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新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会计类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教学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会计专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为例分析生产性实训模式运行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会计类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教学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分为会计模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目前生产性实训方面普遍采用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施。但由于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多,校外实训基地难以全盘接纳。其次,会计相关资料保密性较高。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即使接纳,也不会让学生接触企业核心的机密信息。会计工作实践技术性较强,因此,企业不太愿意投入人力去指导学生,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工作交给学生去做。以上因素导致校外生产性实训难以开展。因此,在校内安排模拟实训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普遍采用的方法。我院会计专业实训同样面临校外生产性实训困境,实训模式仍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校内教学實训主要采用在各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模拟实训,实践效果普遍不理想。主要表现为:第一,实训资料为模拟资料,与实际业务资料存在差异,难以实现真账实操;第二,校内会计模拟实训流程难以与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一致。第三,实训的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校内模拟实训的局限性导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
  因此,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改革背景下,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会计专业实训模式尤为迫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符合会计专业岗位特点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新思路。
  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基地工作实践,最终实现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实现校企双赢的实践教学新模式。2016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东职财经服务中心建成。依托服务中心,东莞卓思代理记账公司、东莞永胜会计师事务所校内实训基地挂牌成立,开始了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的初探。
  1、校企共建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首要任务是要承担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教学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2016年学院财经系建成的东职财经服务中心,中心其中主要功能之一为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财经服务中心中心按财务工作实际环境建设,按照真实财务公司和实训基地的标准配置软硬件。 包括:办公室(实训室)、会计用品、电脑、打印机、财务软件和网上报税系统等设施。财经服务中心采用引入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校企合作开设真账实操会计实训及生产性实训。企业专业师傅与校内专业老师实行双师指导制,形成会计岗前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训的递进式实训模式。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及职业素质,最终具备真账实操能力,能为企业完成实际业务,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从2016年财经服务中心建成至2019年,财经中心分别与东莞富和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东莞恒德税务师事务所、东莞卓思代理记账公司、东莞永胜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校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为企业完成代理记账、报税、税审等业务。
  2、构建进阶式会计实训。
  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第一到第三学期,是学生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加强专业技能实训为主,可仍安排专业课程的模拟教学实训;第四学期是学生技能学习的成熟阶段,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岗实训,进一步巩固专业技能;第五学期是学生技能学习的提升阶段,主要安排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岗实训与顶岗实训。第六学期实行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顶岗实习。
  3、明确生产性实训项目。
  校内生产性实训内容以实际财务工作为导向,涵盖会计核算、电算化操作、纳税申报、涉税处理、税审、审计等业务。目前财经服务中心的生产性实训以代理记账和税审为主。
  4、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运行机制
  建立校内基地实训管理、考核制度,完善校内基地运行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管理与考核由学校和进校企业共同负责,具体做法:
  (1)校企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实训学生利益。
  (2)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内容、时间、参与学生人数;由进校企业提供顶岗实训的业务。
  (3)顶岗实训的学生由进校企业对其进行专项技能测试、岗前培训,只有达到要求才能顶岗。形成人人争学技能、争先上岗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4)生产性实训基地指导老师队伍由合作企业专业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企业派业务师傅进驻校内财经服务中心与校内专业教师一起负责岗前培训、顶岗业务指导、业务质量审核等。
  (5)建立和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定《代理记账流程及制度》《指导教师业务规范》《学生实习手册》《涉密保证书》《实训学生考核办法》等制度。
  三、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实践成效
  1、形成会计实训新模式。
  依托东职财经服务中心,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创新实训与实际业务对接、实训与顶岗相融、学生与企业员工互动、教师与师傅互补、实训教学与完成企业实际业务工作合一的会计实训新模式。   2、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提升。
  校内课堂教学重理论,生产性实训重实践。学生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岗前培训、跟岗实训和顶岗实训,在完成企业实际业务中对理论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会计业务实践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校内实习基地对接企业工作环境,以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纪律要求及业务规范约束学生。实训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减少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工作的磨合期。
  3、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共同培养为企业储备了会计人才,校内生产性实训缓解会计事务所周期性用人短缺的问题。由于学生还没有毕业,实训目的以学习为主,企业只需给予相应的补助。学校为企业免费提供的办公场地,可以节约合作企业的人力成本。3年多来东职财经服务中心与东莞卓思代理记账公司、东莞永胜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在15级、16级、17级、18级学生中开展真账实操的实训项目;为东莞恒德税务师事务所完成税审报告3000多份;与广东校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智能会计工厂,利用云会计为企业进行代理记账。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训教学内容、加强校企专业人员的交流提升,企业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发挥其社会效益。
