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支转连续桥梁施工工艺与控制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先简支后连续梁结构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从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其工艺控制重点并指出了相关的施工注意事项,为简支转连续桥梁施工安全质量工艺控制和节点控制做了详尽描述,给简支转连续桥梁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简支转连续桥梁;施工工艺;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ply supported beam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fter continuous technolog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ach link put forward the process control key and points out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points for attention, is simply supported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quality continuous turn process control and node control in detail, to turn the simply support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Bridges and control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Keywords: Jane turn a continuous bridg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有其独特的施工工艺与控制过程,该种桥梁的施工控制与施工工艺的核心内容是要保证桥梁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安全可靠性。但由于先简支后连续梁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通常与设计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施工存在结构体系上的转换,一些临时的调整往往会带来些不利的影响。目前通过对大多数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过程的总结和观察发现,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负弯矩区是桥梁病害的多发部位。现浇湿接头承受着结构转换的咽喉作用,因此,湿接头的浇筑顺序与负弯矩结构筋的张拉施工顺序是控制的重点。
1先简支后连续梁的施工连接过程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施工顺序是有多种的,不同的施工顺序对于该桥梁的施工阶段的挠度、应力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目前根据梁端部横向连接与梁纵向连接先后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先将梁与梁的端部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实现梁与梁端部接头的连接,而后张负弯矩位置处的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浇注桥面及桥面铺装等恒载,实现结构的连续整体化混凝土。
2)先浇筑梁与梁间的纵向接缝及梁与梁间的横隔板,然后浇筑梁端混凝土,实现梁与梁端部接头的连接及负弯矩区桥面混凝土整体化,最后进行张拉板顶负弯矩钢束。
图1湿接头浇筑方式图
通过对先简支后连续的桥梁的检测和计算,结合实践发现,第二种施工过程大多都会在桥梁建成后的不久,桥面板会发生开裂,主要是由于负弯矩区域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绝大多数简支转连续的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
2简支梁的制作与梁端接头混凝土面处理
此阶段是该种施工方法中的第一阶段,在进行此阶段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完成对预制梁的制作后,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张拉完成后进行孔道的压浆,并浇筑封锚混凝土,但连续端不浇筑封锚混凝土。
3支座的安放与简支梁的架设
主梁预制好后,将临时支座、永久支座安放在墩顶部的垫石上,要注意支座的摆放位置与相互关系,安装支座时要防止架设主梁时支座发生落空现象。
4梁端钢筋与预应力钢筋连接
采用一定的起吊设备将主梁吊装就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有伸缩装置的墩台顶部,需要将主梁支撑在永久支座上,而将连续位置处的主梁置于临时支座上,先形成为简支状态,必要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支挡措施确保各单片主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随后按照设计图纸,在各主梁端部的湿接缝处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其中已经截断的纵向钢筋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并摆放到指定位置。抗剪钢筋的连接可以采用挤压套筒。
当主梁的内部钢筋连接完成后,进行预应力孔道的安装,安装过程中应控制好预应力孔道的位置,以便降低预应力筋与孔道间的摩擦。预应力孔道在与两预制梁端与现浇段交接处的位置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避免预应力钢筋在此处发生方向的转折。
5模板的安装
对现浇段支设模板时,通常底模通常采用泡沫板,泡沫板的厚度要比支座厚大约2mm,以减少泡沫板在现浇混凝土压缩后的高度与支座高度相同,并在支座间的缝隙用密封胶布或砂浆封住,防止漏浆。对于支座较高,支底模空间大的情况,可用木楔支撑木模板当底模。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梁体外侧混凝土平整光滑,同时也避免漏浆的发生。外侧模板两端沿梁长度方向的延伸要与已经预制好的简支梁重叠至少20cm,外侧模板的设计长度要比湿接缝至少长40cm。外模板要具有只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采用工字钢做骨架,用槽钢做模型的加劲肋,用竖向拉杆和水平拉杆保证立模型尺寸的准确和稳定。
