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风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扶贫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社会主义发展的红利,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中,较多的因素限制了扶贫的效果,导致了扶贫资源的浪费。基于此,现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金融扶贫模式,并就风险的规避措施等做判断,并提出强调区域考察;基于模式的具体执行构建模式考评体系;构建专业性组织对其进行评价与管理;强化金融服务的提供机构及帮扶群体的风险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模式;风险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5-0030-03
扶贫工作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要引起各方的重视。一方面,因为扶贫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于激发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展来看,国家每年都会拨付专门的款项进行扶贫,但是过去的扶贫工作因为存在着众多疏漏,所以很多扶贫款项无法真正的到达需要帮助的老百姓手中,这严重的影响了扶贫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我国为了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实效,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有效落实扶贫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的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明确其风险,并做好风险的控制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模式的具体分析
要在目前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精准扶贫,并很好地利用金融扶贫模式,需要对二者的概念有深入性认知。就精准扶贫的界定具体分析来看,其本质是与粗放扶贫相对称,指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环境、不同贫困人员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就精准扶贫的具体事实来看,需要强调三步走。一是精确识别。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二是精确帮扶。在精确识别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对象的具体表现做针对性的帮扶,这样可以真正的实现扶贫。三是精确管理。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管理的完善和有效全面地提升了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质量。
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的重要扶贫模式之一,其具体指的是利用金融产品对贫困对象进行扶持和帮助,达到金融产品在扶贫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是以向扶贫对象提供信用贷款为主,其他则以参与融资、投资以及基金、占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为辅,进而助推贫困群体尽快脱贫。就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在金融扶贫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方式是扶贫贷款的有效发放,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对精准扶貧建档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另一种是对扶贫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发放的扶贫贷款。
二、金融扶贫模式的风险
(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对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特点,此特点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不够完全,信息对称性差。从微观角度分析得知,农户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之间、所在地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农户和所在地企业之间均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此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是显著的。就目前的资料研究来看,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农户对相关的政策了解较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信息了解也比较少,所以其思想和观念等均有明显的偏差,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的风险。
(二)不可持续风险
就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展来看,扶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帮扶实现贫困区域、贫困农户的真正脱贫,而不是一时脱贫。资料显示,利用金融扶贫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贫困区域改变现状,实现脱贫,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并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目前的资料显示,很多贫困区域在接受了金融扶贫后,其整体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该区域并没有针对区域发展实践,做持续性的政策实施机构建设以及人员队伍构建,这导致后续的工作开展缺乏各方面的支持。随着支持的减弱,区域发展会陷入下一个困境,“复贫”会产生。
(三)互联网风险
从农村近年的发展来看,有不少农村实现了网络建设,所以有许多企业在项目开展方面,开始积极的尝试农业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有机结合。就具体的应用效果分析来看,风险是存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多个平台联合推出了“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项目,起初,这个项目被形象的称之为“耕地宝”,作为“余额宝”的姐妹篇,“耕地宝”允许租用农民的闲置土地,这实现了农村土地的有效率用。从此项目的建设初衷来看,其目的是要有效地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实现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存在着明显的风险,比如在农村土地、农民权益的责任划分等方面。
(四)“雁过拔毛”的风险
从目前的农村扶贫来看,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通透企业的合作目的是扶贫,但是在操作中,部分人以权谋私,具体主要有凭空捏造、以权谋私、优厚亲友等手段,这样一来,政府的扶贫款项难以真正的落到实处,所以相应的扶贫项目开展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就现阶段的资料分析来看,“雁过拔毛”在目前的扶贫项目实施中比较的常见,其是扶贫工作开展必须要处理的风险。
三、金融扶贫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风险的类型及产生的具体原因
从风险的具体控制来看,要真正的控制风险,必须要了解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其产生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样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设计才会更具针对性。以上一共提到了金融扶贫模式实施所面临的四种风险,这四种风险的具体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其中“雁过拔毛”风险的产生和扶贫执行人有显著的关系,而互联网金融风险则和农村地区农民权益、土地使用的具体研究和明确有显著的关系。总之,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设计要到位,风险的相关分析就要到位,只有分析研究到位,措施的具体设计便会有更多的参考资料,资料越全、措施的具体制定考虑会越广泛,最终的措施利用效果也会越显著。 (二)制定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风险控制实践中,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对于最终的风险控制效果提升有显著的价值,所以,重视风险防范体系的具体建设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现阶段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构建风险防范框架,对具体的风险发生类型和具体的风险名目做确定,防线防范框架的建设会更具综合性,其在风险防控中的具体利用会更具效果。二是构建风险防范责任体系,就责任体系的具体建设来看,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横向责任体系建设,主要是对具体的风险防范工作进行流程划分,然后基于流程环节的管控确定具体的责任人,这样风险控制环节问题会得到规避。另一方面是纵向责任体系建设。纵向责任体系主要指的是基于具体的风险项目所构建的责任体系,其有效的实施对于单一风险责任管控有积极的意义。三是构建风险执行体系,就风险管控的具体执行做强调,对管控中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明确,这样,最终的风险管控实践效果会更加的突出。