  4、提高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专业教师通过与事务所专业人员一起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在交流学习中获取专业领域前沿实践技术,发挥教师与师傅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双师”素质的培养,提升了教师会计实践教学能力。
  四、生产性实训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
  1、生产性实训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问题
  由于企业业务运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特定的要求,导致与惯常的教学安排发生冲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难度。教学运行更为复杂,如果没有精细化的管理,缺少计划性,容易出现教学运行混乱。对学校的教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中仍存在日常传统理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双线并行,没有深度融合的现象。
  2、参与学生素质与稳定持续性问题
  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合作企业的实际业务,学生经过岗前培训后实现顶岗完成实际业务,业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对参与的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全面的要求。学生素质及参与学生的稳定持续性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但学生中有服务能力且肯钻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会计业务重复性工作多,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考虑企业业务运行要求,目前主要是安排部分毕业班学生第六学期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下一批学生参与实训企业又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培训。未能形成以老带新,各年级学生无缝接替的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内生产性基地业务开展的稳定持续性。
  3、激励机制不足问题
  目前由系部安排校内专业教师课余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但由于校内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又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无法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基地的管理工作积极性。企业师傅培训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企业也一般不会给这些师傅额外报酬,可能还会影响他们自身的日常工作。企业师傅带学徒显得力不从心;学生无工作经验 ,在校内生产性基地顶岗实习时只获得很低的补助,有的学生甚至存在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的消极思想,学生参与及坚持的积极性受挫。这些动力不足的激励机制约会制约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行。
  五、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的完善
  1、产教融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作用,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目前高校课程体系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分解到每学期的教学周来实施,一届学生保持3年不变动,学生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应用与现实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可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业务运营要求,増加灵活的动态课程,将实务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活动教学模块"。校企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编写实训教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考核标准,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融合。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构建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2、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
  协调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业务运行和教学运行的关系, 既要在不影响企业业务运行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又要有灵活的教学安排保障企业业务的完成。 因此会计实训教学安排应打破常规,灵活地加以安排,同时要有计划性。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可把校内生产性实训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给于相应的学分,实训教学采用小班化、分批次进行。第一到第三学期,安排专业课程的模拟教学实训为主。第四学期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岗实训,第五学期是安排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跟岗实训与顶岗实训。第六学期实行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顶岗实习。在各年级学生中形成以老带新,无缝接替的良性循环,以保障校内生产性基地业务开展的稳定与持续性。
  3、建立企业化考核机制,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
  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是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训管理,提高考核要求。可引入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对职业道 德、工作规范和业务素质的考核,具体包括:(1)职业素质考核,包括商业保密、劳 动纪律、工作态度、礼貌服务、与顾客沟通和服从意识等。(2)业务技能考核,包括点钞技术、书写规范、excel运用、电算化运用、记账准确率、纳税计算、报表完成和会计档案整理等。对每位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面记录,考核合格才能给予学分,对优秀学生授予优秀员工证书和经济奖励。会计专业学徒制班级可利用基地使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落实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企业可与顶岗实训的学生签订毕业后留任企业的协议,学校也可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就业推荐机制,优先从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学生中择优推荐就业。引导 学生及时进行角色转化,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保障生产性实训质量。
  4、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要在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的利益博弈中寻求平衡点,应该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出发点来权衡。校企双方在签订合作协议时要对合作内容尽量具体化,合理保证企业生产盈利同时保证实训教学效果,特别要双方明确企业在实训教学中应承担的责任,保障学生顶岗实训的权益、相应提高待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运行成本分摊、利益分配,确保基地的效能运行。实施实训基地双师指导制度(企业师傅、专业教师),可建立校内专业教师轮岗负责制,要求专业教师轮流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工作,负责的教师给予相应课时报酬,提高负责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学校要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效益考核制度,强化监督。
  参考文献:
  [1]李辉.野五段递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3⑴:43.
  [2]張忠红.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
  [3]黄健.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6)
  [4]刘様中,梁建和,关于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19)
  [5]顾林森,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25)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ZD201761)。
  作者简介:陈伟玲,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审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0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