6现浇接头混凝土
现浇段混凝土要与预制梁混凝土型号相符,并且根据梁端头接缝处的受力情况,为了防止此部分的混凝土收缩引起现浇段与预制梁的开裂及预应力损失,在混凝土需要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浇筑混凝土时根据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用量。浇筑时采用水平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先浇筑底板,再浇筑腹板,最后浇筑顶板。浇筑时,为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倾落高度,采用串筒伸入钢筋骨架下部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采用小直径振捣棒的振捣器配合大直径振捣棒的振捣器,最后用平板式振捣器,确保现浇段混凝土密实。
7预应力张拉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张拉前千斤顶必须经过校正,确保校正的精度与千斤顶的有效性。高压油表必须经过校正后才允许使用。
通常预应力的张拉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张拉过程通常分3个阶段。当梁体受力稳定后,千斤顶分几次张拉到设计值,每次达到该阶段规定值后锁定千斤顶,待梁体受力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次张拉,直至张拉到设计值,然后静停5分钟,测量出千斤顶活塞伸出长度,并测量工具锚夹片回缩量,通过计算得出伸长值。在张拉过程中根据设计说明确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顺序。但一束钢束的一端回缩量不得大于6mm,否则应重新张拉。预加应力时,每片后张梁出现断丝的总根数不得多于钢丝总根数的0.5%,不在同一束,且不在同一侧,否则必须进行处理。在主筋正式张拉全部完毕24小时以后,进行孔道的压浆,压浆前需经检查无滑丝、断丝、失锚及其它异常情况。
拆卸压浆短管的时间宁晚勿早。按不同季节,酌情掌握。以水泥浆不流出即可拆管。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对管道内的水泥浆的密实程度应定期进行抽查,对管道压浆有怀疑时,应及时检查,检查方法可在梁体侧面的两端和中部打眼观察。
8体系转换
当预应力管道中的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时,则应该马上进行体系的转换。对于简支转连续体系结构,其体系的转换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并且体系转换的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效果,在结构体系转换时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座通常采用硫磺砂浆,以便体系转换拆除临时支座比较容易。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硫磺砂浆配合比,同时在临时支座内部要埋有电热丝;2)安放临时支座垫石的高程误差要小于1mm,防止出现“三条腿”受力,防止梁发生扭曲而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如果梁的架设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即在支承垫石上先落梁,然后锚固支座螺栓。由于支座间的距离比较大,也很容易形成梁体的三条腿受力状态,此时对梁体结构受力是非常不利的。
3)支座经过自检和监理检查合格方可使用。支座上下座板必须水平安装,固定支座上下座板应相互对正,活动支座上下座板横向应对正,纵向预留错动量应根据支座安装施工温度与设计温度之差和桥梁混凝土未完成收缩、徐变量计算确定,并在施工阶段进行调整,当体系转换全部完成时桥梁支座中心应符合设计要求。
4)支座、梁底、垫石三间必须接触紧密无缝隙,垫层的材料质量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桥墩上的永久支座、垫石、钢板联结成整体后,必须要利用桥墩上的预埋杆件进行前期预压,以便消除三者之间的空隙和非弹性变形。
4)每联3跨结构时,两个中桥墩最好同时进行体系转换,以便均衡。
5)在体系转换时,必须要按时测量观察,如果发现下沉量过大。则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
9防水层及附属设施安装
为了减少梁体在吊装过程中的重量,挡碴墙应在吊装到桥位完成后现场浇筑,梁体预制的时候需要在挡碴墙相应部位预埋墙钢筋,以确保挡碴墙的整体性。处理挡碴墙内部钢筋时,应将内部的预埋钢筋绑扎,再进行立模和混凝土的浇灌。同时在挡碴墙内每隔2m设一条缝,同时需要在该处挡碴墙下立设排水孔。
当整个桥梁的横向连接装置都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防水层的铺筑,防水层基层必须平整,表面无不平凸凹现象、无露筋、平整无麻面、无浮渣土、油污等,以及没有混凝土碰损等现象。除此之外,桥面的设计尺寸要满足要求。防水层如果采用TQF-1型,则应该先刷一层防水涂料,并且要求涂层厚度相同,然后再设防水卷。
桥面自桥梁中心线处应该向设有一定的坡度。并且对于复杂的大型桥梁要求泄水管应该按照设计尺寸安装,并且保证完整牢固,排水畅通。对于施工完毕后的桥面灰碴杂物应加以铲除清理,以便堵塞排水管。
防水层应具有足够好的防水性能,保护层要平整且不滞留积水,铺设厚度要根据设计要求铺设,整个防水层必须牢固可靠无空豉。保护层出现的裂纹不得超过设计允许。保护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C40。
结语
在路线网建设中桥梁结构起到咽喉作用。而先简支后连续梁作为是国内外公路上常用的一种桥梁结构新形式,也是连续梁桥是目前施工中主要的一种方法,即恒载简支、活载连续、支点不转换的连续梁,必须加强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探讨,促进公路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艳芬,杨圣超,张永水,韩凤萍,万飞.简支转连续梁桥支座更换新方法的仿真分析[J].公路.2009(7)
[2]盛可鉴,王宗林,于振刚.简支转连续桥梁体外预应力拼装接头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2420.htm