,假借他人名义去借款的不在少数,而且便捷的借贷流程并不能准确的评估出授信额度,往往会超出学生的偿还能力,引发一些恶性事件。对于校园贷的追偿方式,有关部门要进行监督改进。校园贷的客户主体主要是学生,偿还能力较弱,校园贷平台应给予一定的容忍期,可以要求赔偿合理的违约金,若学生拒不偿还或者无力偿还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要求学生家长和学校协同解决。
四、“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贷预警框架
(一)建立预警框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校园贷呈现出畸形增长关键在于其低门槛: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甚至不用本人签字,就能贷到数万元,更是吸引着成百上千的学生以身犯险,最终导致惨痛后果。针对这一现象,2016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它还明确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網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二)预警框架的主体分工及关键控制点
1. 高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校方的预警在整个框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校园贷的形成还是前提,都与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校园贷在这种环境下也愈演愈烈,校园贷的预警也必然由高校为主体进行。
2. 银行:银行与高校为相辅相成的关系。银行作为学生们资金支出与收入的主要托管平台,掌握贷款大学生的资金流动状况,以此来评估贷款大学生的还款能力,保证风控。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向高校提供专属性、定制性以及规范性的金融服务,创造正规、阳光的校园信贷服务。
3. 辅导员:辅导员相比于学校,更能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资金来源,可以从学生方面进行预警并提前发现从而杜绝校园贷发生的可能性;相比于家长,辅导员又有与学生生活环境更为接近的优势,也可以和家长实现共同预警。
4. 家长:家长在校园贷与学生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由于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又是处于异地,相互之间沟通较少,所以家长对于学生的消费能力了解甚少,也缺乏对校园贷预警机制的理解,这也就导致无法及时的尽到看护人应尽的责任,另外,因为个别家长各方面原因对学生消费观念教育不足、社会经验匮乏,同样会造成校园贷现象的产生。
5. 公安部门:在预警模式下,警方应当主动与学校联合讲解宣传校园贷典型案例,让学生有切身体会,从而增强学生的预防意识。另外,在校园贷发生恶性催贷后应当主动的介入,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避免学生陷入校园贷的催收陷阱当中。
(三)预警框架运行干预手段
高校加强校园贷进校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安全风险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高校中的辅导员要联合班主任、学生干部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而同学间要互相帮助而不相互攀比,如若发现室友的异常消费行为,可以加以制止,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高校及地方相关网络部门也应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效及时屏蔽一些不良的校园贷网站。
地方银行应与学校合作,通过银行卡消费习惯的改变或大额资金的流动,预测分析学生将发生的资金高危的行为,及时通知学校及辅导员并以短信形式提醒,及时阻止非理性的超前消费。家长也应与学生进行生活交流,与辅导员进行及时沟通,防止并遏制校园贷款行为。
除此以外,金融监管部门、银监局、公安等部门,也应该在预警框架中形成合力,要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发展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漏洞,及时妥善处置。
五、结语
校园贷对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从一系列的恶性校园贷事件中可以看到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园贷“互联网+”预警模式框架,与各方面合作建立预警框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对生活费进行合理支配,不能过度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
参考文献:
[1]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2]周平,郑伟明.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研究——以W高校为例[J].科技风,2019(06).
[3]李秘,宫勋.高校校园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现代营销,2019(06).
[4]朱志伟,张盼.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6).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1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