(三)构建风险评价和审核体系
从实践分析来看,不同区域的风险发生时是具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风险类型方面,也表现在风险发生概率方面,所以在实践中,要想更好地控制风险,需要针对区域实践做相应的风险。构建风险评价和审核体系,主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分析评价各区域的风险发生率。基于多方面的数据收集做分析,发现区域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影响因素,通过指标审核可以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所有风险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的排名,这样风险就有多大的发生率可以一目了然。有了风险发生率的具体资料,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构建会更具针对性。二是对风险做审核,发现风险发生中,各要素的占比。从具体的分析来看,风险的发生可能是单一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在风险防范中,利用风险审核工作对各要素的占比做分析,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利用给予因素做控制,最终的风险防范效果会更加的突出。
(四)构建专业化的风险防范队伍
从具体分析来看,在金融扶贫模式下,具体的风险产生与执行人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强调扶贫实践中的执行人队伍建设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具体的实施来看,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理论强调和责任分析。扶贫执行人对于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落实扶贫工作,执行人员必须要有公平、公正、客观的意识和态度,所以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一方面是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强调工作人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提升。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强调,工作人员在工作执行中的徇私问题会得到控制。二是技术和方法强调,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执行手段和方法做分析,使其掌握更加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会明显提升。
四、反思与建议
(一)强调区域考察
从现实分析来看,各个贫困区域的贫困原因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具体的区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贫困面前,不同的金融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具体模式在使用中的风险是不得而知的,在金融模式的具体利用中,需要强调试用,即具体的金融模式利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不能直接大范围做利用,因为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总之,在金融模式的具体利用中,考察工作的实施有利于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广,在风险控制方面也有突出的价值,所以重视区域考察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基于模式的具体执行构建模式考评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作用有三个。一是对模式执行過程中的具体措施、数据等进行记录与汇总。二是对模式执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核查与评价模式执行的具体效果。三是基于核查与评价结果对模式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正的方法和策略。简单来讲,在贫困地区进行金融模式的利用,存在一定“赌”的成分,相应的单位和组织必须要基于评价体系对“赌”进行有效的控制,使“赌”所产生的风险控制效果会进一步的提升。总之,金融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法、策略等都是可以改进的,基于模式的具体执行构建评价系统对其做资料总结与分析,这能够为工作改进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和数据,模式实施的创新性、实践性价值会进一步的提升。
(三)构建专业性组织对其进行评价与管理
在金融模式的具体利用中,风险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同时,风险也具有可预测性,所以出于风险的预测,构建专业性的管理组织,通过实践情况总结与分析,并从理论角度构建风险发生模型,基于模型做风险的具体产生判断,风险的引发因素和影响的层面会更加清楚。基于模型的分析与讨论做相应的改进和提升,风险的整体控制效果会更加的突出。总之,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金融模式的具体利用必须要明确其原则,同时还要对具体的模式执行做管理,使金融模式的现实利用效果会更加的突出。
(四)强化金融服务的提供机构及帮扶群体的风险意识
就现实风险来看,风险防控的最终效果和大众的风险意识是有显著联系的,大众风险意识越强,在实际活动中考虑的越多,风险的发生率会越低,反之亦然,所以在工作实践中,明确大众意识在风险防控中的重要地位,并利用村广播或者是专业性讲座等方式进行风险宣传和教育,使大众有比较高的风险防控意识,金融模式在具体的利用中,风险防控的效果会更加的突出。总之,强调普通大众的风险防控意识,使其在实践中更多的关注风险,这对于风险的预防和规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积极的利用金融扶贫模式开展扶贫工作,这对于扶贫工作的实效提升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讨论分析扶贫工作的具体开展非常必要。对目前扶贫工作中的金融扶贫模式应用做分析发现,其具体的工作开展面临着若干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会严重的影响到金融扶贫的实施效果,也会对我国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明确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基础上,对具体的风险做分析,并就风险的有效控制做讨论,这对于扶贫工作的具体开展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分析研究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的金融扶贫模式开展风险和风险控制策略,对于实践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顺武.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法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6).
[2] 丁 鼎.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农业展望,2019(7).
[3] 周贵义.多方发力推动金融精准扶贫——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金融扶贫情况的调查研究[J].银行家,2017(3).
[4] 王 铮,李 雷,卫金金,等.河南省金融“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4).
[5] 尹燕飞.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经验、模式和发展路径——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9(5).
[6] 欧海燕.创新“富源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武强县金融精准扶贫案例[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7(2).
[7] 万原青.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实证研究——基于资本及信贷资金投入角度[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7.
[8] 赵丽芳.陇南市金融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7).
[9] 张 毅,陈任武.服务动机、感知公平与金融精准扶贫绩效——基于湖北省红山镇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9(6).
[10] 薛 高.“金融标准+扶贫”模式的实践及启示 —— 以宜君县为例[J].金融科技时代,2019(9).
[11] 马志勇.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工作调查与思考——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J].河北金融,2019(2).
[12] 邵宏伟,孙石泽.河北省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实践研究——以保定市A小额贷款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7(36).
[责任编辑:庞 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8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